第一例:孙双金参赛——善用数据
1989年秋季,通过层层选拔,丹阳师范附小的孙双金在镇江市丹徒县宝埝实小的市级选拔中胜出,后又在省级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为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评比活动的选手去成都参赛。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语文教研员必须尽心尽职,给予指导,关键时刻尤其要发挥作用。
孙双金选择的课文为《白杨》,文章以白杨树为载体,用象征的手法赞扬内地人支援边疆建设的事例。在开往成都的列车上,透过车窗,确能见到火车铁轨沿线栽种的白杨树,列车虽快,但并未影响我们的观赏,这对理解课文中描绘的白杨,又是一种强化。到了成都后,始知不止一人教《白杨》,还有其他选手也上这一课,这就有了竞争,非有特色不可。
因为是全国性的赛事,于是我想到了新疆代表队,他们中可能有人是从内地去支边的,这些人不就是“白杨”吗?于是我主动找到新疆代表队领队,请他统计一下,把数据告诉我,要让孙双金在上课时用上,作为亮点。这也是急中生智。
轮到孙双金上课了。离开始上课还有几分钟了,我在台边等着。这时新疆代表队的领队把统计的数据告诉了我,我立即告诉孙双金,让他在课结束时用上这个数据。孙双金的课上得不错,情真意切,语言生动干练,学生表现也好。课即将结束时,他告诉孩子们:我们课文写的是白杨,我们台下就坐着真正的“白杨”,新疆代表队的老师中就有从内地去支边的,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致敬!此环节把课堂教学引上高潮,全礼堂听课的老师们热烈鼓掌。这节课有了这样的亮点,让我很兴奋。
评课结束,孙双金上的《白杨》一课被评为一等奖中的第一名。后来他又通过不懈努力,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这与他这次参赛获奖有很大的关系。而这次在成都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时至今日我还常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十分欣慰,也为当年的付出感到快乐。
第二例:张晨晖参赛——巧做拼盘
1995年左右,镇江市有两个班级参加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实践研究,一个在镇江市实验小学,执教老师为屈瑾;一个在中山路小学,执教老师就是张晨晖。为开展实践,我常常会去南通参加李吉林老师所在学校通师二附小的活动。由于张晨晖在情境教学实践研究中取得比较明显的成绩,她获得了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阅读教学)观摩评比活动的资格。1998年秋季开学后不久,我接到电话通知,九月底将在南京大行宫会堂举办这场活动,但准备时间只有不到半个月。课文选好了,是二年级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首诗歌类的课文。我考虑再三,决定集思广益,开门备课,集中众人智慧。于是我通知镇江市实验小学、江滨小学、五条街小学,让他们也备这一课,上这一课,課中一定要有特色亮点。凡上课的老师作为市一级评课活动的参赛者,颁发盖有市教研室公章的奖状,参加的老师当然高兴。三位老师上这一课时,我与张晨晖全程听课,参与课后讨论评议,然后把这三节课中的特色块面集中起来,加上我们自己研究确定的做法,做了这一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的一个拼盘。试教下来,效果不错,情境创设,师生参与均可。但如何把这些块面串联起来是个棘手的问题,京口区教研室的小学语文教研员提出可用《一起去郊游》这首歌贯穿全课。一试还真不错,这样这一课就定型了。同时我们又在反复揣摩和拟定评课标准,并一一对照这节课,自我感觉良好。这便是我想的巧做拼盘的主意。
到了9月底去南京参评,我们按照预先的准备上课,效果很好,对比大会的评议标准,我们自拟的标准十分接近,心中十分高兴。张晨晖刚一下课,担任评委的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许汉老师即找到我,让张晨晖到广州去上这一课。听到这个约请,我想小张的课一定是一等奖了。
结果宣布,张晨晖上的《植物妈妈有办法》就是一等奖,李吉林老师也当场向我们表示祝贺。多年之后,张晨晖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这次的参赛也一定有作用。她现在是镇江市教科研中心的小学语文教研员。
第三例:韦莉萍参赛——授之以渔
2001年底,我退休了。但退休之后,又有一些学校邀约我去他们学校担任小学语文教学顾问,参与学校的语文教学研究与指点。因此我重操旧业,退休之后先后在十余所小学帮忙,又干了十余年,当然不是全天上班,一周中去几个半天,分别到几所学校,任务并不重,却感到很充实。就说说在中华路小学期间,参与研究指导韦莉萍参加省小学语文写字教学观摩评比活动的事吧。
这件事离现在也有十余年了吧。写字教学有硬笔有软笔,有基本功的训练,也有常规训练。考虑到省级比赛应有特色,不同于一般的常规训练,我提议让学生在课内抄写一段话,教给学生方法,即“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改去不良习惯,从而受益。选择的学生大概是二年级或三年级,具体操作是:在屏幕上出示一段话,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抄写,学生抄写时,同桌互动,甲写乙监,甲写时,乙观看甲抬头看屏幕上的这一段多少次,记下次数。然后交换,乙写甲监,做同样的事。这个过程结束后,交流讨论为什么有人抬头看屏幕次数多,有人次数少。通过交流,大家明白了,抬头次数多的人,有的是看一个字写一个字;有的是看几个字,写几个字。抬头次数少的人是看一个短句,这样记得多写得多,抬头次数少,这才是正确的抄写方法与习惯。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明确了抄写一段话的正确方法,于是再重新出示一段话,让学生再抄写一次,仍然同桌互动,办法同上,然后再讨论交流。这一次不少学生都有了改变,抬头看屏幕的次数明显减少了,速度也加快了,课堂教学效果立即得到反映。这样的课有训练过程,由不会到会,由慢到快,有方法提示。学生再通过实践自己悟出方法,掌握方法,提高效率。这真是有目的、有过程、有方法指导,实实在在的“授之以渔”的训练课,没有花架子,没有形式主义。
按照上述过程,韦老师在苏州的全省小学写字教学评优课上获得了一等奖,并得到评委的好评。这样的课平时很少见,但又是必须要进行的,因为确实有学生不会抄写,不会看、记、默写,速度慢且效率低,老师却又不注意,不去教学,不去矫正与训练。因此,这样一堂课在省评比中获一等奖是必然的。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技能,这正是教学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又比如默读,有学生在默读时有唇读(动唇轻声读)、指读(用手或笔指着课文点读),而不会扫读(从左到右,一行一行扫视),如果采用类似上述抄写一段话的训练方法,学生同样能掌握正确的默读方法。由此还可联想到精读、略读、跳读、浏览之类的阅读方法。可见,让学生通过训练得法得能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学中确实需要“授之以渔”,这也是在以“例”说“法”。
(王杰,原镇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