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防治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2022-07-04 13:11吴银香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问题研究解决对策

吴银香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的规模在逐渐地增加,疾病防控是不容忽视的养殖重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猪病防治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不同疾病表现特点,采取科学的应对方案,对症下药,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猪病防治;问题研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S82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21.046

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quacultur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the scale of the pigs in gradually increase,the disease problem is nots allow to ignore the breeding of a key,so in practic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importance of pig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different diseas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adopt a more scientific plan,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reduce disease after the loss.

Keywords:pig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Problem research,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养猪业是国内重要的产业结构,在养殖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密度的增加,导致疾病发生率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养殖员加强对现代化养殖知识的深入性分析,及时地发现在生猪养殖中的异常情况,之后再按照整体的养殖特点选择正确的猪病防治方案,为生猪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基础。

1  猪病特点

为了促进猪病防治工作顺利地进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猪病特点的深入性分析,逐渐地优化当前的工作模式,使猪病防治效果符合预期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猪疫病的增多,对猪疾病防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出现死亡率不断升高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站在猪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入手,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以此为后续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

第一,在猪病中具有混合性感染的特点。很少有暴发单一疾病,大多数病例通常是混合式的感染。根据不完全统计混合性的感染占到猪病的95%左右,对实际养殖的影响较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性分析,采取更加科学的应对措施,避免对猪病的发病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以往实际经验来看,在猪病发生后,由于细菌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使得猪病发病率在短时间内持续的增加,并且也会增加后续的应对难度,对猪病防治工作的影响较为突出。第二,猪病具有传播较快、流行范围较广的特点。猪病的传播速度仅仅是在3~5 d。多级不同的猪群甚至是会感染全村的猪圈,这种传播速度和范围是非常罕见的,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发生其他的疾病尤其是在春季属于流行性疾病发生较高的时期,病猪也在不断发生变异,使病毒本身的抵抗能力和细菌的耐药性全面的增强,对实际猪病防治工作的影响较为突出。第三,在实际猪病发生中还存在病程较长的特点。通常患病的猪群最少是在15 d才可以治愈,最长可以延伸到1个月左右。大多数的猪群在治疗时,由于内外因素影响导致疾病不断的严重,对猪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后续治疗中出现死亡,对当地养殖行业有很大影响。

2  猪病防治中存在问题

2.1  外源性传染病流行

在猪病防治中需要认真地分析在以往防治时产生的问题,之后学习新型的防治经验,从而使各项工作更加顺利的实施,在猪病防治中外源性传染病的流行,属于猪病防治中较为头痛的问题,并且也是难点问题。大多数养殖人员在养殖时并没有到相关检疫部门中进行有效的检验,或者是并没有了解当地疫情的发展情况,盲目地引进相对应的猪群,增加了疾病的发生疾病,并且一部分疾病变异问题较为突出,很难采取更加科学的应对方案,对实际疾病的防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另外在仔猪引进时,相关养殖人员并没有做好全面的隔离及观察,会导致其中潜在疾病无法被发现。增加了当地疾病暴发的几率,限制了当地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

2.2  盲目用药

在猪病防治的过程中科学用药为重要的组成,但是从以往养殖情况来看还存在盲目用药的问题,无法为后续疾病防治提供多样化的支持。一部分养殖人员在养殖的过程中太过急于求成,或者是并没有加强对科学用药方法的深入性了解,不仅会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还会导致生猪伤害程度逐渐的加深,如一部分猪在出现体温升高后,一部分养殖人员太过注重使用退烧剂,虽然表面上降低了体温,但是并没有消除生猪内部的病原体,对实际养殖的影响较为突出。后续也没有观察,导致疾病治疗效果逐渐降低,同时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另外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一部分养殖人员太过依赖疫苗的防治,虽然疫苗在疾病防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無法彻底的消除,疾病在发生疾病后还需要通过合理的用药为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帮助,但是在当前猪病防治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疫苗,而忽视了引起疾病的多种因素,无法在最佳时间内采取科学的应对方案。导致猪病防治效果在逐渐地降低,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疾病的大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  生猪抵抗能力较差

生猪抵抗能力较差也是在当前猪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养殖人员仍然采取以往粗放式的工作模式,并没有落实精细化的工作思维完成当前的养殖任务,并且也并没有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科学管理,导致生猪的抵抗能力逐渐的减弱。在发生疾病时致病率较高,并且致死率也较高,对疾病的防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生猪本身抵抗能力较差也和使用不正当、不规范的抗菌药有密切的关系,一部分养殖人员太过追求本身的经济利益,并没有加强对抗菌药的深入性筛选,导致在猪的体内存在大量的毒素,无法有效地排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毒素积累会产生猪内脏的病变,使生猪处于亚健康的状态,随时可能暴发严重的疾病。如在广谱抗生素利用过程中遏制某种病菌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的菌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猪本身的菌群平衡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随着内外环境的影响增加了疾病的发生概率。

2.4  饲养管理较为粗放

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疾病和周边环境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如果周边卫生管理到位,为生猪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如果周边卫生环境较为恶劣会滋生蚊虫,增加了疾病的发生概率。如在使养殖的过程中,一部分养殖人员并没有加强对疾病防治的重视程度,也没有做好周边环境的科学管理,经常会出现卫生不达标的问题,导致一部分生猪在短期内健康程度逐渐的下滑,增加了感染的发生概率。另外在实际饲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加强对免疫注射的重视程度,一部分养殖人员为了节约在养殖中的成本投入,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来为生猪接种疫苗,也没有严格的遵循接种的流程来进行日常的防疫,当生猪染上疾病时,基本上会束手无策,增加了实际养殖中的损失。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会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疾病的传播,并没有完善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完成生猪的饲养管理,对疾病的防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在进行疫苗接种时,同一个针管对多个猪进行防疫,不仅无法治好生猪的病,还会导致疾病在一定区间内进行了传播,对实际防治的影响较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生猪养殖的要求及标准完善当前的工作模式,并且还需要解决在以往防治中存在的各项阻碍,逐渐的提高整体的养殖效果。

3  猪病防治应对策略

3.1  健全基础防疫体系

为了使猪病防治工作顺利地进行,在实际工作中,需按照实际工作需求健全基础性的防疫体系,避免对后续疾病防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首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猪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逐渐的增强养殖人员的思想认知,认真开展当前的疾病防治及免疫工作,从而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相关兽医部门需要定期开展知识的培训工作,帮助养殖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掌握更加丰富和正确的防疫知识,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知识讲座,普及正确的养殖经验,转变以往粗放式的工作模式,对各个免疫程序和要求进行深入性的了解,为后续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保障。在讲座开展时也可以配合相对应的考试,使养殖人员认识到在养殖学习时的不足及今后的学习方向,使整个宣传工作朝着专业化的趋势而不断的发展,提高整体的养殖水平。在后续工作中相关部门还需要做好定期的检查,督促养殖人员科学有序地完成当前的疾病防治工作,及时地发现在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帮助养殖人员提出更加科学的应对方案。之后再进行疾病防疫的跟踪管理,持续地改进当前的防疫模式[2]。在此阶段,管理部门需要充分地发挥咨询服务功能,作出专业性的指导和引导,使整体防疫效果符合预期的要求,促进生猪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后续工作中还需要健全疾病的防治体系,随着我国现代化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猪病层出不穷,感染情况非常复杂,对实际防疫工作的影响较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养殖现状,完善疾病的防治体系,尤其是要健全整体的工作体系,使各项管理工作能更加顺利的实施。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督促养殖人员定期开展消毒,防止细菌在内部传播后再选择合适的疫苗强化疫苗本身的使用效果,为疾病防治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对于进出养殖场内部的车辆和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后,再采取完善的消毒措施,有效地控制好疫病的发生,保证猪群的健康生长。在体系建立方面,需要建立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化养殖要求进行相互的匹配,使整体防疫水平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促进实际生猪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科学用药

由于在以往養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并没有加强对新型防治方法的深入性了解,也没有掌握各药物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在疾病发生后的用药存在盲目性,无法解决生猪疾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可以在内部开展良好的用药宣传工作,讲解最新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增强养殖人员的思想认知,避免对生猪养殖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3]。在猪群出现疾病时,需要马上咨询当地兽医部门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不要依据以往的经验用药,要先找出发病的原因后再对症下药。如果猪出现发烧情况,无法查明真正的原因,不要先利用简单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要在兽医部门的配合下提出更加科学的应对方案,并且还需要抓住整体的治疗时间,为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基础,减少疾病蔓延的概率。

在用药期间需要进行生猪状态的全面观察,及时地发现在用药期间存在的问题,再做好信息的记录,和当地兽医部门开展得好的合作和交流,提出最佳的防治方案,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后续用药提供重要的基础。之后每天要定期观察猪群的状态和动向,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马上进行隔离处理,并且及时地进行诊治,使猪尽快地恢复健康[4]。

3.3  完善饲养管理

完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生猪本身的免疫力,并且也可以为生猪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养殖人员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充分认识,逐渐地改进当前的思想管理模式,为生猪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基础。首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坚持预防和免疫注射,防止出现疾病的传播,养殖人员需要根据当前的养殖要求,在关键时间进行疫苗的注射,并且通过经常性地补针结合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在注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当地疫病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性分析后再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疫苗来进行接种,使整体免疫效率得到全面的提高。这样一来可以始终保持在健康的免疫水平中,提高猪本身的免疫能力。

还需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有效管理,注射内部要保持相对应的清洁。之后再进行消毒工作,防止出现疾病的传染。尤其是要做好内部的卫生清洁,定期进行杀虫和灭虫等,彻底的消除本身的病原体,从根本上切断各个病原体的传播路径。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直接和设备的投入力度,根据常见的疾病进行日常的管理,从而使注射内部维持基本的整洁,尤其是在夏天要进行蚊虫鼠蚁的清除工作。及时地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使整体疫病防治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提高饲养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猪是否发病和周边环境间的关系非常的紧密,也和非特异性抵抗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新型技术方案的有效了解,维护好猪舍内部的环境卫生,之后再严格的实施科学的兽医卫生控制体系,适当的提高猪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防止在内部出现严重的疾病传染问题。养殖人员需要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如果遇到疑问时,可以和当地兽医部门开展有效的沟通,做好问题的深入性分析,同时还需要和当地养殖现状进行相互的融合,完善报批和报检工作等,提高整体的工作水平。

4  结束语

在现代化养殖行业发展的进程中,对动物疾病的防治为重要的管理环节,尤其是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疾病发病率较高,对实际养殖的影响较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养殖员站在宏观性的角度学习新的疾病防治方法及防治理念,转变以往粗放式的养殖模式,以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获取较高经济效益为主提高疾病防疫本身的针对性,在疾病发生初期进行有效的处理,对症下药,提高整体的疾病防治效果,促使我国养殖行业朝着规范性的方向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邱明.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5):86-87.

[2] 薛凤娟.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方法分析[J].畜牧业环境,2020(9):52-53.

[3] 宋金田,青平,孙康泰,等.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户疫病防控措施采用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生猪养殖场户调研数据[J].中国畜牧杂志,2019(4):115-120.

[4] 张新春.当前猪病预防控制重点措施及策略[J].畜牧兽医科学,2019(15):35-37.

猜你喜欢
问题研究解决对策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