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获取路径探析

2022-07-04 16:15包孟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县级融媒体人才资源

包孟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智媒时代;资源配置;人才资源

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极大推动县级融媒体发展的同时,也对相关媒体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媒体从业人员除了要关注内容,还需从用户留存与转化、平台管控等方面入手进行整体思考,从而能够以革新观念不断推动县级融媒体的深度发展。那么该如何寻找拥有整体思维的人才资源呢?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研究。

县级融媒体人才资源要求

获取人才资源,培养人才队伍,是推进县级融媒体发展的关键。但获取人才资源的前提是县级融媒体需要了解自己的用人需求。县级融媒体发展首先要做的是能否传达好基层的声音,其次是要培养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了解需求后,才能对人才的获取或培养有了更进一步的目标。

传达基层心声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离基层最近的媒体,能够清楚地感知百姓的生活。所以只有传达好基层的声音,县级融媒体才能被用户所信任和依赖。

县级融媒体要重视基层声音大过重视流量。传统媒体时代,好记者的标准便是会与百姓打交道。他们通过与百姓接触,通过观察和采访,知道百姓所想,了解百姓所做,从而能更好地表达百姓的想法,也让百姓愿意相信记者,尊重记者。到了新媒体时代,新闻迭代加快,新闻热度只会持续几个小时便消失,于是大量“小编”开始作为平台的新闻搬运工诞生,流量和热搜成为其竞争的目标,渐渐忽视普通大众尤其是基层大众的想法。

传达基层声音就要从基层走动开始。只有县级融媒体新闻从业者经常走入群众中,与群众多沟通、多倾听,才知道内容要从何处入手。除了依靠县级融媒体工作人员之外,还可以学习报纸媒体征集通讯员写下身边的故事。内容有吸引力是一方面,如何将内容以当前时代流行的方式表达也需花心思。目前,短视频是使用最广泛、操作最简单的移动媒体,其可以作为传达基层声音的手段之一,新闻从业者可以通过策划拍摄日常正能量或是感人事迹来鼓励更多的百姓参与其中。

拥有互联网思维

县级融媒体从业人员能否拥有互联网思维决定其能否传达好基层声音。Web3.0时代,人人都可接触网络,人人都可用网络发声。尤其是如今的网络原住民90后、00后作为网络主力军,其发言极具代表性,如果县级融媒体能够打动该群体,也有利于其新闻内容传播更加广泛。

如何具备“互联网思维”?首先是能否发起或玩转“流行梗”。可以看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政务或新闻类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开始走下“神坛”,与互联网的用户联系紧密,如严肃的《新闻联播》原本被年轻人认为是爸爸妈妈一代的选择,但主持人康辉的一句“荒唐得令人喷饭”直接成为当天的热搜话题,也让许多网友表示“爱了爱了”。而后央视在抖音平台上推出“主播说联播”栏目,针对当前的热点话题进行评论,虽少了电视机前的严肃,却多了一份少见的活泼和反差萌,偶尔“方言”和“丢梗”让网友直呼“自己关注假的官方号”。

其次,能否具备“圈层化思维”了解或与用户沟通。当前“圈层化”愈加明显的时代,如何争取年轻一代的关注、理解、接纳和认同,在众声喧哗之中掌握舆论主导权,提升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很有必要。从主流媒体来说,央视主持人王冰冰便是“破圈”传播最好的说明,其作为央视的“流量密码”,拉近了新闻与年轻观众的距离。除此之外,许多政法媒体官方账号也开始利用网红大V“破圈”传播,例如海南警方@大漠叔叔,以及专门抓粉丝的@孝警阿特,都是在幽默和接地气的政法工作中吸引年轻用户。因此,只有与用户即时互动,用互联网思维传达优质内容,才能够获得用户源源不断的点赞和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县级融媒体面临的人才问题要么是媒体从业人员不知该如何与基层用户打交道,要么是从传统媒体转化来的编辑不知如何转变互联网思维,所以内容质量虽然能过关,但是并不是从用户的角度来处理信息。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内容大多采用短句、表情包以及碎片化内容进行传播。下一步,基层融媒体的建设就需要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微博、微信以及新闻网站等各个平台的规则,通过不同形式在不同平台进行多元化的传播。

拥有新媒体时代的复合思维

何为新媒体时代的复合思维?即除了具备互联网思维、编辑内容之外,还具备外出采编、录制和剪辑视频以及处理图片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什么需要复合思维呢?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掌握麦克风,越来越多的百姓可以走上前生产新闻,但新闻工作者仍然需要建立好自己的舆论阵地,大到国际小到县城。这就对现在新媒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他们不仅要笔杆子硬,更要有多样技能傍身。以前的传统媒体记者出门采访,也许会带专门的摄影、司机等等,一般都是三个人。但新媒体时代,移动设备越来越高端,基本上一个手机可以录音摄像,有的时候甚至记者一个人出去直播就可以。记者回来后,因为是自己去的现场,更加直观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就要自己制作视频、写文章编辑,有图片的甚至还要会简单地处理图片。可以看出,现在记者除了要有眼力、脑力、脚力和笔力之外,还要有表达能力、制作能力、领悟能力。

然而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寻找具有复合思维的新媒体人才十分困难。首先从就业激励方面来说,县级融媒体发展速度慢,不具备像主流媒体或城市媒体一样的融资能力。其次由于地方小,人才引进激励措施相对也较弱,再加上刚毕业的大学生向往互联网大厂或是大城市新闻中心,即使有毕业生留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当编辑或采编人员,因其仍未与课堂脫节,经验少,实践能力弱,培训课程不足,都会不利于县级融媒体的发展。所以如果想要发展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就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县级融媒体人才资源培养路径探讨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所以只有对新闻高校的人才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才能确保新闻事业政治方向正确、职业信仰坚定。另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新闻事业的接班人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和传播观,掌握新闻传播领域的客观规律,将党性原则融入到新闻工作中,担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学习新闻理论要与时俱进。要熟知并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的要建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体系,这些包括了新闻工作的发展定位、政治方向、舆论职能、社会使命、创新重点、教育诉求、战略建构、网络空间净化、国际话语权重塑等诸多内容。这些作为新时代新闻工作的新指引,也成为指导当今媒体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只有加強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并且保证教学内容紧跟时代脉搏,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新内涵,才能将高校学生培养成更加优秀的新闻人才。

坚持从实践中学新闻

高校的新闻学子对新闻的了解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上,还需要走出校园开展实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了解新闻基础是必然,但若课程不与时俱进的话会让学生对新闻职业的概念还停留在以前。认为去到大报社才是新闻学子最后的归宿,所以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嗤之以鼻。因此,学生只有亲自实践之后才会得到对新闻的自我理解。

虽然如今高校的新闻理论课程都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却少之又少。经常有学生在学了四年的理论出去工作后,由于实践经历较少,对工作不能很快上手,工作效率也不高,不管是对管理人员还是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都会有很长的磨合期。为此一些公司为了不想培训新人,在应聘条件中也明确地提到需要有工作经历,反而学历的因素并不占主导。这给学生的启示就是在上大学的四年中要多出去实践,从实践中来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另外平常要多注重观察生活的小事,学会用笔来做记录,从而在这些小事中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也就不需要太长的适应时间。

坚持多方力量培养人才

培养好基层融媒体的人才,不仅要靠学校,还要靠当地的政府以及地方的媒体给予支持。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其特点,来对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教授,但想要让学生对此理论理解得更加透彻的话就需要出去实践。这就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例如通过政府牵头,将当地的媒体组织好,在每年定时定点给学校一定的名额去实习,参加实践。同样,媒体不能因为认为学生年纪太小靠不住,只将最简单的任务安排给实习生,让实习生实习几个月却毫无收获,这也是不可取的,媒体单位要注意放手让在校生去尝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获取人才资源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培养,除了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出去实践。基层融媒体可以与高校合作,让学生按一定时间分配去学习实践技能。去指导这些学生。对学校来说,这个要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时间不能太短,要不然学生还没熟悉或掌握就要离开,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耽误学生的学业。在大一大二可以按批次在寒暑假进行,大三大四由学生自行沟通,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基层融媒体的结构、运作过程以及工作目标。

坚持新媒体素养培养

以上所说的培养都是针对未入职的高校学生来讲的,并未对已经在职的员工谋划更好的培养方案。对于已在职员工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从传统媒体转去运营新媒体的工作人员,要对他们的互联网思维进行不间断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媒体工具、懂得编辑内容的同时,也懂得如何用短视频和海报来转化新闻。这就需要县级融媒体要多多与相关市级等有经验的、成熟的媒体进行沟通交流,请省级或市级媒体等有经验的媒体人员到县级融媒体中心去给新闻从业人员上课,要让他们了解当下流行的是什么、如何用好网络工具提高县级融媒体的声音和音量,从而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不断向前发展。

除了技能培养,县级融媒体的工作要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不能为了流量而追求猎奇等内容,更不能为了“蹭热点”而忽视基层的声音。

县级融媒体人才资源获取路径探讨

县级融媒体人才培养路径探讨还需从实际考虑要怎么获得新闻人才为县级融媒体所用,笔者认为要从县级融媒体本身以及高校教育和学生自身出发。

县级融媒体:不断探索新方式来获取人才资源

县级融媒体如果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在用人上就要大胆。

首先要在招人机制上大胆。在人才引进严格把关的基础上拓宽用人渠道,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在高校校招时主动进入学校,和学生进行交流。另外还要和互联网企业联手,通过互联网渠道吸引人才,另外还可以以兼职、特聘、特邀等方式引进并使用好各类优秀人才。

其次就是要在用人机制上大胆。以往总是标注“学历是块敲门砖”,所以企业在招聘时首先看中的是学生的学历以及学校背景,导致学生的实际才能被忽视,与工作的机会也失之交臂。县级融媒体如果想要招到人才,不如以考试的形式进行招聘,而不是单纯以学历来看学生。

再次也不能疏于奖励。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不断地完善工作机制、薪酬奖励机制,通过合理的用人机制来激活内部的动力。基层融媒体中心可以优化管理模式,建立适应当前基层融媒体中心发展的人才管理模式。

高校:不断创新课程体系,让学生实践与理论并行

高校如果想要培养优秀的县级融媒体人才,就需要不断地创新课程体系,从课堂上颠覆学生对基层融媒体的固有印象。另外,学校也要多多鼓励学生尝试去基层融媒体中心工作,如今许多学生因为发展落后、工资水平低等原因不肯留在小县城发展,都渴望去一线城市打拼。江西省某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就提到了留住人才的困境:“我们融媒体中心先后来了三个硕士研究生,工作编制都帮他解决。但是他感觉这里不好就走了,有更好的单位他马上到省会或者北京去了。”所以,让县级融媒体获取优质人才资源首先是要改变人才对县级融媒体的固有想法,不抱有偏见才能让其打心底里愿意在这里工作。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主流舆论中心是综合的服务平台以及百姓的信息枢纽,这就需要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除了是对新媒体时代技能要求之外还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理论来支撑其工作。除此之外,人才建设离不开高校培养,高校不仅要教授其基本理论,还要根据时代发展来传授新知识,让其思想更加与时俱进,更能跟得上时代潮流。最后,县级融媒体获取人才资源还要不断完善招人、用人和奖励培养机制,既要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又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转型、提升、优化力度。通过引进与培养双管齐下,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吸引人才,让其做主流舆论的坚定引领者、先进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融合传播的深入实践者,不断提高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才能为基层融媒体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县级融媒体人才资源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加强全媒体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县级融媒体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级融媒体广播新闻报道转变思路分析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