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规划实施的社区15 min 生活圈评估与划定

2022-07-04 01:55王均瑶常守志
地理空间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活圈服务水平设施

王均瑶,常守志

(1.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6;2. 吉林建筑大学 测绘与勘察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社区生活圈从居民的行为特征出发,能够反映居民生活空间单元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在精准化配置公共资源、应对社会异质化需求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受到广泛关注[1-2]。国内不少城市开展了基于社区生活圈理念的社区现状评估和相关规划,但对于如何实现社区生活圈在空间上的落位实施,促进社区生活圈理念与现有规划体系的结合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本研究尝试基于“中心地”理论划定适用于规划与管理的15 min生活圈空间范围,为有效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参考。

1 社区生活圈研究现状

“生活圈”的概念起源于日本,指特定范围内的日常生产、生活等活动在地理平面上的分布,国内学者分别从活动的频率、设施的配置和距离或者人群特征建立了不同的分类体系[3-5]。目前社区生活圈的研究尚没有统一的范式[6-9],在社区生活圈的定量评估和准确划分方面还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研究思路

2.1 总体研究技术路线

从社区生活圈的本质出发,以城市居住用地作为表征居民社区生活需求的出发点,以POI设施作为社区生活设施的供给点,通过GIS 服务区分区评估社区生活设施的可达性[10](POI 数据和路网数据来源于高德导航地图。)

首先按照经常性的原则删除所涉及的综合医院、大型超市等设施,根据2018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关于15 min 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建立POI数据小类与配套设施分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共分为13个小类(表1)。

表1 社区配套设施分类

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图1 总体研究技术路线

1)居住地块的社区配套设施服务水平评估。首先以POI 数据为依据,建立与居住区规范当中设施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以居住地块为评估对象,将居住地块的重心位置为出发点,通过网络分析求得到达设施的网络距离,参照距离大小评估各居住地块的社区生活圈服务水平。

2)15 min 社区生活圈空间范围划分。本研究基于“中心地”地理论,以居住用地的社区生活圈重叠度为主要依据对临近居住用地的生活圈进行聚合,并结合现有城市空间管理边界进行优化调整,划定15 min社区生活圈空间范围,作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协调的单元载体。

3)15 min 社区生活圈现状配套设施状况评估及建议。以识别的15 min社区生活圈空间范围为分析界限,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15 min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的分类,以各服务水平等级的居住用地所占比例表征生活圈现状设施总体和分类别的配置状况。从人口属性角度评估各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需求的差异性,结合配套设施状况的评估提出社区配套设施的提升建议。

2.2 社区生活圈划定

中心地理论是德国地理学家Christa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Losch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其促进了城市地理学的形成[11]。从空间上看,社区生活设施具有共享性,各个居住用地的独立的15 min生活圈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重叠度较高的区域对应于高级中心地,中心性较高的公共服务设施可布置在高级中心地[12],相关居住用地可以纳入同一个社区生活圈单元进行规划统筹。

对生活圈进行聚合之前需要先划定单个居住用地的生活圈范围,将主城区范围内的居住用地按照现状设施服务水平(即空间可达距离)分为2 种类型,一类为满足15 min 步行距离的是按照评估所得的实际可达距离(小于或等于1 000 m)求解其15 min 生活圈范围,对于可达距离大于15 min 步行距离的按照1 000 m 求解其15 min 生活圈范围(图2)。然后生成间距为50 m 的点覆盖所有的单个居住用地生活圈,通过空间叠置分析得到每个点所在位置的生活圈重叠度。由于居住用地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不同区域居住用地的大小不一,数量差异大,导致空间上的生活圈重叠度差异较大,如果以重叠度的绝对值来对整个主城区范围内的生活圈进行聚合是不合理的。为此通过1 000 m 的网格计算网内的重叠度均值,将每个点位所在的重叠度与其对应的均值进行比较,提取大于均值的点位进而得到生活圈聚合的初步结果(图3)。

图2 中心地系统示意图

图3 生活圈范围划定

3 长春市主城区分析结果与讨论

长春市主城区是近域空间范围内,城市近期快速发展需要拓展的区域。主城区范围含朝阳区、南关区、绿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汽车开发区、净月开发区、宽城区、二道区、米沙子镇、卡伦镇、东湖镇、龙嘉镇和西营城镇等区域,总面积为1 823 km2。

3.1 现状水平评价

长春市社区生活圈服务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圈层式结构,设施服务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朝阳区、宽城区和汽开区。设施服务水平属于第2 类别的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绿园区、宽城区、二道区和南关区南部区域。设施服务水平较低的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高新南区、北湖经济开发区、净月区等开发区及外围乡镇。城市快速增长阶段,城市空间快速膨胀,呈现为蔓延式增长,导致居住用地在新开发地区分布较为分散,另外由于建成时间较短,社区生活服务设施还未完善,需要在较长的出行距离内才能到达各类设施(图4)。

图4 居住地块的社区生活圈服务水平

3.2 15 min生活圈划定

将社区生活设施共享程度较高的居住用地结合现有行政界线、主干路网和控规单元进行聚合,主城区内共计划分成144 个社区生活圈单元,将其统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单元,推动与长春市现有规划管理的体系的衔接。其中外围乡镇居住用地分布较为分散,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经济性,实际生成的社区生活圈空间尺度适当扩大(图5)。

图5 15 min社区生活圈划分结果

3.3 各生活圈现状设施配置情况评估与建议

对于上述各社区生活圈统筹单元,则采用一类服务水平即满足15 min社区生活圈设施配置要求的居住用地面积占比作为评估指标,评估了其范围内的现状设施配置情况,重点评估了各单元在养老、教育设施方面现状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其中绿园区和汽开区教育类设施服务水平较低,但少儿数量和比例均较高,应考虑重点增加绿园区和汽开区生活圈内的小学配置;朝阳区可考虑根据要求在现有居住区标准基础上适量增加养老设施配置;高新南区及南关区南部区域的单元老年人口数量较少、比例较低,可考虑根据实际要求适度降低现状养老设施配置标准(图6)。

图6 社区生活圈设施需求与服务水平

4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使用POI 数据和导航路网数据,从空间可达性角度评估了长春市主城区内居住用地的15 min社区生活圈服务水平,并结合中心地理论确定了社区生活圈范围,作为社区规划和管理的统筹协调单元,评估了各单元内现状设施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差异性,并提出了设施配置建议,为社区生活圈理念的落位实施提供参考。

新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已正式实施,最大的变化是提出了“生活圈”的概念,需要对社区生活圈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POI 数据具有数据更新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对于从宏观层面了解城市的社区生活圈服务水平具有优势,但POI数据无法反映设施的规模,因而需做好基础调研工作,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数据库,为不同等级的社区生活圈规划、实施和动态评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生活圈服务水平设施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划分研究
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圈模式探析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基于GIS的生活圈居住区规划与优化研究
——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为例
广州周边:价格洼地!“一小时”生活圈 7字头置业广州后花园
加强图书馆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于图书馆阅览室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措施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