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翻译元认知调控在文化词汇翻译中的体现
——以张译《老人与海》为例

2022-07-04 11:05毕苗苗张白桦
关键词:老人与海元认知异化

毕苗苗,张白桦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

一、引言

文化词汇(culturally-loaded words)隶属于特定文化范畴,它以语言词汇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反映着民族文化,词汇的“文化外衣”涵盖了语言背后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多项内容[1]。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面镜子,体现着各民族的民族特色,作品中出现的文化词汇则要承担将原语国家的文化传递给目的语国家读者的重任。《老人与海》一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词汇,如“condensed milk can”“Galanos”等,无疑给翻译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成为译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出自20世纪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老人与海》内容简短,却蕴含着丰厚意义及文学价值。经卓越亚马逊图书网检索可知,其库存、可销售的译本多达30余种。较为著名的译本主要来自张爱玲(1955)、海观(1956)、吴劳(1987)及余光中(1957和2010)等人。但是上述几位译者大多属于《老人与海》的前译,其译文难免会缺乏对当下社会文化大环境的考量,难以满足现代读者的审美趣味。2011年,正值海明威去世50周年之际,张白桦重译《老人与海》,值得一提的是,该译本的电子书在当当网世界名著畅销榜上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纸质书排名第27,可谓是重译版中的翘楚。本文将借助翻译元认知调控,对张译《老人与海》进行剖析,从而揭示出译者通过翻译元认知调控统筹翻译活动可对文化词汇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做出合理选择,完成翻译任务,对文化词汇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翻译元认知调控

(一)元认知

美国心理学教授弗拉维尔(Flavell)[2]将元认知划分为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或调节两大要素。克鲁韦(Kluwe)[2]修订并扩展了元认知理论,将元认知划分为两大部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以克鲁韦的元认知理论为基础,纳尔逊(Nelson)与纳伦斯(Narens)[3]提出动态认知模型,认为心理过程具有层次性,可分为认知和元认知两大层次。布朗(Brown)[4]认为元认知调控是元认知的核心部分并且能够反映元认知的本质,同时,将组成元认知的两大要素划分为关于认知的知识和认知调节。布朗进一步将元认知划分为静态元认知与动态元认知,静态元认知即指元认知知识,而对于动态元认知,弗拉维尔将其视为元认知体验,布朗则将其视为认知调节。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滕伯格(Sternberg)[5]提出认知过程可分为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三部分。他通过对比认知来解释元认知理论并得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这一结论。虽然这些学者身处的时代背景各不相同,但是在理解元认知上有着相似之处,都关注认知主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

(二)翻译元认知调控

起初,元认知理论多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育论。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它被广泛应用于翻译、写作、听力、阅读等领域的教学实验研究,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施劳(Schraw)[6]认为元认知理论是一种可跨学科应用的多维技能,并非只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元认知调控在教与学领域内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而学习过程和翻译过程在本质上有着极高的相似性。翻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以实现跨语言的交际活动为目的,由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语言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语言主体的同时也作为译者的客体,反映的就是一系列复杂的认知过程[7]。由此可知,元认知的相关理论对翻译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译者可运用元认知来计划、监控和调节整个翻译过程[8]。翻译元认知调控是译者对翻译元认知活动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的动态过程,主要包括事先计划、意图评估、翻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五个变量因子[9]。

(三)翻译元认知调控因子在张译《老人与海》中的动态展现

表1 五大翻译元认知调控因子在张译《老人与海》中的具体体现

三、译者翻译元认知调控在张译《老人与海》文化词汇翻译中的体现

《老人与海》主要涉及两种文化词汇:美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与西班牙词汇。由于文化差异易给读者理解带来偏差,译者需充分发挥其翻译元认知调控能力,以五大变量因子为基础,对翻译活动进行检测、调节与控制,统筹整个翻译活动,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最大程度还原原作风采,满足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

(一)美国文化特色词汇翻译中译者翻译元调控的体现

《老人与海》中有大量体现美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过程中,译者以五大变量因子为基础,对翻译活动进行监控、调节与控制,对于该类词汇的翻译做出选择: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异化与直译并添加注释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既保留了原作的文化内涵,又最大程度满足了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下面将举例予以分析:

1.异化+直译

(1)原文:They had coffee from condensed milk can at an early morning place that served fisherman.

译文:他们在一家供应渔夫的小吃馆里,喝着盛在炼乳罐里的咖啡,这家小吃馆一大清早就开门营业。[10]

(2)原文:“He can’t have gone,”he said.“Christ knows he can’t have gone.He’s making a turn.May⁃be he has been hooked before and he remembers some⁃thing of it.”

译文:“它怎么可能游走呢,”他说,“基督晓得它是不可能游走,它正在转身呢,也许它以前上过钩,还没彻底忘哩。”[10]

翻译“condensed milk can”“Christ”这类美国文化特色词汇时,译者选择异化的翻译策略,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将其分别直译为“炼乳罐”“基督”,是译者利用翻译元认知调控对翻译活动进行检测、调节与控制的结果。根据译者翻译元认知调控涉及到的五大变量因子中的意图评估因子,译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准确传达出原作的风采,充分发挥名著效应,同时,尽可能考虑译语读者的期待。因此,在此指导之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选择直译的翻译方法。如今,中西文化互渗日益加强,以“condensed milk can”为代表的以面包和牛奶为主的美国饮食文化逐渐为国人所熟知,炼乳罐头在国内也随处可见。因此,将“condensed milk can”直译有助于保留原文的异质文化;“Christ”一词已为广大中国人所了解,直译不会造成译语读者的理解困难。更为重要的是,“Christ”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以此将老人与“基督”的形象联系起来,表现其英雄主义精神以及顽强的抗争精神。因此,直译“Christ”可准确再现原文蕴含的基督教精神。综上所述,译者在翻译“condensed milk can”,“Christ”这类美国文化特色词汇时,充分发挥其翻译元认知调控,选择了较为合适的异化翻译策略与直译的翻译方法,既传达出原文的实际意图与异域文化,又最大程度满足了译语读者的阅读期待,与译者最初的翻译意图不谋而合。

2.异化+直译并添加注释

原文:“Have faith in the Yankees my son.Think of the great DiMaggio.”

译文:“相信扬基队吧,我的孩子,别忘了还有那个伟大的迪马吉奥。”注释:乔·迪马吉奥生于1914年,为1936—1951年美国纽约扬基队的外场手。[10]

译者在处理人名“DiMaggio”时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并没有一味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而是对源语作者的写作意图、自己的翻译意图、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等方面进行监控,发现矛盾之处,着手进行自我调节并及时修订问题的解决方案,选择在直译的基础上添加注释,是译者翻译元认知调控起作用的生动体现。译者对“迪马吉奥”一词直译并添加注释:“乔·迪马吉奥生于1914年,为1936—1951年美国纽约扬基队的外场手”。一方面,迪马吉奥代表着美国典型的棒球文化,直译的翻译方法向译文读者准确传达了美国比较典型的棒球文化,使原文的异域风味成功保留;另一方面,这种直译并添加注释的方法,使得中国读者因对此典型人物缺少认知而对美国棒球文化的陌生感有效化解,使译者的翻译意图得以实现。

(二)西班牙词汇翻译中译者翻译元调控的体现

《老人与海》一文中运用大量西班牙语词汇,以突出主人公圣地亚哥这一古巴老渔民的形象,使其更加真实与丰满。与具有浓厚美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一样,文中出现的西班牙词汇同样蕴含着古巴渔民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翻译难度可见一斑。通过搜索ParaConc可知,西班牙语单词达到23个。作者以表格的形式做了如下总结:

表2 《老人与海》中西班牙词汇的汉译

在共计23处西班牙词汇中,由于原文本在“la mar”“el mar”和“Ay”三处西班牙词汇后附有解释,翻译时亦无需译者赘述,因而译者并未对这三处做任何处理。另外20处原文并未做出任何解释,因此,译者发挥其翻译元认知调控,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于这20处意译,同时添加注释:原文为西班牙文,使得原作的文化内涵得以保留,同时最大程度地贴合译文读者的阅读需求。下面,作者将列举其中三处,予以分析:

归化+意译添加注释

(1)原文:“Galanos.”he said aloud.

译文:“铲鼻鲨。”他把心里的想法说出声来。[10]

(2)原文:The shack was made of the tough bud⁃shields of the royal palm which were called guano and in it there was a bed,a table,one chair and a place on the dirt floor to cook with charcoal.

译文:棚屋是用当地人叫做“王棕”的坚韧的苞壳盖成的,屋里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泥地上一处是用木炭烧饭的地方。脚注:原文为西班牙文。[10]

(3)原文:“Light brisa,”he said.“Better weath⁃er for me than for you,fish.”

译文:“微风,”他说,“鱼啊,这天气对我更有利。”脚注:原文为牙文。[10]

翻译“Galanos”“guano”“brisa”这类西班牙词汇时,译者通过对翻译过程的监控,及时进行自我调节,修订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舍弃意图评估时确定的异化翻译策略,转而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辅之以直译并添加脚注的翻译方法,将其分别译为“铲鼻鲨”“王棕”“微风”,并统一添加注释:原文为西班牙文,是译者翻译元认知调控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Galanos”“guano”“brisa”在中国文化与语言中无对应词汇,因此译者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分别意译为“铲鼻鲨”“王棕”“微风”,并添加注释:原文为西班牙文。此举不仅打破了西班牙语所造成的阅读障碍,使译语读者易于理解原文所要传达的信息,使其对译文的期待得以满足,同时,添加注释(原文为西班牙文),提醒读者该词源自西班牙语,最大程度地突出了主人公圣地亚哥古巴老渔民的这一特殊身份,传达了原文的西班牙元素与文化,尽可能地保留了原作的异国情调,实现了译者的翻译意图。

四、结语

本文以《老人与海》张译本为例,选取翻译元认知调控,以文中出现的两类特色词汇:美国文化词汇与西班牙词汇为切入点,探索译者翻译元认知调控在翻译此类词汇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译者翻译元调控下,译者以五大调控因子为基础,对翻译活动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确定采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及直译、直译并添加注释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一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出版社的要求,使名著效应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较好地实现了译者的翻译意图,准确传达出原文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与当代读者新的审美诉求较为契合,同时,为译者应用翻译元认知调控进行翻译实践提供了宝贵的个案参考。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元认知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老人与海》中的伦理越位与斯芬克斯因子再思考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
一部关于人类命运的寓言:《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解读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