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屹
摘 要:“三新”经济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河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创业动力、创新活力不断激发,新的增长点大量涌现,“三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本文先分别具体介绍了三新经济的具体内涵,接着从三方面梳理了河南发展“三新”经济的具体实践,分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河南“三新”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三新”经济;发展路径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河南乘着科创之风,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三新”经济。
1.三新”经济基本内涵
“三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新兴经济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共享经济、信息经济、绿色经济、智能制造经济。
(1)新产业的内涵
新产业不同于以往传统产业,它采用了与新的科研技术成果相结合的方法,把科技力量排在首位,更好的发挥科技力量的效能,并且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完善的必然产物。新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新产业。所谓的新技术化产业,就是通过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融合其他要素形成的一种产业集群。第二,对传统产业改革后形成的新产业。传统产业往往会忽略对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和对环境的保护,造成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匮乏问题越来越严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行绿色经济刻不容缓。因此,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革,提高自然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第三,顺应新的市场需求而形成的新产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极大的提高,这也带动了一些新产业的诞生[1]。
(2)新业态的内涵
新业态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强调多元化和个性化。具体来说,是指管理者通过运用独特的营销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或是根据消费者偏好,去设计一款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产品。总的来说,新产业的产生离不开这几个要素:一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使得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大量的新业态也随之产生。二是,需求倒逼。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制造商可以跨过中间商,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成为商业形态的向导和主流,这就倒逼着制造商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私人定制成为一种主流,倒逼产业发展。三是,产业升级。在产业的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下,企业大换血,不断优化升级,更加注重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3)新模式的内涵
传统的商业模式,从企业生产产品,再到客户手中,途中经过了无数个中间商中介,消费者需要付出超出产品多倍的价值,使很多的利润流入了中间商的手中。新的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将互联网和现代商业相结合,用线上交易的形式让商家直接对接消费者,这种营销模式也深受消费者所喜爱,“我要什么就买什么”,而不是“你有什么我买什么”,当下的商业模式是以消费这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这种模式极大的加快了资源的合理配资,同时满足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 当前,我国新商业模式有如下特征:一是在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之下,相关的产业园、创业园得以发展;二是建设大型的购物中心及商业综合体;三是对传统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2.河南发展“三新”经济的具体实践
近年來,河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动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产业方面
“十三五”期间全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经测算,2020年全省转型升级指数146.7,对总指数的贡献率为1.7%,2016-2020年年均增长8.0%。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初步核算,2020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15年提高0.71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持续推进,202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11.2%,较2015年提高1.2倍。2020年全省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36.9万户,居全国第六、中部六省第一,充分显示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六稳”“六保”政策汇聚的发展活力。2020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92.89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19.9%,折射出全省市场的强大活力与吸引力。总的来看,“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新动能为我省经济的稳定恢复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2)新业态方面
为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加快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业提质升级,进而促进新业态发展。河南省先后于2020年和2021年开展了两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并提出在十四五期间积极开展“两业”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大力培育50个左右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和100个左右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推动形成重点和优势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此外,河南重视对科研的投入,2020年河南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900亿元,是2015年的2倍,预计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财政科技支出254亿元,是2015年的3倍,最新的数据显示2021年同比增长达到了38%。
(3)新商业模式方面
在时代更新的浪潮下,商业环境在发生变化,商业内容架构以及内在逻辑也在快速的迭变中,河南省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例如,河南首个线下元宇宙商业项目——“星河里DISCOVERY LAB”,在项目开业后,星河里将推出“一铺两店"概念+直播间,以此方式助推商家线下实体门店与网店协同发展,即运营方为商家搭建网店平台,借助线上流量入口,实现线上、线下、直播带货协同发展。在营销推广方面,星河里不仅利用传统营销模式,同时打造新媒体矩阵,打造立体传播体系有效圈定核心用户,精准触达目标消费群体。此外,河南科创孵化器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12月16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128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0年度评价结果。河南1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评为优秀(A类),24家被评为良好(B类),10家被评为合格(C类),无不合格(D类)。
3.河南“三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总体体量偏小,竞争力不强
2016—2020年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18.1、141.1、196.6、266.1和345.2,同比增速分别为18.1%、19.4%、39.3%、35.4%和29.7%,年均增速为28.1%。近年来,河南“三新”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整体上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程度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尤其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高层次“两业”融合人才短缺,大大制约了融合发展的范围、程度和深度,产业和企业间协同效应较弱,融合发展效益没有充分释放和提升,“三新”经济总体规模偏小,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占比较小,金融科技等新业态发展相对缓慢,社群商业模式等新模式发展不足。整体龙头企业偏少,由于起步较晚,产业链也较短,对经济发展贡献小,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与河南省“十四五”时期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强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要求还有差距[2]。
(2)科创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充足的研发投入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必备条件,但与国家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2020年河南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仅排在全国18位,财政科技支出占比排在全国第13位。另外在投入结构上也不尽合理,2020年全省研发投入中政府资金79.48亿元,仅占8.8%。此外,基础研究作为科学技术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基础研究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但长期以来,河南省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以2020年数据为例,河南全省901亿元的研发投入中,基础研究经费为21亿元,仅占2.3%,且基本上全部是政府投入。对比一些发达国家,政府资金占整个基础研究投入的比例接近50%,企业投入将近20%,还有慈善基金、公益捐赠等社会力量的投入。可以说,科技投入偏低是河南省基础研究、原创性研究薄弱,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能力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3],也制约着我省国家创新高地的建设和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
(3)“新基建”不完善,机制不健全
“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質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当前河难省“新基建”面临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应用场景支撑不足、投融资来源单一等问题和挑战。此外,河南省在信息技术服务、信息传输等方面的投资额占比较低,河南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不足,全省“四上”企业信息化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低,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未形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业务应用水平不高,协同能力较弱,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这将制约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
4.推进河南“三新”经济发展的建议
(1)推动产业融合,促进新经济发展
河南省要把握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规律与趋势,一要全力打造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推广“制造+服务”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挥链主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协同效能;二是积极探索重点和优势行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促进消费品行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创新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变革;加快原材料行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步伐,推进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制造和专业服务等加快发展,重构产业发展模式和竞争优势;深度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工业互联网在工业现场的应用创新,增强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服务类企业的创新应用,积极推进信息通信、数据集成分析等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4]。
(2)以创意为引擎,助推业态升级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作为历史底蕴最为深厚的中原腹地,文化的发迹与商业的渊源自成一脉,河南可将科技与自身的文化创意相结合来打造商业项目,推动相关业态升级。以文旅文创数字化为手段,深化文旅融合,是我省传统文旅业态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各地应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大力实施数字文旅工程,鼓励各级各类景区、博物馆和文化场馆打造新型、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产品,打造文旅数字体验新空间。建设河南省文旅数字创意中心和河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库,将我省古建等重点文物和文化资源全部实现数字化展示。支持各地文博场馆建设数字文创产业,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在文旅文创产业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加快驱动文旅文创数字化转型。
(3)完善“新基建”,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夯实数字河南支撑。通过超前部署量子通信网、卫星互联网、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未来网络,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新型网络体系,全面提升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通过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建设人工智能公共平台和区块链底层平台;通过推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建设中部地区计算能力最强、数据应用最广、安全等级最高的算力基础设施集群,科学统筹布局算力基础设施。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汇聚与调度高性能计算、通用数据处理和云存储资源的高端科学研究基础平台。加快推进“中原智谷”建设,集聚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团队,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依托中原科技城等创新创业载体,培育3~5家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带动作用大、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参考文献
[1]李浩然.我国"三新经济"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8.
[2]袁祖霞,司曼珈,刘秋香.河南省"三新"经济发展研究[J].市场研究,2019(3):4.
[3]张占仓,刘爱荣,杨迅周.三化协调发展的河南实践[M].人民出版社,2012.
[4]罗东玲,李子萤,徐莹.江苏省"三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J].价值工程,2022,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