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飞
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理论的指引下,对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中找出规律和本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行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被实践证明是教育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红线串珠”,生态和谐
作为广州市特色学校,近年来,星执学校在学科教学方面探索出不少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的沉浸式“瀹”读体验教学,数学科的小组合作研学,英语科的学科融合学习等。但由于缺乏核心理念的统领和指引,各学科的研究均处在浅尝辄止的状态。基于对现实的分析与思考,学校确定“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科研引领教研”为工作理念,开展学科校本特色建设。
将学校的发展与大湾区教育发展融合,乘着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东风,共享大湾区教育资源,建设学科特色,就是对时代主题的回应。于是,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教研处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小学学科校本特色建设行动研究”课题,指导各学科围绕“学科特色”建设,结合学科实际,提出研究课题,以教研处“母课题”为“线”,各学科设计的“子课题”为“珠”展开研究,探索学科特色建设的新路径。
围绕着“学科校本特色”这根“线”,各学科分别凝练出了能够凸显校本特色的“珠”。如音乐学科提出“‘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体育科提出“小学阶段‘校园足球推广’的校本策略研究”课题;美术科提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科学科提出“基于‘小组合作探究’的科学课堂教学课型研究”课题;信息科提出“STEAM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心理健康科提出“绘本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课题;语文科提出“基于‘沉浸式体验’‘双芯瀹读’教学研究”课题;数学科提出“基于研学后教升级版的小组学习行动研究”课题;英语科提出“英语语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
为有效推动研究,学校采取“三级课题”“选点创特”的推动策略。“三级课题”是指本课题的研究采取“母课题——子课题——研究项目”一线贯通、三位一体的方式展开。母课题即教研处提出的大湾区专项研究课题,子课题则是学校各学科组根据母课题提出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项目则是各学科备课组根据子课题确立的研究“点”。
2021年,学校教研处的母课题在中国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申报立项获得批准,9个学科组的子课题申报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首批课题,有7个课题成功立项。至此,母课题与子课题便形成了“红线串珠”的和谐生态。
二、“选点创特”,实践探索
学校采取了“选点创特”的策略提炼研究项目,扎实地开展研究。
各学科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实际,精心选点。如语文科的选点植根学校文化,借用学校校训“崇德瀹智”中“瀹”浸染的内涵,確定了“沉浸式瀹读教学研究”;数学科根据学校开展研学后教小组学习已取得的经验,确定了“小组学习升级版”研究;英语科选择英语语言与美术、科学融合学习的研究点;体育科结合学校作为“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的实际选点研究;科学科确定为课型研究;美术科选择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研究点;信息技术科则选择人工智能作为研究点。这些研究“点”既切中了当今学科教学的热点,又突出了学校的文化特色,为学科特色建设确立了明确的目标。
行动研究是各学科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各学科要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学科教师为行动执行者,以课例为抓手,通过“确定研究点——开展观课、议课、反思总结——再次观课议课检验二次教学效果”的操作流程实施研究。
研究点确定以后,各年级根据自己的研究重点进入课堂教学研究的流程:集体备课,共研教案;选择执行教学的教师,通过教学呈现教学设计;其他成员听课、议课,反思不足,总结成功之处,然后集体修改教学设计;再次进行课例研究,检验研究成效。经过反复实践、验证之后,形成经典课例。各学科的行动研究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样的流程开展。这样的研究路径是接地气的、扎实有效的,目前各课题组正向纵深探究,在整理集结研究成果的同时撰写研究报告。
实践证明,借助科研的引领,学校学科特色的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实习编辑 李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