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春秋
母亲与儿子的一生,就是不断重演分别的忧伤、重逢时的喜悦的过程
初中时,我与母亲的离送,是母亲一厢情愿的感伤。彼时,学生是拿着铁饭盒在学校蒸饭吃。菜是从家里带的咸菜,一罐子咸菜要吃上一个星期。为了改善生活,母亲每逢赶集日都会给我送菜。走进学校,母亲远远见着了我,便兴奋地叫我的小名。
已值青春期的我开始爱面子了,顿觉母亲在同学面前唤我的小名让我难堪,而母亲那典型农村妇女的装扮——背着个大背篓,也让我觉得土气。母亲把菜送给我后,嘘寒问暖。我心里虽然感念母亲,但碍于面子,又巴不得母亲快点走。于是借口说,快上课了,妈,你快走吧。
母亲只好悻悻地离开了。但是还不死心,一步三回头地目送着我走进教室。而我却总是头也不回地钻进教室去。
儿不嫌母丑。如今回想起来,此时的母亲一定既感伤又失望吧——从小看着长大的儿子,开始嫌自己土气了。
高中时,我与母亲的离送,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伤离别。那时的我已经懂事,母亲来学校看我时,我再也不觉得母亲土,心里感慨时光之刃锋利无情,在母亲的身上留下了太多岁月的印痕。此时,依旧是母親目送着我进教室,依旧是我头也不回地钻进教室。可这时的头也不回,原因已经完全不同了——我是怕一回头,就碰落了母亲的泪水。
工作后,我回老家渐渐少了。常常是母亲来我这里。和许多老人一样,她在城市里待不习惯,待一段时间就得回去。
以前是她常常送我,现在,轮到我常常送她。
每次离送,都有些不舍。但中国人含蓄,分别时,母子大概很少有拥抱的。农村长大的人更是这样。怎么办?抱抱孙子吧,亲亲孙子吧。
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去车站送母亲时,儿子始终不肯亲近母亲——那几天,儿子生病不愿意吃药,母亲就帮着我按住他强灌了药。
孩子也记仇呢,心里还记着奶奶的“坏”,不肯跟奶奶说再见,更别说亲奶奶、抱奶奶了。
儿子不能抱,孙子不肯亲近自己,母亲自然更加怅然。为了快速结束这尴尬场面,母亲坐到座位上,马上朝我挥手说,快回去吧。
看着母亲失落的样子,我尽力勉强说服了儿子跟奶奶“做拜拜”。儿子终于不大情愿地举起小嫩手,朝母亲挥了挥手。
孙子的这一挥手,母亲的眼泪就再也没有忍住,她用力地朝我们挥手,嘴上大声地说着什么。火车已经缓缓启动,隔着车窗玻璃,我们自然什么也听不见。但一看她的神情就知道,她一定是让我们赶紧回家:“回去吧,回去吧。站台上风大,别着凉啦。”我鼻子一酸,眼泪快包不住了。怕母亲看到后更伤感,赶紧抱着儿子转身离开。我已看不到母亲,但就在转身的那一刹那,我分明感觉到,母亲哭得更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