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译晗 马鉴 姚祎祺 林蒙蒙 沈霞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络和智能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线下教学学习的方式,新时代的用户尤其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来说,更加倾向于线上教学或者是线上辅导的方式来交流和学习。自律APP凭借其参与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迅速在各类APP中独占鳌头,这也使得学习等自律软件的行业出现迅猛发展,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TAM)、计划行为理论(TPB)和期望确认模型(ECM)等相关理论模型,通过开展访谈的方式,来构建影响大学自律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模型并做出假设。实验结果证明受教育程度、偏好等方面均影响大学生自律APP用戶持续使用意愿
关键词:大学生;自律APP;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
1.相关研究工作
1.1相关理论【1】
本次研究在通过整理和汇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计划行为理论(TPB) 以及期望确认模型(ECM)等有关的理论知识,从用户的感知和体验角度出发,明确了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等基础的变量,再结合了自律APP的娱乐性和社交性的特性以及在深度访谈中所得到的结果,共同深入探究和寻找各个变量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以及控制变量对模型的差异化影响,使得概念模型更加符合现代网络化、智能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用户行为特性。
1.1.1技术接受模型(TAM)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i,TAM)是Davis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提出来的,不将用户的主观情感意识考虑其中,而是研究外生因素、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使用意愿等五个变量对实际使用行为的影响。该模型主要是用来预测和解释用户信息技术接受行为,为信息系统领域对个体技术接受行为的研究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
此模型强调认知工具和社会影响这两变量对个体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意向之间的影响。其中社会影响又包括自愿性、主观规范性和用户形象三个变量,认知工具包括工作相关性、输出质量、感知易用性和结果展示性四个变量,并将自愿性和经验作为调节主观规范和使用意向之间的变量。
1.1.2计划行为理论(TPB)
计划行为理论(TPB,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是由Ajzen所提出,并由Fishbein & Ajzen所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TRA)演变而来,理性行为理论主要用来预测和了解人类的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在分析行为意图与实际行为时,除了受到“态度”、“主观规范”影响外,还受到“行为控制知觉”的影响。
TPB认为态度、主观规范与行为控制知觉三变量共同决定个人的行为意图。在作用方式上,行为意图决定个人行为,行为意图则又由态度、主观规范与行为控制知觉所决定。
1.1.3期望确认模型(ECM)
Bhattacheijee在综合经典的期望确认理论模型和整合信息技术接受模型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信息系统用户持续参与意愿的期望确认模型(ECM)。ECM模型考虑到期望确认模型中的购买前期为可能会受到经验、宣传等他因的影响发生变化,因此只关注信息系统用户使用后的期望;此外,期望确认模型中还引入了感知有用性这一变量来反映用户使用系统后的期望。
该模型认为信息系统的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由用户使用系统行为后的产生满意度和其有用性的感知所决定;满意度受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感知有用性和使用系统后的期望确认度的正面影响,同时用户的期望确认度对其感知有用性也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2.模型的构建与研究假设
2.1研究变量及假设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自律APP和移动设备APP的相关研究及对部分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后,结合用户的特征,确定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变量。
(1)持续使用意愿
本文定义定为:用户在初次或多次使用自律APP后在未来愿意持续使用的主观意愿。
(2)感知有用性
(3)感知易用性
本文将感知易用性定义为用户使用中,能够感知操作和信息使用等因素的容易程度和所花费努力的程度。
(4)期望确认度
以期望确认模型为基础,本文定义为用户在使用自律APP后,其所获得的实际使用体验与使用之前预期水平的效益的差异程度。
(5)满意度
在本文中,满意度具体是指使用自律APP后根据感知到的期望差异对改APP的综合评价。
3.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3.1研究问卷设计
3.1.1问卷的设计步骤
本问卷设计的目的在于调查影响自律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具体因素,本研究的问卷设计分为四个步骤:
(1)小规模访谈,查阅文献,确定研究调查因素。
(2)确定问卷发放对象,以大学生为主,研究数据更具意义。
(3)初始问卷形成,在大学班级小范围试用。
(4)确定正式调查问卷,经筛选和新增问题,形成高质量的有效问卷。
3.1.2问卷的结构组成
由研究小组综合讨论,优化调查问卷,最终确结构为两部分,总33个问项。第一部分是被测试者的询问,包括人群的基本信息【5】和受访者对APP了解度调查。第二部分是影响因素的测量,包括对持续使用意愿、感知有用性等下述因素用问项进行测量,直到形成最终符合要求的问卷。问项评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1-5分别表示被试人员对题目所描绘的内容的认同程度。
3.2问卷样本检测
3.2.1小规模访谈
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和实际背景,依据下述问题提纲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提纲如下所示:
3.2.2小规模预调研实施
根据本次调研题项为22项,设计问卷样本数在105份,采用小规模抽样来开展预调研。在做成问卷后并于平台发布。问卷结果显示,预调查共收集到样本105份,剔除无效问卷样本,得到有效样本97份,并利用SPSS22.0对回收的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判断初始量表是否需要进行修正。
3.2.3小规模预调研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指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本研究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测量的信度:稳定性、内在一致性。
3.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明确研究对象为当代大学生。设有对受访者基本信息的调查,筛选,确保问卷的调查对象涉及范围广,保证有效性。
本文问卷借助问卷星设计,并在微信等平台发送邀请,最终发放问卷350份,剔除掉有明显错答等原因导致的无效问卷16份,得到有效问卷33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达95.4%。
4.结论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有更多的渠道来与这个世界相互联结。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媒体工具,更有以猛烈势头兴起的新兴媒体。我们的生活也逐渐被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所占据。作为一种目前比较新式的教育和娱乐工具,电子产品同步呈现的声、音、像,会让那些自制力较弱的人沉浸其中。因此就会造成许多大学生中断使用自律APP的现象。
本研究在整理大量前人学者的文献基础上,总结其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律APP自身的特征属性,构建了大学生自律APP用户持续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研,收集并整理有效的样本数据,并运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等方法对所构建的模型和相关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和修正,得出了以下建议:
(1)提升产品品质和使用性,打造内容垂直化领域,全面增强用户体验
(2)注重产品操作与相关功能的简单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3)强化APP的社交属性,加强娱乐互动性设计
(4)注重用户使用体验,持续关注并不断提升用户期望
但是本研究还是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虽然本研究探究了一些影响自律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但其实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研究水平有限,没能充分全面地考虑到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所有相关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地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可能性。
由于受团队能力、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本次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并不能涵盖所有年龄层的用户,在样本代表性上存在了一定的局限,以至于不能全然代表所有用户的观点,所以后续研究可以再进一步地对不用年龄段的拥护进行差异性分析,以提高研究模型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周沛,伏苏云,赵越春:《购物类APP用户持续使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020
[2]李婷.我国移动购物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期望确认模型.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3]吴永吉:《互联网直播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研究》,《背景邮电大学》,2018
[4]杨思:《90后移动短视频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2020
基金项目:2021年湖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科研项目(202002087)
通訊作者:刘家才(1970.01-)男,四川长宁人,汉族,硕士,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