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高峰
摘 要:项目为某小区雨水、污水管道分类工程,在具体实施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难点是小区道路狭窄、楼宇间距小、管道数量多、位置紧凑。为解决上述难点,有关人员对原有管道进行核查,并做好施工放样工作,在施工环节,重点考虑居民生活排水。同时,在现场管理环节,对项目的施工顺序进行优化,首先对污水管道进行施工,其次是雨水管道施工,采取一边拆除一边新建的方式,有效节约了作业空间。项目施工取得了显著效果,小区雨污分流工程按照预期进度完工,雨污混流、河道污染问题被解决,为同类项目施工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雨污分流;小区改造;狭小空间
在传统小区建筑工程,受到建筑理念和技术条件限制,部分小区管道未能实现雨污分流,导致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容易发生内涝灾害。现阶段,在随着施工理念进步,在小区管道项目的改造施工中,实现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分流更具可行性。相关改造工程也是预防河道污染、防止暴雨淹没小区道路的有效手段。在此背景下,有关人员应结合实际项目,对小区管道网进行施工,做好全面统筹与协调管理工作。
1 项目概况
某小区计划对雨污进行分流改造,该项目所涉及工程类型较多,主要有电力通道、道路和绿化工程等。业主要求以现有主路和支路为基础,对其进行线性优化,小区内共有纬向主路2条、径向主路3条,另有纬向支路12条,路面均是沥青混凝土材质,基层则使用了水泥混凝土。排水管道可被拆分成污水管道及雨水管道,以道路中线为参照物,二者对称排列。污水管道与市政管网相连,其直径在φ300~φ400间,雨水管道直通附近河道,共设有3个规格相同的出水口,管道直径多处于φ400~φ600这一范围。
2 施工难点及解决措施
本项目所面临主要难点,便是小区建筑间距较小,内部道路宽度偏窄,下方装有大量管道[1]。为充分利用既有空间,同时不给居民排放生活污水、雨污水造成影响,有关人员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其一是开工后,先排查原有管道,对新建管道所处位置加以确定,在施工的同时为居民排水提供便利。其二是先对污水管道进行施工,接通临时出户管道,保证居民能够正常排放生活污水,随后,再对雨水管道进行施工。考虑到道路下方既有管道数量较多,且包括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指出应在拆除老旧管道的基础上,对新管道进行安装,期间应保证排水正常。为达到该目标,有关人员决定借助小型挖掘机,分段拆除并安装管道,以免由于现场空间有限,导致对后道工序进行施工期间,前道工序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3 狭小空间下的小区雨污分流工程技术
3.1 污水管道
有关人员以小区建筑和路网布局为依据,将污水管道直径定为de315mm~de400mm,要求沿小区道路方向对重建污水管道进行铺设,确保污水能够自南向北最终流入污水井。
3.2 雨水管道
根据小区内部建筑、路网布局,将现场划分成三部分,各汇水分区对应雨水管道直径均为dn400mm~dn600mm。要求施工方沿道路走向对雨水管道进行铺设,确保各分区内雨水均能够自西向东进入附近河道。
3.3 接口、管材和基础
3.3.1 接口
接口处PE管应通过热熔接口进行对接。HDPE管则需要在接口处增设橡胶圈,确保承插管所具有優势可得到充分发挥。
3.3.2 管材
其一,雨水管道为双壁波纹管,其直径不得超过600mm,环刚度应达到8kN/m²及以上,另外,管道冲击性能、环刚度还有环柔性均应当符合行业标准。其二,施工段所用污水管材质为聚乙烯,直径在de15mm~de400mm间,搭配热熔接口[2]。施工开始前,制管厂应派出工作人员前往现场,为开挖施工提供科学指导。其三,施工方应向制管厂说明现场情况,提供包括管基类型、管道埋深和道路荷载在内的各项参数,为制管厂确定并校核管材提供便利,以免出现管材强度、稳定性或是刚度不达标的情况。
3.3.3 基础
排水管所用基础为中粗砂基础,在基底均匀铺设碎石,该层厚度以15cm为宜,在碎石垫层上方铺设砂垫层,其厚度应被控制在5cm左右。用中粗砂填充沟槽,保证中粗砂明显高于管外顶,同时二者的高度差应达到30cm。随后,再按照要求对路基进行回填。雨水口连接管下方应铺设砂垫层,保证砂垫层厚度在10cm左右,上方利用C25砼进行包固[3]。
3.4 附属构筑物
3.4.1 检查井
3.4.1.1 基本情况
污水检查井的接户井为砼靠墙井,污水管所连接检查井的规格有两个,其中,de315管段对应φ450检查井,而de400管段对应φ630检查井。雨水检查井对应管段分别是dn400和dn600,前者所适配检查井的规格为φ630,后者则更适合搭配方形检查井进行使用,检查井边长以900mm为宜。在本项目中,需要安装在行车道内的检查井均应使用钢筋砼盖板,且盖板规格为200cm×200cm,有关人员应保证道路井盖和路面处于相同高度,绿化带井盖应略高于地面,但二者间的高度差不得超过10cm。
3.4.1.2 施工流程
同时对管沟、井坑进行开挖,保证管沟内部管道、井座管线处于相同轴线上。先在接户管上游对井座、管道进行安装,并逐步向下游延伸。对检查井进行施工的顺序为由下至上,这点需要引起重视。待排水管线顺利通过验收,便可利用相同材料对沟槽、检查井进行回填。
3.4.1.3 施工要求
底座应为一次成型。井座和井筒在受力状态下,未出现明显变形。在连接井座和排水管时,应将所用橡胶圈数量增加到两道。在井盖下方的恰当位置增设防坠网,本项目所用防坠网可拆分成固定钩、护网两部分,其中,护网结构与蜘蛛网相似,承重限制为500kg[4]。有关人员既要做到牢固安装防坠网,还要对其过水能力进行检测,以免当地出现强降雨,导致防坠网被雨水冲走。
3.4.2 井盖及井座
本项目污水井的井盖为圆形,雨水井的井盖为方形,井盖座均由钢纤维砼制成,其承载力与行业标准相符。另外,检查井盖表面应设置2个透气孔,透气孔直径为5mm,同时需要在井盖标明“污水”或是“雨水”字样。
3.4.3 连接检查井和管道
保证检查井、PE管连接处密封性良好,不存在漏水的可能。具体做法如下:先将PE管插入预留钢套管内部,再用橡胶圈包裹PE管,并用水泥砂浆填充套管和PE管之间的缝隙。本项目所用橡胶圈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其基本参数如下:
3.4.4 连接管与雨水口
本项目计划建设平箅雨水口。连接管为HDPE管,保证管道坡度在0.01以上。以道路情况为依据,对雨水口进行设置,确保雨水口高度略低于道路最低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快速收集雨水,以免由于道路积水,给居民出行造成不便。
3.5 开挖并回填沟槽
待软基处理工作告一段落,便可着手准备管道施工。若管道位于路基范围以内,则可在回填到管顶上方50cm后,通过直槽反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若管道埋深未超过2.5mm,可酌情引入人工降水,如果管道埋深在2.5m~5m间,则更适合进行井点降水[5]。
4 结论
综上,结合具体项目,研究了狭小空间下雨水、污水管道分流改造技术。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对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工艺技术进行解读,通过对原有管道项目的彻底排查、采用小型机械进行施工,确保作业空间狭小问题合理解决。上述施工技术落实后,使得改造项目顺利竣工,实现了雨污分流、改善河道环境的预期目标,项目施工未对小区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并且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解铭. 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设计与思考——以咸阳市中心城区为例[J]. 给水排水, 2020, 46(2): 4.
[2] 严巾堪, 刘晓龙, 王天聪, 等. 真空排水技術在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 2021(S02): 3.
[3] 方燕, 傅大康, 李继红, 等. 雨污混接分流制区域河道水质与降雨事件的响应关系[J]. 中国给水排水, 2021, 47(1): 1.
[4] 邵宇航, 楼少华, 唐颖栋, 等. 深圳茅洲河流域暗涵雨污分流改造实践[J]. 中国给水排水, 2021, 37(6): 6.
[5] 吴琼慧, 刘志学, 陈业阳, 等. 长江经济带“三磷”行业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33(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