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安排,快速构建考场作文

2022-07-04 23:42任秋祯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因势弟子论点

任秋祯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有言:“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可见,行文首先要考虑篇章结构。而考场作文现状:1.时间紧,任务明确;2.全凭感觉写的结果:思路混乱,难以下笔,为拼凑字数……

在此,笔者以一道文题为例,用因果四问法指导考生如何在考场上快速搭建完整的作文框架。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山木》篇记述:庄子和弟子们行于山中,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伐木的人并没有砍伐它,原因是“无所可用。”庄子便对弟子们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下山后,朋友命人杀雁来招待庄子一行。仆人问:“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回答说:“杀不能鸣者。”于是,弟子们就有了疑问,对庄子说:“大树因不材而活,主人之雁因不材而死,请问先生要怎样处世呢?”庄子说,要顺其自然而处世,“与时俱化”,不偏滞于任何一个固定点。

庄子的回答已成历史,弟子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如何来回应弟子们的千年之见?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

第一问:针对本材料,我的观点是什么?

即认真审题,敲定论点,明确写作方向。以本题为例——

明题意:庄子通过两个故事——树的“不材”而生和雁的“不鸣”而死,突出了树和雁的不同命运,由此引起弟子的困惑。

定论点:同样是“无用”,为何命运不同?是能力决定了命运。树没有成为木材的能力,是为“不才”,雁没有鸣叫的能力,是为“不才”。由物及人,人若没有真才实学,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同样是为“不才”。树和雁没有主观能动性,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是作为人类,我们可以让自己“成才”,在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人生价值。从另外角度思考材料,根据“庄子说,要顺其自然而处世,‘与时俱化’,不偏滞于任何一个固定点”,由此可知,庄子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无时不在变化,我们不能执着于一个思想一件事,要与时代一起变化,认清现实,这才是一个人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拘泥不变,要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灵活变通。

明方向: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文章论点:①人生于世,要活出自己的价值;②勇当良木,不做非鸣之雁;③顺其自然处世,与时俱化。

第二问:这一观点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从写作要求可知,考生要立足当下,用现代的眼光去回答弟子的问题。更进一步表达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怎样处世?是该成材?还是不成材?

第三问:支持我的观点的主要论据有哪些?

确定观点后紧接着应该寻找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观点,要求考生从现象产生的因、果来阐述观点的正确性。针对本题,考生可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向来寻找论据。

内部论据:主观原因、事物本身复杂性等。本题中,从主观原因出发,树与雁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但人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外部论据:社会环境、历史文化影响等。如本题,可思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时代语境下,人们需要如何发展。

第四问:应该如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

解决现实问题,是议论文生存的意义。因此,在文章后半,考生需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值得注意的是,所提措施不能空洞,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提示:以上所提的四个步骤只针对写作时的思维构架,不能完全对应文章的具体段落。

参考例文

与时俱化,顺时趋势

一考生

①树因不材而活,雁因材而活。庄子的弟子疑惑了:究竟应该是“有材”还是“无材”?庄子说:应该在“有材与无材”之间游走。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庄子的观点呢?鬼谷子曰: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他的大意是,能观察看清大局的,是個聪明人;如果能看清形势还能顺应大势者,这就是明智的人。这个观点同庄子的说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便是:要因时而为,因势而为,不拘泥,不呆滞。

②其实,庄子继承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认为当顺应自然。结合这一思想核心,我们不难理解:该有所作为时有所作为,该顺势而为时顺势而为,那就是量力而为,量材而为,即:大材大为,小材小为,无材无为。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庄子的《庄子钓鱼于濮水》一文:楚国有一只神龟,虽死了已有三千年了,但被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受万人礼拜。世人都艳羡神龟被万人敬仰,庄子却认为,神龟自己更愿意做一只“无材”的活在泥潭中的乌龟。这里,庄子同样是想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无为而为”也是一种“有为”,大树有材有大作为,这是一种生命绚丽,“枝繁叶茂”之树,也有存活顺世的快乐。

③树犹如此,人亦如斯。社会生活中,有材之人,成社会栋梁;无材之人,也有生死自然的快乐与幸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我们要因时而为,因势而为。

④因势而为当如医者钟南山在疫情凶险时,逆行而上,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因势而为当如疫情期间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号召居家隔离,科学防控;因势而为当如夏森般退休后仍心系祖国未来,成立“夏森助学金”,帮助无数学子圆大学梦。

⑤因势而为者与时俱化,响应时代号召,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哪里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就奉献在哪里。他们将自己的“有用”及“无用”与祖国人们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他们是时代的俊杰。历史正是由无数这样的俊杰者而创造。奇迹正是由无数这样的俊杰而谱写。这些因势而为的俊杰既将自己的“有用”奉献于家国需要,又令自己的“无用”顺应于历史洪流,照亮了无数人的生命。

⑥时移世易,今天的中国,更需要你我顺时顺势,有材就为,无材也坦然。

⑦当今之中国,有时需要你做一只能发声的大雁,像赵立坚、华春莹、杨洁箎等外交部高层那样,该发声时就发声。当然,更多时候你也许只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普通又平凡,但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幸福与快乐。各有所长,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生命状态。生可以如夏花之灿烂,死可以像秋叶之静美。

⑧人啊!顺势而为,不材存活,有材也存活。时异境迁,大道至简,行稳致远。“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

开篇高度概述材料。

庄子的观点对于考生而言,稍显隐晦,故作者引用鬼谷子的名言,表意清晰,意在让庄子的观点更通俗,易于考生理解,并自然得出观点。

此处作者追溯历史根源,从庄子的政治思想来解读材料,再次扣合观点。

注意:议论文中事例应用高度概括的语言阐述,不宜过于详细。

这个过渡句用得好,使段与段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使文章层次得到了由物到人的升华。

举例论证,用排比句式,简用多个材料,凸显文采,增强气势。

此为全篇论点,语言简练,高度概括。

类比想象,拓宽思维,同时也为举例论证。作者同举庄子的例子,用更为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来印证观点。

分析材料,找到事例和材料的关联性,再次回扣观点。

类比论证,物和人一一对应。

寻找共性,对上文提到的三个行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段承上启下,即是对上文的概括,又引出了下文的详细论述。

表示让步关系,指出有别于“有才之人”的另一类人,体现作者全面辨证地看问题。

多用短句,铿锵有力,回扣观点,总结号召,结尾引用名言,强化说理意味。

比喻论证,“能发声的大雁”喻指“有才之人”,紧扣材料,意蕴丰富。

此处总结分析,与前文观點一致,作者整散结合,彰显语言之美。

框架拆解

提出希望与时俱化,顺时趋势

关键:

准确立意

起点:

追溯根源

深刻:

寻找依据

落点:

第①段,概述并简析材料,进而提出中心论点——要因时而为,因势而为,不固泥,不呆滞。

第②段,从庄子的政治思想切入,追溯材料的历史根源,进一步分析材料的本质属性。

第③段,挖掘材料深层意蕴:“树”和“雁”其实象征了不同类别的人,作者并未局限在材料上,而是从材料生发出来,谈到了人。

第④段,作者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切入,列举当下特殊环境下不同人的具体做法,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⑤段,紧扣论点,对上段事例进行细致分析,并由事到理,进一步佐证了中心论点。

第⑥段,作者关照当下,直接提出建议——顺时顺势,有材就为,无材也坦然。

第⑦段,用形象的比喻给当下民众建议——做能发声的大雁,抑或平凡的大树,绽放出各自的精彩。

第⑧段,回扣论点,再次阐述如何面对人生的“有用”“无用”。

猜你喜欢
因势弟子论点
因势而谋 顺势而为 持续推进安徽智慧工会建设
捕捉闪光因势评价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灵动的课堂 精彩的评价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