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若昊
前述:书店和出版社是文明不灭的坐标,是那些染上文字痼疾、风雅膏肓之人的桃花源。每一家有理想的文化机构,都会把自己的理念沉淀成一句标语,或印在书背,或悬之门楹,以自荐以自勉。本刊将分三期,择取一些标语带给大家,以共同体验别样的纸上风景。
古人读书,有很强的功利心,在他们看来,书是获取功名利禄的工具,也是通往修齐治平境界的砥石。从孔子劝儿子孔鲤“不读诗何以言”,到历代层出不穷的劝学诗,都在换着花样讲述着读书的好处,正如宋代诗人刘过所说:“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其实用一种功利心境看待读书无可厚非,这恰恰说明书籍并不是一座陈列“茴”字写法的暮气沉沉的博物馆,反而拥有着经世致用的实用价值。很多书店、出版机构也把书的这层价值变成标语,希望能给在书架旁迷津横舟的人一份帮助,一种力量。
标一:读书、阅己、看世界——博集天卷
解析:看书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我最好的方式。袁枚说:“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这一杯“酒”,源于天外三千里,沁入灵台一寸心。
素材链接
北魏大学者李谧,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后以“摊书傲百城”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运用示例:读书的价值之一在于实现世俗理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农夫鄙人都可以通过读书科举跃过人生的龙门,即使是如《红楼梦》中贾府那种诗礼簪缨之家也希望儿孙读书,长耘富贵。然而,读书带来的乐趣又远超世俗体验,北魏李谧一句“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让读书人在气势上可阔步朱门、睥睨三公。读书让人可以因之做官,为之弃官,闭户读书,百城在胸,何有于我哉?
标二:提供知识,以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中信图书
解析:人不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当人们拿起书,汲取知识和智慧,可以应对时刻变化的世界。
素材链接
晚清时节,面对积贫积弱的国情,梁启超打算给涌入中国的西学书籍进行一次分类,创造一张新的知识地图,教导国人如何阅读西书,借此增长民智,提升国力。在汇编的《西学书目表》中,梁启超将搜罗的七百多本书,分为西学、西政与杂类。有趣的是,还收录了一本西餐烹饪指南《制洋饭书》。传教士李提摩太曾告诉他,十年前的电学书可以一字不读,让他意识到知识更新之快,世上没有不变的真理。
运用示例:近代中国的落后,在于知识的落后。面对裹挟工业革命风雷之势的世界,却闭门死读孔孟之学,祈福于陈独秀讥讽的“失灵之偶像”。终于在遭当头棒喝后,有識之士开眼看世界,辣手写新书,从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介绍西学,到严复翻译《天演论》倡导“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新的知识成为救亡图存的稻草,梁启超真南粤大手笔,搜罗救亡图存之新书,辑成《西学书目表》,七百多本西学书籍,如汪洋汹涌,冲破旧学的藩篱,澎湃新人的视野。
标三:传达·生活·可能——言几又书店
解析:这条标语可以作多重解读。可以理解为阅读在传达生活的种种可能性,让我们见证生命的广度;也可理解为书籍传达价值、展示生活,塑造读者的种种可能性。
素材链接
《红楼梦》有诸多版本传世,其中包括清朝红学学者戚蓼生作序的戚序本,在那篇重要的序言中,戚蓼生对《红楼梦》亦梦亦幻、云影重叠的写法激赏不已,“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大意是:我听说绛树能同时唱两支歌,一支歌通过喉咙发声,一支歌通过鼻腔发声;黄华双手能同时写字,左手写的是楷体字,右手写的是草体字,这真是神奇的技艺啊,竟在《石头记》一书中实现了。
运用示例:伟大的作品都致力于展现生活的错综复杂、斑驳陆离。巴尔扎克的一部《人间喜剧》,写尽世间事、百态情、众生相。与之相比,《红楼梦》虽在体例上有所不及,却因其“绛树两歌”式写法,让一个情节,“经学家看见《易》”“革命家看见排满”;书中塑造了众多“正邪两赋”之人物,同样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生命的广角被一卷《红楼》渐渐展开,人生与人性,像万花筒般翻转而至。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