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进一步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为关乎民族未来的根本大计,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生态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强化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公众自觉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精神动力。近年来,生态文化建设已然转变成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工程,很多城市陆续制定了生态文明发展规划,以塑造城市生态文化新形象。早在2004年,河南省南阳市就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生态文化建设由此成为南阳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 ]。2021年1月,《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正式实施。2021年9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写入南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2021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构建“一主两副”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阳市如何充分结合区域特征优势,强化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既是一项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重大的实践课题。
生态文化概述
20世纪90年代,面对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对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生态文化具有特定的内涵及价值观基础。学术领域对生态文化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看法,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是将生态文化界定成人们应推行的新型文化形态[ 2 ]。另一种则立足于人类文化发展角度,将生态文化界定成历史范畴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广义上的生态文化属于新型文化,是人类探索和认知自然领域的高级形式的重要体现。人类生存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发展和实践中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狭义上的生态文化则属于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在关注生态环保期间,形成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成果。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阶段均有相应的文化特征,并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层次。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其主要对应以下几个层次:一是物质层次,这一层次主要是指依托一系列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创造各式各样的新型文化成果,进而推动物质生产及社会生活的生态化发展。二是制度层次,这一层次主要是指通过转变过去缺乏自觉保护环境的机制,依托对社会关系及社会体制的调节,以实现环境保护的制度化。三是精神层次,这一层次主要是指秉持生命及自然界有价值的观点,去除传统文化中“反自然”的性质,转变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观念,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提升全社会的环境素养
通过对生态知识的传播、推广,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转变公众对环境的心理认识、情感认同及行为理念,特别是转变公众“消费主义”“科技至上”等观念,让公众提高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让公众不论是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求方面,还是在价值观念、职业选择等方面,均可从尊重自然、环境友好的角度开展思考及作出决策。
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各国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各种形式生态环保运动的广泛开展,绿色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及共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较为粗放、结构不够多元化等问题,距离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现代化经济高水平发展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伴随生态环保意识观念的增强,公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唯有进一步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强化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促进执政及施政理念向更高层次转型
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是为人民群众寻求营造优良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国家在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等方面,越来越注重从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另外,近年来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在政绩考核方面,均逐步对经济比重进行了适度降低,并提高了对民生、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度,这不仅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已迈入正规,还凸显了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转型[ 3 ]。
南阳市生态文化功能基本定位
南阳市作为河南省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从地理方位上看,处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的中心地带,同时介于长江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两廊的中间地带,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从自然条件上看,南阳地处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为季风大陆湿润半湿润气候,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拥有大量别具一格的中原地区山水景观;从历史文化背景上看,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700余年的建城历史,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诸如三顾茅庐、盘古神话、牛郎织女等典故或者传说都发源于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南阳市人文荟萃、人才辈出。
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支持南阳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南阳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规划,提出了南阳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大战略任务,即打造河南省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2021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打造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现了河南省将建设“一主两副”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进入2022年,“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首次被写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还对南阳的经济发展定位进行了明确,即“支持南阳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深度融入淮河、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基于省、市对南阳市经济发展的定位,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未来南阳市生态文化功能定位主要在于依托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及推动南阳市经济社会高效、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事业及文化创意产业有序發展,逐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塑造“绿色生态南阳市、休闲养生之都”的区域形象,将南阳市打造成河南省生态经济示范区,以及有着突出时代特色及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 4 ]。
南阳市生态文化建设对策
南阳市生态物质文化建设
首先,发展生态工业,推动南阳市生态物质文化发展。
一方面,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生态工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有力支持。为此,有关部门应通过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以此推进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发展。比如,把握国家实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机遇,将新材料、新能源工业纳入工业强市战略的基础性产业;加大对一系列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取代传统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实现零排放。同时,推进对区域重点领域及行业的节能改造,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向河南省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迈进。另一方面,转变公众的生活消费方式,提倡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引导城市居民自覺树立环保观念,如引导居民减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等,让居民逐步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让居民有效认识到绿色消费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居民绿色消费行为的自觉性。
其次,发展生态服务业,推动南阳市生态物质文化发展。
一方面,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在生态文化建设中,旅游业作为南阳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可通过推进旅游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从而不断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塑造良好形象,切实将生态文化资源转化成颇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及经济发展优势[ 5 ]。另一方面,加强生态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力度,强化生态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生态服务业,需要专业人才的有力支持,当前南阳市生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专业人才的缺失存在一定联系。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教育建设,支持生态服务业专业人才培育机构发展,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为南阳市生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另外,相关企业应推进管理创新,健全管理机制,调动生态服务业从业者的积极性,助力南阳市生态服务业发展。
南阳市生态制度文化建设
首先,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
在法律制度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确立生态补偿责任及生态主体义务。对没有严格履行责任、义务的,应通过法律手段予以惩戒,以此为南阳市推行生态补偿制度提供法律保障,推动生态补偿的法制化发展。另外,采取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通过结合南阳市区域实际情况,采取政策、制度、人才、技术等各种补偿,解决资金补偿单一化的问题,推动生态补偿制度的有效落实,有效调动区域居民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其次,制定完善的公众环保参与制度,调动公众参与环保的主观能动性。
一是制定与公众参与环保制度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以此为公众行使参与权提供法律保障,实现对公众参与行为的有效规范。二是鼓励公众组建环保社会组织,并建立与公众及时交流沟通的有效渠道,提高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公众参与环保制度的宣传力度,让公众认识到参与环保是每位公众需要承担的重要职责和义务。四是提高对公众反馈的重视程度。通过对公众所提出意见的及时有效反馈,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 6 ]。
南阳市生态精神文化建设
首先,大力宣传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方面,有效借助各种传播媒介,加大对生态文化深厚内涵的宣传力度,宣扬生态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传播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美学、生态哲学等生态文化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各类社会团体或者组织编印生态文化宣传读物,结合各种环境保护纪念日,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传播活动,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广泛、形式丰富的生态文化传播体系,让生态文化理念成为城市居民的普遍共识,进一步营造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要强化生态文化教育,培育南阳生态精神文化观念。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生态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为生态文化教育推广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还应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教育人才,进一步推动南阳生态精神文化建设。教育部门应根据南阳实际情况,有效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基础教育中的生态文化教育,建设对应的生态教学课程。比如,推行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两种教育形式,课堂教育采用兼具科学性、丰富性、趣味性的生态文化教育教材;课外教育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生态实践活动,以此收获理想的生态文化教育成效。
时代的发展进步,对南阳市生态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要牢记重托,砥砺前行。紧随时代前进步伐,明确生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理清自身生态文化功能基本定位,从生态物质文化建设、生态制度文化建设、生态精神文化建设等不同方面入手,促进区域生态文化建设有序进行。为把南阳建设成为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加快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建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阳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张乾元,冯红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1-6.
[2]王立.新时代生态文化建设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78-83.
[3]罗开林.贵州生态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21,23(02):24-28.
[4]张定乾.强力推进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商情,2019,(37):281-283.
[5]欧阳丽娜.内蒙古生态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评《内蒙古生态文化建设战略研究》[J].环境工程,2021,39(05):264.
[6]方洁.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如何融入公民生态意识培养——以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湖州实践为例[J].文教资料,2020(06):64-67.
【基金项目】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2021年度项目“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南阳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编号:YJY202132)的成果;河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石漠化恢复区域生态属性评价研究——以丹江口库区坡地为例”(编号:212102310844)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