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食在在”的奖励也是创意

2022-07-03 14:19贺小青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奖品育人家长

2022年1月,浙江金华市8岁男孩扛着甘蔗、挑着五花肉“招摇过市”的视频上了热搜。原来,男孩因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奖励。

近年来,有不少学校在探索多元化的奖励方式。前不久,云南一所乡村小学奖励优秀学生每人一头小猪。在江苏淮安,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为主的小学,学校给孩子们的奖品是2斤猪肉、2根大葱、1条活鱼,有同学收到大礼包后开心地说:“我准备把它们做成年夜饭,这是我拿过最有意义的奖品。”

文本解读:湖北省枝江市一中  贺小青

角度一:认识自我。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仅在于指导儿童和青少年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和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管理自我,也就是苏格拉底所言的“认识你自己”。而青少年对自我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外界的反馈与引导。孩子从外界的反馈和引导中,产生积极的自我感觉和形成正确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评价和奖励所要发挥的育人作用。

角度二:创新激励。

一直以来,不少学校对学生的奖励流于形式,一张奖状、几件文具,年年如此,一成不变,孩子对此有些审美疲劳也在所难免。这种奖励也就很难发挥激励的效果,难以满足孩子心中渴望认同、肯定的心理需求。打破传统单一的奖励方式,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措施,让奖品接地气,奖到孩子的心里去,让父母也能分享自己成长的喜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角度三:家校合力。

这些“食食在在”的奖品,不仅鼓励了孩子,也让家长从孩子的努力学习中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实际上,这也是对孩子和家庭的双重鼓励。鼓励孩子认真学习、好好表现,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肯定的同时也给父母带来快乐;改变一些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更加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时文链接

“食食在在”的奖励是对家长和孩子的双重鼓舞

□胡欣红

这些特殊的奖励,之所以引发热议,首先是因为富有创意。与传统的一张奖状再加点文具用品相比,这些别出心裁的奖励,无疑显得生动活泼,极大地刺激了公众眼球。

透过表象看实质。热闹开心之余,更应该看到创意奖励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甘蔗寓意“节节高升”,猪肉属于红肉,寓意“大展宏图”,甲鱼是“独占鳌头”,鱼是“鱼跃龙门”“年年有余”……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众多学校和老师之所以致力于探索多元化的奖励方式,不只是为了传达美好寓意和祝福,更希望通过特殊的形式取得不一样的教育效果。比如,奖励学生甲鱼、包头鱼和牛蛙的徐燕老师,其初衷是让孩子们增加生活的体验感,而且处理奖品的过程,也是一次劳动教育与亲子沟通的良机,孩子和家长可以在一起烹飪、分享美食,增进亲子间互动交流。

实际效果如何?孩子们领奖的场面看似尴尬却欢乐,既惊又喜其乐融融。活蹦乱跳的奖品,爸妈们惊讶之余,处理的过程中也增添了许多“趣事”,深刻感受到老师良苦用心的家长们纷纷感慨,“别人家的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

一人获奖,全家享福,这是对孩子和家长的双重鼓励。诚如评论者所言,这些“食食在在”的奖品,不仅鼓励了孩子,也让家长从孩子的努力学习中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得以从别具一格的奖品中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怜天下父母心,爱孩子是为人父母者的本能,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父母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存在欠缺。尤其是在学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不少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厉,即便孩子拿着奖状回家,依然要表现出“不满意”,希望能“激励”孩子更上一层楼。殊不知,这样的当头一瓢冷水,实则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而这些别出心裁的奖品,不仅给父母带来了不一样的快乐,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进而形成育人合力。(选摘自《杭州日报》)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奖品育人家长
Thinking思考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折磨人的奖品
家长请吃药Ⅱ
获奖名单看过来,奖品发放请注意!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