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锻炼对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作用及可行性评价

2022-07-03 12:43夏苏桦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13期
关键词:盆底尿道研究组

夏苏桦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肌锻炼对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作用及可行性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行为训练进行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状况和两组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力评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尿垫试验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排尿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收缩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研究组患者盆底肌收缩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尿垫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进行干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可以改善患者的排尿状况以及临床症状,优化患者盆底肌收缩能力,降低患者尿垫试验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压力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 R69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3--02

压力性尿失禁是泌尿外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不自主地经尿道漏出尿液的现象,因而造成了患者生活上的麻烦,而且这种症状也能客观地得到证实,其多发于老年女性[1]。由于女性的盆底肌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松弛,再加上女性在分娩的时候容易导致产道受损,所以会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准确的来说,压力性尿失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综合征。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患者出现不自主漏尿的现象,不自主漏尿也是排尿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2]。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在患者膀胱贮尿期,患者膀胱的内部压力超过了患者尿道的阻力,尿液就会失去控制[3]。除此之外,在盆腔器官脱垂修复手术后,患者术后子宫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阴道轴向恢复正常,解除了尿道梗阻,出现新发尿失禁,也可能是盆底肌肉松弛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因此部分术前没有尿失禁的患者,术后反而出现尿失禁症状。压力性尿失禁如果需行抗尿失禁手术,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4]。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盆底肌锻炼对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作用及可行性评价,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轻度-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51~70岁,平均为(56.12±3.41)岁,对照组患者年龄62~68岁,平均为(55.09±3.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纳入标准:(1)年龄在51~70岁者;(2)术前无尿失禁者,术后确诊为轻度-中度压力性尿失禁,(3)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术中未行抗尿失禁手术。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2)伴有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肾脏疾病者;(3)患有阴道炎症感染者;(4)过敏体质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采用盐酸米多君2.5mg/次,3次/d。干预时间为三个疗程(7d为一个疗程)。研究组患者接受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联合行为训练进行干预,具体方法:首先给予患者Kegel锻炼,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引导患者采取站位、仰位或者屈膝等体位。指导患者并拢双膝,进行吸气,在吸气的同时臀部用力缩紧肛门,持续6~8s,之后指导患者有意识的收缩会阴、阴道以及尿道以及肛门肌肉并且上提盆底肌。最后指导患者进行呼气,在呼气的同时进行全身放松。3~5次/d,15~30min/次。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提肛运动的同时,对与其它肌肉(比如腹部肌肉和大腿肌肉等)也要进行放松。之后是膀胱功能训练:要求指导人员对患者的饮水情况以及排尿情况进行按时且详细的记录,指导患者有意识的抑制尿急,以此来延长患者每次排尿间隔的时间,促进患者尿节律的恢复。最开始的排尿时间控制在0.5~1.0h,之后根据患者具体的恢复情况,逐渐将排尿控制时间延长至2~3h,干预时间为3个疗程(30d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之后的临床疗效[6],疗效标准参照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中有关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疗效一共分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其中显效为:患者在进行大笑、咳嗽以及打喷嚏等用力动作的时候,没有尿液流出,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患者在进行大笑、咳嗽以及打喷嚏等用力动作的时候,偶尔有尿液流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患者在进行大笑、咳嗽以及打喷嚏等用力动作的时候尿液流出较多,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者更加严重。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情况、盆底肌收缩能力。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的尿垫试验阳性率,评判标准:当患者尿垫超过2g为存在漏尿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2)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计数资料表示为(n,%),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总有效(98%)显著优于对照组(88%)患者(P<0.05),具体见表1

2.2排尿情况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情况,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排尿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2

2.3盆底肌收缩能力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的盆底肌收缩能力,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收缩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研究组患者盆底肌收缩能力显著优于對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3

2.4尿垫试验阳性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的尿垫试验阳性率情况,在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尿垫试验阳性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见表4

3.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膀胱内的尿液无法控制而自动排出[7]。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因为患者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压力性尿失禁可以发生在任何性别以及任何年龄组,压力性尿失禁多发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对患者的内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压力性尿失禁也被叫做 “不致命的社交癌症”。根据对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的调查,我国6个地区的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为30.9%,65岁以上老年妇女的患病率为51.1%。临床上认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主要和女性阴道分娩特别是接受过多次阴道分娩和手术助产有关。席翠萍[8]等指出,其机制与膀胱颈及尿道支撑结构的损伤、尿道周围结缔组织的损伤和松弛、尿道活动过度、结缔组织弹性降低、尿道内括约肌功能缺损或损伤有关。除此之外,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安全共识》中指出临床上子宫及阴道壁脱垂时可伴随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在许多情况下,盆腔器官脱垂在手术后恢复了子宫及阴道壁解剖位置,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可能会减轻或消退。因此,对于合并/不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盆腔脱垂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仍存在争议。在无压力性尿失禁的盆腔脱垂患者中,自体前路阴道修复术可能比中段尿道悬吊术更好地减少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并能预防术后部分尿失禁的发生[11]。所以,给予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积极的治疗,恢复患者盆底肌肉功能以及提高患者尿道闭合压,增加患者膀胱逼尿肌的稳定性是临床上主要的研究内容。

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措施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在经过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就是通过微创的技术对患者的膀胱颈进行悬吊,以此来保持患者尿道的支撑。周云[9]等指出,非手术治疗就是通过服药、运动以及针灸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就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盆底肌肉以及尿道肌肉的张力,提高肌肉对压力作用的反应性收缩力,从而改善尿道括约肌功能,这种方法疗效较好且简单易学,对患者来说没有副作用。本研究对4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排尿情况和盆底肌收缩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的排尿状况和盆底肌收缩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后2个月、4个月以及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尿垫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周辉[10]对6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盆底肌收缩肌电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 h尿垫试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随访后3月后试验组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评分仍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我们认为这与给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关[11]。

综上所述,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腹直肌悬吊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进行干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可以改善患者的排尿状况以及临床症状,优化患者盆底肌收缩能力,降低患者尿垫试验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褚婉莹.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悬吊术后盆底肌训练的肌力变化及康复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8):3.

[2] 瞿旻、贾泽鹏、连碧珺、朱峰、陈欢、王燕、高旭. 盆底肌锻炼模式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的影响[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0, 41(11):5.

[3] 胡焕然, 张瑜, 郭丹凤. 良性子宫病变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性激素水平,胃肠和盆底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18(6):4.

[4] 邢翠, 陈雅蘅.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盆底功能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4):3.

[5] 叶敏婷, 韩芳, 高祖标. 盆底肌训练联合阴道给药雌三醇对围绝经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研究[J]. 中国性科学, 2020, 29(4):4.

[6] 莫春艳, 张峰莉, 邓卓,等. 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功能锻炼改善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肌收缩力的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 2021, 16(5):4.

[7] 汪莎, 汪海波, 孙秀丽,等. 开腹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1, 30(7):5.

[8] 席翠萍, 王锡梅. 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风险及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值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2, 39(2):4.

[9] 周云, 阿依努尔·艾则孜, 何艳,等. 骶四针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性科学, 2022, 31(2):4.

[10] 周辉, 吴俊杰, 梁波. 经耻骨后路径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有效性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16):3.

[11] 陈琦, 丁留成, 李惠珍,等.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安全共识[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9, 24(8):14-22.

猜你喜欢
盆底尿道研究组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浅析针对性手术治疗措施在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及有效性分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