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佚文《少年殉国诗人夏完淳》的发现与解读

2022-07-02 04:49刘世浩
郭沫若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咏柳士人诗选

刘世浩

(山东大学 文学院,济南 250100)

第一、郭沫若是通过汪静之送给他的《爱国诗选》一书得知夏完淳事迹,并且明确表示:“真是惭愧,《玉樊堂集》我还没见过,就是这位天才的爱国诗人,我也是第一次才知道的。”

第二、肯定了夏完淳的诗文作品,认为夏诗“朴实真切,一字一泪,非有绝顶的天才,更益之以不断的淬砺,绝不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人所能做得出的。”

第三、由夏完淳父子的英雄事迹联想到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指出:“今世的士人如郑孝胥黄秋岳之流,一家父子均沦为汉奸国贼者,正层出不穷,则我辈所求于士人者,应该是即使不能抗敌,也应该死节!”

从时间线上不难看出,郭沫若在1942 年3 月便已经开始根据夏完淳的事迹构思历史剧《南冠草》的创作。但是,他在相关文章中并未提及他是何时“知道夏完淳的存在”的。不过,他在《少年殉国诗人夏完淳》中提到了汪静之送给他《爱国诗选》一事,这就为解开这一疑团提供了重要线索。

《爱国诗选》初版共3 册,汪静之选注,1938 年3 月至4 月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选录自先秦至清代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的作品。其中第2 册中收录明代爱国诗人夏完淳的相应诗作。1941 年9 月,由汪静之选、吴雪帆注的《爱国诗选》第4 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将民国时期爱国诗人的作品收录其中,并附有译诗,郭沫若为该书题字。根据《爱国诗选》的出版时间,以及《征训半月刊》当期的出版时间,我们可以推断,郭沫若文章中所说的汪静之赠书一事以及他写作《少年殉国诗人夏完淳》一文的时间,应当是在1938 年3 月至1939 年11 月之间的事。

综上,《少年殉国诗人夏完淳》一文的发现,为我们考察郭沫若最初接触夏完淳英雄事迹的时间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与此相关的是,该文对我们分析郭沫若创作历史剧《南冠草》的构思过程以及夏完淳对他在历史剧创作方面的影响,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提示意义。

少年殉国诗人夏完淳——为“双七节”特刊作

郭沫若

近来读书的机会太少,自己时时不免有几分焦愁。

汪静之君昨日拿了两本他所选注的《爱国诗选》来送我,在夜间将要就寝的时候,偶一翻阅,便翻到了夏完淳的《绝笔》。

“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私,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国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绝笔之类的文词本来就有充分的感动力的。读到这“恶梦十七年,报国在来世”,尤其使人惊诧了,觉得这位爱国诗人一定还是一位未成年的志士。果然,到翻注中的《作者小传》来看了一遍,那儿简单地写着:

“夏完淳,明松江华亭人,允彝子,字存古,生有异禀,七岁能诗文。与南中举义之役,为清督师洪承畴军所执,解至金陵。临行,辞其母曰:忠孝家门事,何须问此身?及见洪承畴,奋起痛詈之,遂遇害。临刑,神色不变,年仅十八,有《玉樊堂集》。”

真是惭愧,《玉樊堂集》我还没见过,就是这位天才的爱国诗人,我也是第一次才知道的。读书太少,不知道使多少壮烈的古人和故事,在旧纸堆中埋没了。民族史中有过这样难得的典型而久未表彰出来,实在是我们读书人的罪过!

夏完淳,不仅是人可以传,就是他的诗也是可以传的,请再看他的《绝命诗呈母》吧。

“孤儿哭无泪,与鬼日为邻。古道麻衣客,高堂白发亲。循陔犹有梦,负米意何人?忠孝家门事,何须问此身?”

朴实真切,一字一泪,非有绝顶的天才,更益之以不断的淬砺,绝不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人所能做得出的。

《爱国诗选》中还选了他的《即事》五律二首,《鱼服》七律一首,《咏柳》调寄一剪梅的词一阕,都足以见他的志趣,工力,和才气。我现在把他的《即事》二首和《咏柳》,抄录在下边,以便读者鉴识。

即事(二首)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一身存汉腊,满目尽胡沙。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六军浑散尽,半夜起悲笳。”

一剪梅(咏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日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完淳的父亲,夏允彝,如他的儿子称之为“忠臣”的一样,也是明末的一位志士。明崇祯殉国后,允彝屡谋复兴明室。后来南京沦陷了,想要举事,但同志们相继死节,连他自己也就跳水死了。他也有一首《绝命诗》,为《爱国诗选》所录:

“少受父训,长荷国恩,以身殉国,无愧忠贞。南都继没,犹望中兴。中兴望杳,安忍长存?卓哉吾友,虞求广成,勿斋绳如,悫人蕴生。愿言从之,握手九京。人谁无死,不泯者心。修身俟命,敬励后人。”

有其父必有其子,夏完淳之所以有气节,而又能有诗业上的造就,不用说是受了他父亲的感化的。教育和精神感化的力量,可见得是怎样的不可忽视。

顾亭林曾经批评过,说明末的士人只知道死节而不知道抗敌,这不用说是正确的指责。但今世的士人如郑孝胥黄秋岳之流,一家父子均沦为汉奸国贼者,正层出不穷,则我辈所求于士人者,应该是即使不能抗敌,也应该死节!

多读些古代爱国诗人的诗,并须能够成诵,能时时默念于心中,我看是不失为减少汉奸的一个良好的方法。

猜你喜欢
咏柳士人诗选
历代论书诗选注《九势》
咏柳
哪有你这样你
咏柳等
文献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行乐”观念及园林行乐生活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最后的断片
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