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 彭佳学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系,是宁波竞争发展的优势所在、底气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勉励宁波,紧紧抓住国际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工格局调整的机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宁波在全省制造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要求宁波在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上实现新突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并摆在“六个之都”的第一个,作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从担当历史使命、筑牢发展基石、厚植竞争优势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做优制造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宁波制造”跨越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是宁波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总目标总牵引。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总的目标是:到2026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领先,形成一批“国字号”硬核力量,全球影响力、智造引领力、创新驱动力、生态吸引力、示范带动力大幅提升,生产端、贸易端、消费端和科技侧整体贯通,初步建成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2035年,全面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基本建成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总的路径是:从六个方面塑造宁波制造新优势。一是新结构。坚持强制造与强服务双轮驱动,进一步巩固优化“321”产业结构,加快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二是新赛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新风口,积极抢滩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壮大制造业新增量、新动能,在新赛道上实现领先领跑。三是新技术。聚焦国家所需、宁波所长的重点领域,突破提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锻造别人卡不死、拿不走、比不过的核心竞争力。四是新力量。推动宁波制造“二次创业”,焕发“基本盘”“老底子”的新活力,大力引进培育产业新主体、知名新品牌、企业家新生代、骨干新团队,打造制胜未来的生力军、主力军。五是新生态。整体打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为一切创新创业活动加油助力、保驾护航,厚植实体经济发展的沃土。六是新标识。对标最高最优最强,聚力打造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形成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绿色石化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能够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企业、品牌。
今年要全力推进七个方面重点工作,确保取得良好开局。
宁波南部商务区一景。 宁波市住建局供图
要敏锐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对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招商等进行前瞻性布局,加快推动制造业向“大优强、绿新高”升级。
一是未来产业要超前布局。对标国家和浙江省指导意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实施未来信息、未来电子、未来能源培育计划,统筹抓好高新尖技术突破、新物种企业孵化、新场景示范应用,建设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打造以人工智能、柔性电子、氢能储能、深海空天信息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先行区。
二是数字经济要超常规投入。宁波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是追赶者,步子必须迈得更大。要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双万亿”工程,聚焦四大千亿级数字制造业、四大千亿级数字服务业,以超常规投入推动爆发式增长,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10%。高水平推进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做强做优宁波软件园、前湾数字产业园、芯港小镇、余姚机器人小镇等重点园区,打造一批高能级数字经济催化平台。
三是传统优势产业要超越“舒适区”。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很容易形成惯性、产生惰性,过去的成功之道很可能变成今天的成长束缚。要以数字化、集群化、服务化、品质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更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变革重塑,分类抓好纺织服装等12个重点行业改造提升,加快推动绿色石化、汽车制造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提升关键基础件、高端装备、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对产业链价值链的掌控力。
四是现代服务业要超速提升。系统重塑服务业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找准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主攻方向,加大攻坚突破力度,推动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突出港航物流、现代金融、科技信息、法律会计、人力资源、创新设计、检测认证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高水平集聚示范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质量,今年要确保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加快建设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服务增值。
五是农业要超水平发展。以强大制造业、发达服务业反哺农业,以数智化、机械化提升农业,率先走出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开展农业“双强”行动,聚焦现代种业、生物技术、农业装备等领域,积极开展农业技术科研攻关,做强种业“芯片”,为粮食安全、农产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内培外引一批真心搞农业、真情带农民的大型龙头企业,今年要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实现百亿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宁波制造要代表中国走向世界,必须拥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优强”企业。要纵深推进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行动,大力实施一流企业培育工程,推动更多企业挺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方阵。
一要强化集成式培育。制定制造业百强企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加大资源要素支持保障力度,健全企业困难问题直通直达、协同解决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发展总部经济等方式做大做强。今年要确保制造业百强企业产值增长25%以上,新培育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家、五百亿企业2家、百亿企业3家、五十亿企业3家。
二要强化雁阵式培育。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梯次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高飞的良好格局。今年要新增规上企业1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突破80家和300家,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宁波计划,今年新增上市企业10家以上。
三要强化全链式培育。支持企业沿着“零件—部件—整机—系统”和“技术—产品—企业—产业链”这两条主要路径跃升,加快打造系统完整、丰富多样的产品链,不断提升对所在行业的资源整合能力、系统集成能力。打造质量、品牌、标准、专利“四位一体”的高价值品牌体系,今年要新增省“品字标”企业50家以上,主持参与制定国家和省级制造标准100项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万件。
当前,受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不少市场主体生产经营遇到了较大困难。最近,中央和省里发布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周一市委财经委会议也专题研究了稳链纾困助企若干措施,既有普惠性的帮扶政策,也有针对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的纾困措施。下一步,要广泛开展“助企全年稳”活动,用心用情做好驻企联企服务,发挥好“甬易办”“企服通”等平台作用,推动政策直达快享,确保全年为企业减负500亿元以上。
分行业、分层级、分类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推广运用,高质量推进新一轮规上企业数智化改造和企业上云两个“全覆盖”,让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脱胎换骨、焕发新生。
一要积极推广“政府配方+企业取方”。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引导,按照“一区一业一案一平台”模式,统筹抓好建清单、选样本、编方案、创示范各项工作。今年要重点推进模具、轴承、紧固件、气动件等7个行业先行先试,制定覆盖全行业、多种类型企业的标准化改造指南,形成可供企业选择的“方案库”。广大企业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从中选择适合自身的战略路线、技术路线、实施路线,快速进入数智化转型通道。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中心,加快普及supOS工业操作系统,更好满足行业企业在设备管控、过程管束、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共性需求。
二要积极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以产业大脑为支撑、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是浙江产业数字化的独创经验。要深化5个省级产业大脑试点,构建完善从中枢到终端的“组织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大跨企业、跨区域数字汇集融合,确保今年新建产业大脑5个以上,实现企业提质增效、产业生态优化、政府精准治理。引导企业积极创建引领新智造发展的现代化工厂,打造一批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单元,今年要建成省级智能工厂、未来工厂15个以上,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00个以上,新增工业机器人5000台以上。
三要积极推广“数字孪生+智能交互”。当前,数字孪生技术已广泛用于产品研发、工艺规划、产线设计、产品运维等环节,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研发效率、纠错效率、迭代效率。各区(县、市)要加快制定引导方案,选取一批行业、企业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数字孪生融入设计、感知、决策、执行、服务全生命周期,让数字孪生与线下实体实时共生、相互促进,加快推动产业提质跃迁。
要保持苦练内功的定力,抓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让宁波产业更具韧性、更加抗压、更有活力。
一要建强重大科创平台。推进甬江科创区开发建设机构实体化运作,研究出台集聚创新机构的专项政策,启动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确保今年在研发机构回归、科创主体招引、科创平台培育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优化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宁波大学等高校院所科研布局,加快建设甬江理工大学,加强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管理,布局建设宁波数字孪生研究院。加快甬江实验室“八中心五平台”建设,积极争创海洋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完善新型实验室体系,确保今年新增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
二要完善协同创新生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登峰计划、前沿引领技术2035计划、重大场景应用计划,全力突破“卡脖子”问题,全年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0项以上。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确保R&D经费增长1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5%。建设宁波科技大市场3.0版,完善“招拍挂股改投”联动的技术交易模式,确保技术交易额达到340亿元。
三要推进产业基础再造。落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五年实施方案,加快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工业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创新能力,全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项目200项以上,力争新增国家工业强基类项目5项以上。推动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协同创新,在若干细分领域组织实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加快推进“三首”产品首试首用,确保新认定“三首”产品130个以上。
四要大力开拓内外市场。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链接双循环的枢纽功能,动态分析宁波产品出口口岸、品类、市场结构,整合优化外综服、货代等服务环节,着力打通“三端一侧”,确保外贸进出口在全国份额稳中有升。加快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推进公共前置仓、中东欧商品独立站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2000亿元。深化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千企万亿销售”行动,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支持中信保等率先开展内贸信用保险产品试点,让宁波企业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
五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的部署要求,提高疫情防控措施的精准性,确保海港、公路运输和末端配送畅通高效,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物流保障。要针对重点企业断链断供风险,发挥链主、链核企业作用,开展上下游企业市内对接,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
要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为牵引,系统优化生产力布局,尽快改变土地利用粗放、低效、无序的现状。
一要深化平台园区整合提升。坚持全市“一盘棋”,编制实施新一轮工业集聚区规划,按照“一区多园、一园一业”的原则,高标准建设30个重点产业园、60个工业社区,推动工业用地向开发边界内和工业区块内集中,做到新增项目必须进园、存量产业项目有序进园。做好“3+17”开发区整合提升的后半篇文章,进一步理顺机制、创新模式,打造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二要深化工业用地整治集聚。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3.0版,开展低效工业用地综合整治,强化零星土地连片开发和清理腾退,改造低效工业区块40个,确保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增加值增长10%、亩均税收增长8%。开展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今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400家,整治提升“散乱污”企业1500家,完成1000家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腾出用能空间35万吨标煤、低效用地1万亩。
要锚定全年工业投资1400亿元、增长30%的目标,抢时争速、强势推进,多措并举增强投资后劲、提高投资效能。
一要狠抓项目推进。压紧压实区块、行业、主体等各方责任,完善重大项目联评联审、跟踪服务等工作机制,高效运行“一屏掌控”综合在线平台,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强化资源要素统筹管理,确保重大项目用地优先供给、资金优先保障、问题优先解决。
二要狠抓招大引强。要把招引“链主型”企业和关键企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的对接,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招引更多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央企国企、实力民企到宁波投资。加强全市招商统筹,完善全域招商、“赛马亮绩”机制,确保今年引进落地亿元强链补链项目60个以上,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制造业项目金额14亿美元,每个区(县、市)都有10亿元的重大制造项目签约落地。
三要狠抓增资扩产。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本地“大优强”企业逆势布局,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积极促进在外甬商回归投资,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确保今年实施10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500个,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
要坚持绿色低碳方向、守牢安全底线,促进制造业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一要积极应用低碳技术。实施新一轮绿色制造工程,创建星级绿色工厂500家,启动建设市级绿色园区10个。推动企业对标国际先进能效标准加快节能低碳改造,今年石化、铸造行业绿色化诊断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
二要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物尽其用,确保今年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
三要提升安全发展水平。把牢项目安全关,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进危险岗位的机器人替代,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特别是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守牢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常态化抓好健康监测、环境消杀,加强进口物料全链条闭环管理,坚决堵住一切风险漏洞。
创新引领发展,智造成就未来。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建设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目标,实干奋进,变革勇进,不断创造宁波制造新辉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