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疗程的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疗效的影响

2022-07-01 10:52胡书威原小惠盛莹莹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疗程家属常规

胡书威,原小惠,盛莹莹,杨 勇,彭 娟

(遵义医科大学,贵州 遵义 563000)

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发布的最新数据,全世界存在1 930万新发癌症患者,接近1 000万患者死于癌症[1]。在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癌症已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死因之一[2]。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均造成了巨大的伤害[3]。有研究发现,心理疾病是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2个月患病率高达39.4%[4]。当诊断癌症后患者会出现情绪问题,从而加速癌症恶化,加大死亡的风险[5];并且患有癌症还会增加其自杀的风险[6]。目前,癌症患者对心理干预的需求正在不断提高,但多种心理干预方法需进一步寻求有效性的证据[7]。

认知行为疗法(CBT)短期内可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和改善不良情绪等,长疗程则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对癌症患者CBT干预的疗程及相应的疗效分析缺少足够的研究证据。且我国癌症群体基数庞大,心理治疗需求迫切,为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及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本研究分析了癌症患者接受不同疗程CBT后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以期探讨合适的疗程,并为CBT患者改善不良情绪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医院收治的癌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CBT组和对照组,CBT组又按有无家属陪同分为无家属CBT组和有家属CBT组,每组50例。本研究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且在研究结束后对常规治疗患者和负面情绪较重者给予一般性心理治疗和进一步诊疗建议。

1.1.2纳入标准 (1)经国际诊断指南确诊为癌症,且生存期1年以上;(2)意识清晰,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想法;(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排除标准 (1)患有其他精神科相关疾病或服用精神类药物;(2)有言语与听力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测评指标 (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和家庭经济收入等。(2)抑郁自评量表(SDS)[8]:总分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53~<63分为轻度抑郁,63~<73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3)焦虑自评量表(SAS)[9]:总分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51~<60分为轻度焦虑,60~<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

1.2.2干预方法 (1)对照组接受放、化疗及手术等常规生物学治疗,无家属CBT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CBT(无家属陪同),有家属CBT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CBT(有家属陪同);(2)CBT分为初、中、后期,每阶段各持续4周,由经专业培训的心理治疗师进行治疗。每周干预1次,每次约1 h,共干预12次。

1.2.2.1心理干预初期 与患者面对面交谈,与患者达成友好的信任模式,使患者更加主动参与干预;在与患者建立彼此信任的状态下分析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生活中所经历和遇到的事和人;了解患者在生活中的想法,主要技术是情感的疏泄,通过与医师面对面沟通,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1.2.2.2干预中期 与患者沟通,让其知道并了解CBT是什么,并为患者设定专门的干预方案,安排干预日期。采用行为训练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及身体并发症;采用生理科学仪器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疗法、结构方法等让癌症患者了解和有效识别其自动想法,每次干预后均会给患者布置作业,查看自动想法,让患者知道其在生活中有什么事发生,让患者了解负面情绪、自动想法和行为与疾病的关系并纠正不良想法,树立积极的认知模式。

1.2.2.3干预后期 巩固强化干预成果并进行总结。

2 结 果

2.1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脱落23例,其中对照组9例,无家属CBT组6例,有家属CBT组8例,有效回收合格问卷127份,回收率为84.67%,脱落者未纳入统计分析。3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2.23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后4、8、12周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CBT组患者治疗后12、8、4周SAS、SDS评分均依次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8、12周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T组患者治疗后4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12周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家属CBT组患者治疗后4、8、12周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无家属C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在中国,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患癌症[10],每年新发癌症患者占全球新发患者的20%[11]。癌症往往难以治愈,死亡率高,治疗周期长。癌症不仅造成患者躯体上的伤痛,同时还给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癌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均有很大影响[12];但由于受专业知识范畴及相关临床经验所限,非精神科医师能察觉到癌症患者异常心理状况的专业敏感性相对较低,因而对癌症患者的治疗局限于生物学治疗,而忽略了对患者心理的治疗。

重度抑郁症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与生活质量下降、娱乐和体育活动明显减少、人际关系困难、睡眠问题等相关,而CBT则可改善癌症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13]。ARICO等[14]发现,CBT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睡眠,对其社会功能、睡眠、生活质量和情绪均存在积极影响。YE等[15]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CBT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CBT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且在减少疲劳方面效果更佳[16]。LIU等[17]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过程中结合 CBT可显著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影响。ZHANG等[18]进行的一项纳入40例胃肠道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后除胃肠道症状群外,其他症状群(疾病认知、焦虑、抑郁)的改善均优于普通治疗组。但OKUYAMA等[19]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没有足够高质量的证据支持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SUN等[20]进行的一项纳入1 05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荟萃分析发现,CBT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情绪,但改善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无法确定。故本研究对CBT治疗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癌症患者的身心同治提供参考依据,并探讨合适的心理治疗的疗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127例患者SAS、SDS评分均偏高,提示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迫切需求心理干预。通过统计分析后发现,对照组和CBT组在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结合CBT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能有所改善,可能是因为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和手术治疗等常规治疗后躯体不适症状、饮食及睡眠等均得到部分改善,从而焦虑、抑郁情绪也能得到部分缓解,同时,患者在医院接受的常规治疗从某种程度上也算一种心理暗示治疗,患者能得到部分心理慰藉,从而缓解情绪。但本研究发现,虽然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在治疗早期(治疗后4周)与CBT组患者SAS评分相当,但在其他时间点,相较于CBT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偏高,同时,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8、12周SAS、SD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常规治疗仅能部分缓解癌症患者的不良情绪,且随常规治疗疗程的增加癌症患者焦虑情绪并不能得到进一步缓解,而CBT则在患者治疗中、后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能是因为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时虽能缓解癌症本身带来的不适,但仍需要承受药物和手术治疗等带来的不良反应,当生理出现不适等时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慢慢意识到常规治疗不能进一步改善症状,因缺少正确的引导,渐渐对治疗失去信心,由于错误的认知,患者往往产生严重的退缩行为,消极的应对方式往往会加重焦虑、抑郁情绪。而CBT组患者在结合CBT后患者能重新认识和评估自身的负面情绪并及时纠正负性认知,从源头上切断产生焦虑、抑郁的不良想法,因此,结合CBT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能得到更好的缓解。随着CBT干预的疗程延长,患者SAS、SDS评分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治疗后12周情绪改善效果最佳,可能是因为心理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的效果,可能是因为固有的认知和行为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且治疗早期患者对心理咨询师无法完全信任,愿意暴露的心理问题较少,故治疗初期可能对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不佳,但随着治疗的深入,CBT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有家属CBT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无家属CBT组,提示在进行CBT过程中有家属陪同相对于无家属陪同对癌症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更佳。可能是由于患者在接受CBT治疗的过程中其家属的陪同让患者感知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而社会支持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对患者的情绪调整具有直接和间接作用,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治疗后的心理调整存在正相关[21]。KOROTKIN等[22]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癌症患者所需要的社会支持中占比最高的是对陪伴的渴望,也说明其家属陪同患者参与治疗是有必要的,可能对癌症患者情绪的改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我国癌症患者群体庞大,焦虑、抑郁情绪较为突出,对癌症患者应注意身心同治。常规治疗仅能缓解癌症患者的部分焦虑、抑郁情绪,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疗效并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CBT能更有效地缓解癌症患者不良情绪,且随着治疗的进展焦虑、抑郁情绪能逐步得到更大的改善,治疗12周疗程CBT的效果优于治疗4、8周。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有家属陪同的CBT相较于无家属陪同的CBT疗效更佳,也说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癌症患者的情绪改善可能存在正性推进作用。但对某些特殊的晚期癌症患者,不同的CBT实施途径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CBT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23]。且本研究样本病例数较少,脱落率较高,未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未将癌症患者按不同肿瘤部位、肿瘤类型、年龄、职业等进一步细化分型,同时,干预前后仅关注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未对其他心理因素及生活质量等进行评定,未进行长时间随访,故尚需进一步加强横向和纵向研究。

猜你喜欢
疗程家属常规
常规之外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破常规 获巧解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