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洋,李忠华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近年来,党和国家特别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论述运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的重要性。优良家风作为家庭文化中适应时代发展的精髓,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遵循学生品德发展客观规律以及社会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达到知行合一的良性循环。由此可知,优良家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具有契合性,这为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依据。
伴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各国文化多方面的渗透,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取向也会受到消极影响。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优良家风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融合,对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承载民族发展、国家繁荣的中坚力量,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但伴随全球网络化的发展,各种思想言论充斥其中。有部分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再加上受网络不良环境、信息的影响,开始出现“娱乐至上”心理,导致其理想信念缺失。为了有效避免上述不良影响,我们应该积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优良家风中包含着热爱国家、对国家忠诚的信仰要求,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理想信念。所以,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可以把优良家风中蕴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具有浓厚爱国精神的传统家风事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激发大学生为国作贡献的热情,从而帮助大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发展,把促进精神文化的繁荣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那么,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进而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精神。
大学生可以从优良家风典故学习中了解华夏文明的鲜明民族特色,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渊博。其中,优良家风中的勤俭自强、心怀国家等良好品质有利于大学生避免受到外来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文化观念的侵蚀,增强大学生群体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着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具体要求的庞大理论体系;而优良家风包含着家庭生活风气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尽管优良家风的内容并不能涵盖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次的所在方面,但却为大学生们理解、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的土壤。所以,高校应该把优良家风中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价值观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可以通过传统家风、家训等经典事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相互渗透。通过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可以领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在之后的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风气奠定基础。
优良家风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在推进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明确融入的具体内容。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脉络,我们将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分为修身律己、齐家之道、家国情怀三个方面。
传统家风表现了古人推崇的精神追求,其中包含注重个人修养的内容与当今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更是需要重视。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意味着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人,对待自己说出的允诺能够如实地做到,体现了个人的自我约束。诚信是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主要内容,在个人品德塑造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晚辈:“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这表明,诚实守信不仅是为人之本,而且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
仁爱之心。仁爱之心一直是家风教育所注重的,清代文人郑板桥以仁爱之心为准则倾心培育子女做个“明理好人”。在儒家学派中同样强调每个人应该有一颗仁爱之心,在政治方面更是宣扬以德治国并实行仁政。这表明仁爱之心不仅与个人健全品格息息相关,同时还关乎一个国家统治者实行的治国方针。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拥有仁爱之心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进国家繁荣昌盛。
勤奋好学。从颜之推所提出的“胎教”学习,再到曾国藩为激勉兄弟学习而写的家书,都体现出家风文化对于学习的注重。同时,每一个家庭也希望孩子们通过勤奋好学获一技之长,增强本领,树立远大抱负,在为家庭谋幸福,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
第一,孝顺父母,爱护子女。作为子女,应自觉传承孝道,尊敬孝顺父母是一个人重要的品格,也是维系家庭的基本途径。但是,子女们对于父母的孝顺不是体现在对父母过激的愚孝和物质上的充盈,而是有原则的孝顺,多陪伴父母使得父母精神上也得到富足。那么,作为父母,更应该注重自身的行为。由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父母行为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展示正确的行为习惯;并采取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的同时,需在恰当时机给予子女们鼓励。
第二,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国家庭中所弘扬的治家之道,希望通过对财富的控制以实现家庭生活的稳定。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曾国藩在各方面都取得较高的成就,其家风的突出特点就是十分注重勤俭节约。家族希望家族成员通过从事劳动磨炼意志品行,消除享受奢靡之风的不良思想。当前,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大学校园也出现了盲目攀比、网贷等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一系列危害。优良家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促进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
第三,家庭和睦。社会与国家的稳定发展依赖于家庭的和谐,其中家庭和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夫妻相处,兄弟相处。首先,夫妻关系和睦,家庭氛围才会温馨。作为丈夫,应该对妻子有道义、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作为妻子,应该做到司马迁所说:“柔顺、清洁、不妒、俭约、恭谦、劳动”。只有这样,夫妻双方才能管理维护好家庭。其次,兄弟之间和睦,家庭关系才会和谐。生活中,兄弟之间应该相互包容,共同为家族的发展而努力。而现在通过许多报道发现,为了获得父母的财产,兄弟反目、互不来往,亲情变得更加功利。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加强对家庭相处之道的学习,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奠定基石。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向来强调家国一体的观念,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拥有将家庭与国家的生死存亡紧密联系的博大胸怀。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曾说:“为官应心存君国”;南宋时期名将岳飞的母亲将“尽忠报国”这四个字刺在岳飞背后,时刻告诫岳飞要报效国家;曾国藩在家书中曾强调:“父亲每次家书,皆教我尽忠
图报,不必系念家中。余敬体吾父之教训,是以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曾国藩家风中浓厚的爱国之情。在这些优良家风的熏陶下,历史上许多爱国人物为国家鞠躬尽瘁,他们用生命谱写着对祖国深沉清澈的热爱。作为处于新时代的大学生们,面对各种意识形态的渗透,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秉持忠诚爱国的情怀,为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奋斗。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合是思政课课堂。因此,高校可以依托高校思政课推进优良家风的融入。
首先,高校应深入探讨中华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家风思想。传统家风在历史的发展中并不是静止和孤立的,它与当今社会发展仍有巨大联系。传统家风文化中的“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家庭和谐”等思想不仅是优秀传统家风思想,还同样符合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高校教师在讲解“思想道德与法治”理论课关于家庭美德的章节时,可以把上述优良家风思想与之相结合进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是,传统社会的家风并不都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对于家风文化中强调的“男尊女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明显的等级观念文化糟粕应该给予剔除。所以,在家风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应确保大学生群体学习传统家风文化内容的正面性,推动优良家风文化的传播。
其次,弘扬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优良家风。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无数革命英雄为挽救国家衰亡顽强拼搏,他们身体力行为良好家风的塑造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与之适应的优良家风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理论课关于革命道德的内容中,利用鲜活的人物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们的共情,有利于将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学生们内心。
首先,高校可以在假期举办思政课实践活动,积极号召大学生参观优良家风教育基地。学生在参观中,可以感受到优良家风的魅力。在参观活动结束后,进行思政课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引导学生将在教育基地中收集的有关优良家风的内容进行整理汇总,并以小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在思政课实践活动中实现了优良家风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创新了思政课教学形式,增强大学生对优良家风文化的了解,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其次,高校还可以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宣讲小组,让学生主动找寻有关优良家风的名人事迹。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小组成员根据传统节日主题面向学院开展关于家风的宣讲。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为主体,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优良家风文化,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优良家风的内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高校面对新时代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积极开展优良家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们的参与感,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贯彻优良家风蕴含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更新也带动着新媒体的崛起。对于优良家风的传播渠道而言,同样意味着需要跟紧时代的步伐。
高校需运用网络媒介促进优良家风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网络上包含大量优良家风原著书籍及材料,高校凭借网络媒介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更好地向大学生传递与优良家风有关的理论知识。
高校利用现代交流软件加大对优良家风的宣传。高校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短视频等平台对优良家风进行定期推送以扩大优良家风理论信息的传播覆盖面,使得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优良家风。
高校可以在官方网站创建优良家风模块。通过高校官方平台发布有关优良家风的经典事例,提出问题并引导大学生对优良家风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吸引大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方式,高校创新并拓宽了优良家风融入渠道,提升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们精神世界发展的重要环境,对于优良家风的宣传具有巩固作用,有利于提升家风文化的实效性。因此,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具有积极影响。
校风校纪不仅是校园文化的典型标志,还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基本行为规范。所以,高校在制定校规校纪时可以融入优良家风文化中的和谐友爱、勤俭节约、脚踏实地等精神,帮助大学生们明确规则意识,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从而达到自觉严格约束自己、并形成高尚品质的效果。为了促进优良家风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对优良家风的宣传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文化平台的传播功能,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可以利用学生们课余时间播放校园广播以及发放校园报刊等形式传播优良家风思想,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学习优良家风文化。
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块沃土,将优良家风融入其中。运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来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实现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从而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优良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发展,家庭中子女道德品质的塑造都至关重要。伴随着时代的更替发展,历史积淀所保留下的优良家风文化也成为现代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新时代,高校应该整合并完善优良家风教育资源,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与教学载体推进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