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
摘 要:阅读教学中的讲,要有重点;读,要有引导;练,要有启发 性。讲、读、练是语文教学实践中长期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学习語文的规律。
关键词:讲,要有重点;读,要有引导;练,要有启发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许多途径与方法,其中讲、读、练是大家常用的教学手段。这里,我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讲,要有重点
在讲读教学中,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讲,其次是讲什么,怎么讲。大家都知道,只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教学中才能避免或减少盲目性。讲解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现在,恰恰在语文教育上因目的不明,或对学生的情况不明,花费许多无效劳动。如教一篇课文,不论长短,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一篇,由内容到写法,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不肯割爱。这样做,精神可嘉,效果可疑。小学的课文除了几篇古文以外,都是白话文,学生识了字,自己去读,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去理解,是可以读懂的。特别是现在使用的教材,多数课文的语言都有通俗,有的就是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何必讲那么多呢?还不如少讲点,腾出点时间来让学生多读读,多练练,效果会好些。教师的讲解,一定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讲学生不懂的,讲学生理解不到的,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学头,有想头。例如:《我的战友丘少云》一课有这样几句话: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发觉。在讲这段文字时,我只抓住了“纹丝不动”一词重点讲解。首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纹丝不动”的意思。启发他们明白,为什么战士必须纹丝不……然后提问:“丘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如何纹丝不动的?”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中:“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丘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丘少云严守革命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抓住一个词,朗读一段话,体会一种精神”这样一个训练序列,以讲导读,以读促思,思而领会。这样抓住重点逐步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学生会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刻。
文中的难句,学生读不懂,教师一定要讲,不然有碍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如《视死如归》一课里有这样两段话:带头的特务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字典里抠掉了!”上段的“招”字和“回老家”,对小学生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困难。下段的“早从我字典里抠掉了”就更不易理解。
我在给学生上这篇课文时,着重讲了王若飞说的这句话。为了向学生讲明白这个难句,先让学生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招”字的含义是“招供”、“招认”的意思,“招了”就是向敌人认罪,屈膝招降。“回老家”是指‘不招’就处死。不讲这个“招”字和“回老家”的含义,学生就不易理解国民党特务凶狠、残暴、杀人不眨眼的反动本性,就不理解共产党人不受利诱,不惧威胁,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只有讲明白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二、读,要有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朗读和默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这里用了二个“最”字强调多读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为文有三多,第一就是‘多读’,然后才是‘多做’‘多商量’”。这些经验,我们应当时吸收。然而,有的语文老师,虽然也重视读,但不甚注意读的引导,这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我在讲读课文时,经常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让学生边动口边动脑,口而诵心而思,不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践证明,有些课文,有些课文的某些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教师评点一下,要比讲的效果好得多。指导学生读课文,事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示范,而且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懂得该怎样读,为什么要那样读。学生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方法,再加上反复训练,很快就会形成读的技能。如指导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第九到第十一自然段:她在墙上又擦燃了一根火柴。这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奶奶”二字声音要拉长,语调要上扬。因为此刻小女孩迫切地希望奶奶带她离开这里,向奶奶哀求时是那样的痛苦,语气要十分悲切。
三、练,要有启发性
这里所说的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或讲完一篇课文之后的各种形式的作业练习。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练,是系统积累、认识规律、形成能力的实践过程。因此,练,一定要依据“纲要”的要求,从课文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并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形式力求多样、生动活泼。练习的内容,应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实践证明,让学生去做需要他们自己发挥一点创造性才能完成的练习或作业,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自己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把知识教活了,也使学生的脑子活了。如何使讲、读、练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需要进一步实践、探讨,不断地总结经验,摸索规律。
参考文献
[1]李秀丽.讲、读、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9(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