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xx子”现象及其成因分析

2022-07-01 23:29李迪
民族文汇 2022年37期

李迪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火热开播,一个新的流行称呼语“xx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后又出现了非称呼语“xx子”的变体形式。接着结合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对“xx子“进行形式与语用分析,并试图探析其流行动因。

关键词:xx子 语用效果 流行动因

一、“xx子”形式分析

(一)称呼语

“xx子”多是将人名中比较好听的一个字进行重叠然后加后缀“子”形成。

(1)“吴昕选曲遇到两大静姐,一个是最不想遇到的女王静静子(宁静),一个是前室友姐姐伊伊子(伊能静)。”                              -(新浪微博2020.8.15)

(2)“昕昕子太难了,我看的时候都紧张”              -(网友评论)

(3)蔡徐坤官宣加盟《奔跑吧》第十季,期待坤坤子新一季的精彩表现呀,大帅哥继续奔跑吧~(微博)

由于“xx子”产自饭圈,粉丝们为了表达对自己所粉明星的喜爱,经常截取他们名字中比较顺口好听有辨识度的一个字进行重叠,如(1)中,对宁静和伊能静均选取“静”字重叠,但前面加限定语进行区分,粉丝们根据两位明星的特点便可轻易进行区分。伊能静未选“能”而选“静”便是由于“静”比“能”字重叠后更顺口。(2)-(3)分别将吴昕、蔡徐坤称作“昕昕子”、“坤坤子”

(二)变式“xx子”

随着称呼语“xx子”的流行,后缀“子”开始泛化,从对明星的称呼泛化到周围人名,如“圆圆子”、“迪迪子”等,接着又出现了“无语子”、“绝绝子”等形式。

(4)朋友们,我真真是无语子了,异地是分手的理由吗?我爸因为工作在国外10多年和我妈过的非常幸福。(微博)

(5)新鲜的王嘉尔!奶奶灰的发色绝绝子!!!

(6)姐妹们,眼看着要跨年了这不得整点仪式感吗~?我送了自己两支Dior口红,但是……竟然有踩雷的!可恶子!

(7)金泰梨真的好美,完全符合我的审美!我要把她的剧都看完,颜值实力并存的美女子很难不爱 ​。

(4)-(7)中,“子”既可以放在含有积极色彩的名词、形容词前,也可以放在含消极色彩的词语前,共同点是“子”前面的词语都具有主观色彩义。主观色彩义负载的不是关于指称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或者说是关于客观世界的信息,而是具有社会性的,属于主观世界的信息。

无论是称呼语还是变式“xx子”均带有喜爱积极的感情色彩。

二、语用效果

(一)拉近亲密距离

“xx子”发端于社交网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似乎更近了,一个微信,便可以使天南海北的人相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又更远了,在此背景下人们也更容易感到孤独,渴望关怀和亲近,每个人都渴望收到尊重,都希望人与人之间不是过于冷漠的,希望社会更有人情味一些。

《乘风破浪的姐姐》火了之后,网友们也跟风纷纷模仿这个语体,并将这个称呼语灵活运用起来,比如在交际时,以前是采用叠字的方式来增加亲切感,拉进人们之间的关系,现在受到《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影响,称呼往往叠音之后还在名后面加上后缀“子”。下面是采集一个宿舍的对话语料。

(8)李园圆:翠翠子,帮我拿一瓶水

田翠花:好的,圆圆子。

这段对话,便灵活运用了“xx子”的形式,并且这种称呼方式不仅更容易让别人想亲近,想接受,而且采用这种流行的称呼语,会让对话双方在交流的时候产生愉悦感,即紧跟了时尚,又觉得更加“高大上”,更加高端。

(二)中和消极色彩

在变式“xx子”中含有一些消极色彩的词 ,如“无语”、“可恶”等。表示说话者对前面所述内容的消极评价,相较于“xx”,“子”的添加让语句的语气更加缓和。如:

(9)现在的网友怎么了?猫都被称作仙女?无语子。难道只有我不喜欢猫身上的味道吗?

(10)能不能不要那么假,能不能把不要天天给我传递负能量,能不能不要来找我恶心子

三、“xx子”流行动因分析

“xx子”能成为一个网络流行语除了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效果之外,外部原因也对其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网络环境

后缀“子”除了有本身的优势使得“子”在日常交际语体使用中泛化,还有一个原因是网络的传播。随着网络的普及,《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几乎是网民皆知,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节目组的宣传力度,借助微博热搜窗口,加之节目的选手都是已经成名的姐姐,有流量有热度,所以“xx子”便逐渐走出节目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中。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更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表现出来,与其他模因不同的是,语言模因是一种有声的,有物质载体的、可被感知的模因。它在人们的作用过程中,不断地被模仿、复制和创新,从而产生了多种表现类型。流行语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顺时应势而生,形态多元,载体多样,能够反映某一时间段内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和发展,迎合人们放下的表达需求,所以一经产生便迅速蹿红,不断促使人们对其进行选择、复制和传播。流行语和语言模因互相依存,不可分离,可以说,语言模因是促使一个新词语迅速成为流行语的转化剂。

在模因效应的影响下,“xx子”便成为人们在日常交际时频繁刷的一个“梗”,被不断地复制传播,并根据个人语言的特点创新产生了变体如“绝绝子”、“无语子”。

(二)卖萌心理

卖萌心理。“xx子”除了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以及中和消极色彩外,还具备有卖萌可爱的语用效果。在赞美别人时相较于“很棒”,“棒棒子”则显得更加的俏皮可爱。符合人们想颠覆传统严肃主流文化的卖萌心理。在进行交际时,说话者不想呈现出一种严肃的说教者形象,而带着年轻人烙印的模因“xx子”便迎合了这一心理诉求。同时也反映了当今社会年轻人在这个时代的一种宣泄压力的途径。人们向往小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卖萌文化则是年轻人不愿意长大,但又不得不长大,寻求的一种自我拯救的一种新方式。通过使用卖萌话语来满足自己的这种心理诉求。

网络流行语“xx子”由最初由所选名字中一字进行重叠后加“子”到后来演变出加在表主观感情的名词、形容词后成为一大流行语,除了自身所具有的拉近亲密距离以及中和消极色彩的魅力,还和网络环境以及当今追求卖萌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2005 《语言中的模因》,《语言科学》第6期。

[2]何自然,何雪林  2003 《模因論与社会语用》,《现代外语》第2期。

[3]孙霁  2013 《关于“萌文化”的现状分析——从青年亚文化到被主流文化认可之路》,《今传媒》第10期。

[4]赵英玲  1997 《英语称呼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