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梦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媒介转变速度不断加快,已经由原来的纸质传媒转变为动态媒体,各类新媒体全部进入繁盛期,对视觉传达设计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促进和观众之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为提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效果,该文对新媒体时代特性进行研究,提出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和发展途径,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创新 互动性 精准性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J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7(b)-0000-0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 the New Media Era
JIN Xiaomeng
(Xijing College, Xi’an, Shaanxi Province,71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era, the speed of media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accelerating, and the original paper media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dynamic media. All kinds of new media have entered a prosperous period, which has played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promoting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audien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er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era, and proposes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pproach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 Words: New media era;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novation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teractivity; Precision; Diversity
在新媒體时代发展背景下,现阶段的视觉传达设计实现全新突破,新媒体不但具备传统媒体的各项优势,而且能够结合互联网与各项先进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视觉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鉴于此,该文主要分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和发展趋势,内容如下。
1 背景分析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视觉传达设计表现方式与创作形式发生明显变化,结合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变化可以得知,要想实现创新设计,需要以新媒体技术作为重要支撑。结合新时期发展现状能够得知,媒介转变速度不断加快,已经由原来的纸质传媒转变为动态媒体,各类新媒体全部进入繁盛期,对视觉传达设计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促进和观众之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在新媒体技术的大力支持下,视觉传达设计越来越先进化,能够有效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成效。
2 新媒体时代特性
2.1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主要以互联网技术作为重要载体,通过向广大受众提供海量信息和艺术表达效果,进而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通俗来讲,在新媒体技术的大力支持下,新媒体时代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与高精准性。通过积极运用此项技术,可以帮助社会受众更好地学习先进知识,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获取最新信息,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与交流。
2.2精准性
在传统媒体当中,主要是单向为受众传递相关信息,而新媒体则可以更加精确地为受众推送相关信息,当然,社会受众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与喜好,快速获取相关资源与信息,故新媒体时代具有较强的精准性[1]。同时,在传统媒体当中,其制作周期比较长,故时效性比较弱。新媒体信息传输速度特别快,任何人均能够作为自媒体,利用社交平台快速发展信息。
2.3多样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来讲,新媒体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和视频,以及文字等进行有效的传播,媒介特别丰富,故具有多样性特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先进设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积极运用各类智能化设备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可以取得较好成效。以往的媒介主要为电视、报纸和广播,在现代化设备的大力支持下,电脑、手机与平板等,均能够成为信息传播媒介,信息传播也可通过声音与图像等多种形式来表达。
3 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和发展
3.1动态视觉创新
3.1.1优点
利用视觉传达设计实施动态创新,可以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高效的传递,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视觉传达设计将会采用多种先进技术,从而可以让广大受众更好地了解新媒体技术,在最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大量信息[2]。同时,此种新型的视觉传达设计形式可以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
另外,动态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将听觉、视觉完美结合,帮助社会受众更快地获取大量信息。动态视觉传达设计可以为受众带来较为强烈的吸引力。针对广大受众来讲,动态物体对人体的吸引力远超静态物体。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环节,需要有效应用此原理,将现有的图像和颜色实施动态化处理,保证信息能够实现快速传输,减少静态信息的传递,避免出现错误信息,通过加强动态化视觉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信息趣味性,广大受众也更加喜欢动态信息。
3.1.2具体表现
第一,文字动态化设计。通过对文字实施动态化视觉传达设计,文字是信息传达最直观方法之一,可以明显提升视觉传达效果,也可以让视觉设计更具内涵。要求有关人员对文字实施文体设计,将字体与动画完美结合,让动态字体更具美感,有效吸引受众注意力。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关注受众阅读体验,保证文字出现方式和持续时间,能够满足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
第二,图形动态化设计。设计人员针对单一帧数图片进行科学的处理,让图像表现出良好的连贯性。人属于视觉性动物,动态事物对人们更具有吸引力,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对图像实施动态化处理,不断提高广大受众视觉体验感,进一步加深印象[3]。
第三,色彩的动态化设计。此类动态设计主要跟随图形与文字共同出现,在图形或文字动态变化过程中,通过有效配合色彩,能够更好地加深视觉传达设计效果。
3.2 多感官交互體验的创新
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之下,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受众的信息接收质量与受众自身的情感体验,除视觉动态化创新之外,设计人员还要从感官层面增强互动体验,并加大创新力度,在满足视觉创新需求的同时,有效考虑听觉和触觉,以及嗅觉方面,进而创造良好的感官体验。
3.2.1 增强听觉互动体验的创新
在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创新时,设计人员可有效地融入听觉信息,将视觉与听觉完美融合,对现有的文字信息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帮助广大受众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在视觉传达设计期间,若没有有效地融入听觉信息,社会受众获取信息期间,容易感到单调、乏味,甚至会出现困倦感觉,影响信息的获取质量[4]。
3.2.2 增强触觉互动体验创新设计
触觉是人体重要感觉之一,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触感体验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和事物之间的互动体验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接收大量信息。与此同时,将触觉体验和其他感官体验有效作用,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互动体验,广大受众能够获取深层次的感受。例如,传统手机主要是利用按钮来获取大量信息,而智能手机与平板的出现,让人们通过手指来触碰,快速获取最新信息,实现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有效交互。
3.3 发展趋势
3.3.1 交互化发展
结合以上的分析能够得知,新媒体技术具备良好的互动性,通过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能够有效提升广大受众的体验感。对于媒体来讲,无论是承载和传播内容方面,或者是视觉传达方面,均需要主动对社会公众审美需求,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通过加强交互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受众的情感体验感,尤其是多感官的协调交互设计,能够让广大受众体验效果全新升级[5]。
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设计人员如果仍然使用文字和图像等一系列传统要素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容易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通过利用试听要素和触觉要素,能够刺激广大受众,提高其体验感。比如,智能化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有效运用,能够帮助社会公众更好地操控设计,不断提升其感官体验感。尤其是在这些电子设备当中,具备良好的触感功能,利用手指和界面实现互动,不仅能够提升受众的使用体验感,而且可以提高视觉设计效果。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人员而言,需要明确最终的视觉效果要求,还要全面考虑到广大受众对象的实际感官体验。
3.3.2 信息的海量化发展
结合新媒体运营模式可以得知,新媒体运营模式与传统媒体具有明显差距,在传统媒体运营模式当中,具有单向性特点,新媒体运营更加注重交互性,在视觉传达设计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审美观,针对各类作品进行有效的设计,以主观化设计理念作为核心导向,推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加快了视觉传达设计发展速度,能够让以往的视觉传达设计获取更大存储容量。例如,在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当中,设计人员运用新媒体技术,视觉通信设计内存空间不断扩大,这表明海量信息资源不能采用常规磁盘存储模式,需要采取“云盘”方式进行存储,从而实现海量数据资源的快速存储[6]。
3.3.3 个性化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之下,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全面凸显出个性化,要求设计人员提升主题的鲜明,并将形式与内容有效关联,不断提高整体感,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保证主题更加鲜明。结合视觉传达设计特点能够得知,设计人员需要对活动所承载的信息数据进行精确传达,因此,设计人员要将主题更加鲜明地呈现,通过采取此种方式,才可以为广大受众提供良好的体验感,帮助广大受众在最短时间内快速获取海量信息。
第二,将形式和内容两者之间有效关联。设计人员需要明确设计理念,形式主要为内容提供服务,所以,在具体设计工作当中,设计人员需要明确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利用外在形式,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呈现,防止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
第三,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整体感。对于设计人员来讲,在具体的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加强整体感设计,通俗来讲,需要结合视觉传达设计特点,以提高整体效果作为重要基础,并在此理念下,有效运用色彩,对全局进行有效的把握。通过采取此种形式,可以明显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效果,帮助广大社会受众更好地了解产品外观,明确产品实际价值。
3.3.4 虚拟化发展
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与演进,视觉传达设计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转型趋势,已经由原来的“物质化”逐渐转型为“虚拟化”设计形式,在电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大力支持下,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双重提升,在此期间,将视觉传达设计和各类信息技术进行深度的融合,能够让设计作品风格显得更加多元化,因此能够推动视觉传达设计活动朝着虚拟化方向全面发展[7]。在新媒体技术的大力支持下,视觉传达设计的产品观感体验得到有效提升。
3.3.5 多元化方向发展
现阶段,人类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各项新媒体技术的良好运用,对视觉传达活动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和传统的传媒模式相比较来讲,新媒体技术具有多元化特点,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新媒体技术可以承载海量的信息资料,其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信息的覆盖面积也更大,远远超出传统媒体。针对视觉传达设计来讲,已经不再单纯地局限于平面设计,而是逐渐拓展到多维设计行业。
通俗来讲,在没有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前,设计人员仍采用常规设计要素进行设计活动,在新媒体技术的大力支持下,设计人员应用AR技术与VR技术,有效提高视觉传达活动的立体化与精准性,故能够更好地丰富广大受众的感官体验。
3.3.6 动态化发展
在以往的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当中,设计人员需利用静态视觉影像、图形与文字等要素,针对视觉信息进行外部传递,而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视觉传达设计已经由原来的静态化设计转变成动态化设计。和传统的静态化设计相比较,动态化视觉传达设计活动可以提高信息的直观性与立体性,进而将各项信息更加鲜活地呈现给广大受众。
此外,动态化的视觉传达设计活动,能够明显提高信息传播和扩散效率,帮助广大受众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获取大量信息资源。结合信息传播特点可以得知,动态化的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将传统媒介传播元素有效融合,并以此作为重要基础,有效运用视频和音频,使得视觉传达效果得到良好的提升,由此一来,广大受众的感官体验得到明显提升。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人员而言,需要全面认识到科学应用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并科学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与虚拟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8]。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媒介转变发生明显变化,已经由原来的纸质传媒转变为动态传媒,各种全新样式的媒体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对视觉传达设计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之中,需要主动和受众保持交流,进而更好地提高体验感。
4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主要对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与发展进行合理性的分析,例如交互化发展、信息的海量化发展、个性化发展、虚拟化发展、动态化发展、多元化方向发展等,可以确保视觉传达设计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故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武宇辰,孫琦.视觉传达设计中新媒体互动艺术的情感表达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4):90-91.
[2] 吴限.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实施[J].艺术品鉴,2021(35):69-71.
[3] 周祺芬.大学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实践方法探析——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128.
[4] 梁金明.基于视觉传达的食品包装创新设计研究——《食品包装设计》评述[J].食品与机械,2021,37(11):241-242.
[5] 李莉.新媒体背景下广告学专业中视觉传达类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W学院为例[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6] 杨芝子.浅析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合理应用[J].大众文艺,2021(21):61-62.
[7] 李亚楠.左江花山岩画造型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今古文创,2021(45):69-70.
[8] 夏仲静. “心造”自媒体平台视觉设计与应用研究[D]. 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