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婷
众所周知,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指引、导向和促进的作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的起步阶段,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具有关键的影响,而学校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和形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敏感时机,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小学阶段学生实际特点,为小学阶段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效的途径。
一、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
学校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无形的促进作用,所以学校要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氛围。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无形文化的作用,优秀的健康的文化往往带来无穷的正面效应。学生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墙、电子滚动屏等多种途径形成浓厚的思想品德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其中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校要坚持示范性教育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首先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自己的言行举止要适宜,自己的言行要能够成为学生们的表率和模范。我们要坚定榜样的力量,用自己美好的品德和言行来影响学生们的身心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每一次对学生的温柔呵护,每一次为学生整理好红领巾,帮学生系好的每一次鞋带,捡起教室外面的一点废纸屑……我们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让学生从我们身上感受到良好思想品德带来的美好,从而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是学生当中寻找典型,善于发现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的学生以及学生行为。小学生最是善于模仿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典型,加大表扬力度,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课堂上遵守纪律积极学习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号召同学们都向他学习,小学生的天性都是善于学习的并且喜欢受到表扬,经过一番表扬大家都能争做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三、学校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爱的力量
学校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学校是感受爱的地方,而良好的思想品德重要的就是教育学生学会爱,引导学生感受爱,懂得爱。目前积极倡导学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在实际中教师对学生要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爱。教师要真正地尊重学生,真正地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学生的家境如何,不管学生的学生如何,用爱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用爱让学生感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魅力。反过来有了爱的滋养,学生能够感恩于他们的家长、老师、班集体,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四、学校要坚持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还是课堂学,除了充分利用思政课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每一门课程的思想品德因素。在课堂教育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
首先学校要引导教师上好思政课,秉承着“少灌输,多体验,少说教,多内省”的原则,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增加体验,获得真情实感,从而良好思想品德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不断滋养。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通过情景式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增加生活体验,从而为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打下夯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就目前的课程设置而言,比如语文课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就是语文与思想品德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时注意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并且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关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研究,提高认识。数学课堂中计算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优秀习惯和研究态度。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能够增强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这就要求各科老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五、学校咱要发挥少先队工作优势
少先队工作面向学生全体,人人可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又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学生的实践生活,二者有机融合。少先队活动往往设定一定的道德情景,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的要求。在每次的少先队活动中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受教育者,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自主性,在活动中不断感悟,不断提高,不断积累,从而逐渐把思想品德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品质。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劳动,体会父母的辛劳,培养学生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品质。通过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们热爱集体,勤奋好学的品质。通过一次次少先队活动的锻炼,不断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优秀思想品德的要求具体化为自己的行动,同时一次次的少先队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思想品德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锻炼不断将思想品德的要求轉化为学生内部的动力,使之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