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也早就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育部于近日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烹饪与营养就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传统美食文化将以义务教育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伴随新一代少年成长。
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传承过去、记录现在、预见未来的关键价值,应当进行合理的继承、保护以及发展,本文将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分析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在当代文化、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教育意义,以期从当代教育的角度出发,为更好地传承传统美食文化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意见和建议。
一、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发展现状
1.文化现状。对于中国人来说,走到哪里都割舍不下“家乡味道”,美食文化也已刻进了国人的基因,“民以食为天”更成为古往今来被验证过无数次的真理。自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上映开始,美食纪录片备受追捧,这十年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可谓经历了发展最快、传播最广、影响巨大的一段时间。一方面,从美食纪录片的角度来讲,我们既有《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宏观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佳作,也有颇具地域特色和烟火气的《千城百味》《江南味道》《千年陕菜》《川菜的品格》《北京味道》《上海之味》等,美食纪录片的格局在逐渐打开,中国传统美食百花齐放,文化内涵被不断细分、深挖。另一方面,与美食相关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一直未被遗忘,甚至街巷里玩耍的小孩也可以讲出关于“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陈望道吃粽子——真理的味道是甜的”等故事。这种既有历史沿革、又有文化底蕴的美食小故事,正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流传千古。
在深刻认可自己的饮食文化的同时,随着丰富的人际交往和网络传播,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也越来越多地被国际友人广泛认可,“中国美食”以标签式的形象迅速在国际上传播开来。借助互联网,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在地域上呈现世界化趋势,“中国美食”在海外版的抖音上也引发了人们大量的关注,这个话题之下的有关内容观看量甚至达到了16亿次以上,在一些海外社交媒体上也可以看到国外食客排队买煎饼果子的景象。中华传统美食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移动终端迅速传播,不少美食探店主播、美食制作主播、美食文化讲解主播在网络上收获了极大关注。例如,李子柒在YouTube上实现了1410万的订阅量,创下了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记录,并刷新了吉尼斯纪录。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自媒体,都在积极宣传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三联生活周刊》先后出版了《年货》《环球寻味记》《美食美酒美中国》等一系列美食特辑,正如特辑中所说,“食物能够让人们流下眼泪,对此潮汕人的理解较早,对潮汕人来讲,食物代表着家族、家庭,甚至是家乡”,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穿越五千年历史长河,记录了华夏儿女对“味”的探寻,更在当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
2.生活现状。随着美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以及部分经济操作的加持,将制作、品尝美食说成是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不为过,人们通过美食建立家庭关系、维护社会关系、进行常规社交,这些都离不开对传统美食的探索与发扬。在广州吃早茶、在西安吃午饭、在成都吃晚饭、在长沙吃夜宵……“吃”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的中轴线,贯穿起这滚滚红尘中的烟火气。
除了为人们提供极大的生活情绪价值外,美食在人们生活中显现出的实际价值还有两项,即保健和食疗养生。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有着药食同源的说法,某种食物可能也属于一种药材,可以起到保健补益的效果。
可以说,以美食为代表的日常生活是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高度融合。本地美食不仅可以给外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外地人接触当地文化、了解当地习俗的一扇窗。以成都为例,从美食传统、设施、活动、组织等方面,成都美食已然成为成都人生产生活的“传声筒”。人们通过在成都吃麻、吃辣,了解到辣椒恰恰满足了四川人民除湿气的需求,食客在成都当地不仅可以吃到以麻辣为主的美食,还借此了解到当地喜吃麻辣的原因及地域环境特征。
当美食成为一个诱发本土意识、加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时,也就形成了外界极度认可的“溯源地”美食标签。如此一来,在所有传播媒介中出现的与本土化美食形象结合后的本地居民生活日常,就构成了具有强烈当地風格和代表符号的在地美食生活方式。
3.市场现状。美食因为互联网获得了快速发展,很多城市也运用所在地鲜明的文化特征,对当地的美食资源进行整合,创建具有独特风格的美食集市,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旅游美食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拉动作用。各地通过创建美食纪录片、官方账号并在互联网上进行直播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当地美食,还通过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方式,对美食文化进行宣传以及推广,使得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而且通过美食增加了各个城市居民的交流,也对各地可能会消失的美食文化进行了保护,起到了美食文化的传承以及保护效果。
近几年,长沙市无疑是国内最热门的美食打卡城市之一,“口味虾”“长沙臭豆腐”更以鲜明的地域特色迅速在全国各地的美食街上崭露头角。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打卡点在各大节目及网络平台上频繁出镜,充分展现了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经济下传统美食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无限机遇与活力。
4.烹饪技术发展现状。烹饪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工艺成熟、新原料涌现、技术标准成熟的基本现状。第一,烹饪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烹饪工具的发展。随着微波炉、烤箱、空气炸锅、蒸箱等中高端厨具进入各家各户,焖、熬、烧、炒等方式逐渐被家庭中的掌勺者掌握,汆、涮、炖、煮、焐、煨、蒸、、拌、、熏等也不在话下。第二,在原材料方面,随着冷链技术及快递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美食基本都可以在采摘或打捞一天内到达我们的餐桌,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每个国家都要对原材料进行一定的监测以及审核,对其生产日期、含有的成分等进行严密审查,而且以前罕见的食材,如薄荷、香菇、樱桃等也逐渐被我国所引进。第三,对于烹饪的技术、材料等,世界各地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高标准,而烹饪行业标准化是餐饮业正常发展的核心,不仅使得餐饮业获得了进步,还使得社会经济有了极大的进步。
二、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1.文化、生活领域对当代教育的意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对中华传统美食在文化、生活价值底蕴上的探索与追求力度也在不断增加。记录与制作传统美食的文章、书籍和视频在各大平台不断兴起,屡屡受到人们的关注,为当代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陈晓卿执导的《舌尖上的中国》广受追捧,其写作的书籍《至味在人间》也进入公众视野,他用美食串起人情,是为了告诉读者:相对于吃什么或者在哪里吃来讲,和谁吃更加重要。
传统美食也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一课,发掘家乡美食、开展乡土教育,是现阶段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之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代表的是“家乡”,“一方人”代表的是相似“乡土”,为了让乡土这一概念深入学生内心,开发和引进地方美食德育课程应该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学习当地传统美食的来源、制作方法等,让学生品尝美食、追溯历史,感受厚重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故土的依恋,树立回报家乡的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典型特征的美食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代表,传统节日的节令食品也可以传达出浓厚的文化特征。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生活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不仅味觉得到了满足,精神世界也日渐丰富。因此,通过美食能够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人们的责任感以及自豪感。
2.烹饪技术领域对当代教育的意义。对于国民教育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来讲,职业教育是其关键构成,担负着人才的培养、技术的传承、就业的推动作用。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前途较为广阔,前景十分明朗。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烹饪技术领域对当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烹饪技术的标准化发展更为当代餐饮行业输送了大批烹饪方面的人才。在我国,烹饪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在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成绩欠佳,但对菜肴或面点制作尚有兴趣,学习烹饪技术,既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将来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也使得他们增强了自信,并寻得文化归属感。
三、促进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传承的建议
1.文化方面。(1)强化美食文化认同,提升地域凝聚力。虽然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不同特点,但其具有的本质基本相似,所以各地应当对美食文化进行挖掘,并对城市文化更好地进行定位,引导百姓对当地美食文化产生认同并加以强化。比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创建美食集聚区,借助创意设计为美食营造街区的艺术氛围;举办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展览以及讲座等,让老百姓了解本土美食文化,增强他们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认同。
(2)加大美食宣传力度,扩大地域影响力。通过各式各样的渠道对美食文化进行宣传以及推广,提高美食所具有的广泛性。除了通过电视等媒体进行传播,还可以制作有关饮食的专题节目以及通过互联网、出版物等进行饮食文化的宣传,增强地域美食在国内的影响力。
2.市场方面。(1)打造美食产业,强化经济支撑力度。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打造美食产业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利途径。比如,着力构建“农产品加工、销售、体验以及教育、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条,激活地区美食文化的新活力,促进美食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
(2)打造知名美食品牌,形成名片效应。将美食文化看作一个区域性的产品,并将其作为宣传重点实行品牌化的创建,通过对美食文化的宣传,带动区域周边的有关产业。全国各地都有很多代表性的美食品牌,比如成都宽窄巷子、西安回民街、长沙文和友等,这些品牌发展的基础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通过和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结合来进行品牌宣传,使得城市在现实空间中依附美食文化成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景点。
3.教育方面。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发力,协同促成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培养与传承。烹饪教育不应局限于烹饪专业的学生,而是要让下一代的孩子们都能掌握基本中式烹调技术,形成文化认同,做到代际传递,让传统中餐文化和烹调技艺不断代、不失传。
(1)创新职业教育手段,培养烹饪技术人才。在烹饪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建议多选择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并在实训基地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菜肴的制作过程。各种新兴教学方法的運用,促进了我国烹饪职业教学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为国家输送优质的烹饪技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提倡家庭传承,留住美食之根。任何的味道传承似乎都逃不脱一代代人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交织与维系。家作为情感的纽带,是人们精神寄托的来源,而家宴不仅承托着一个家庭的感情与记忆,还记录了地域美食中最地道、最特色的传统味道。因此,在地域生活中提倡美食的家庭传承,就是将美食之根留在民间、留在每家每户。而当家庭中新的一代人走出家乡变为游子,家乡风味与儿时记忆就成了他们对于家最深的眷恋,在传承中华饮食文明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执着和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3)组织手作活动,让美食制作寓教于乐。传统美食文化也需要活跃放松的发展环境,可以多鼓励和组织学生在家庭中开展美食制作评选活动,以老带小,让学生深刻感受家乡的民俗风情,进一步了解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结合季节特色和传统节日,通过活动的方式使得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能够得以显现,比如在活动过程中展示特色小吃、制作传统美食,举办“年味文化”以及“快乐中秋”等主题活动,在春节期间组织人们进行花馍的制作,在冬至当天来组织包饺子活动等,使人们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先人们用智慧传递的生机与希望。
四、结语
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对当代教育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在传承以及保护美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宣传,还要将其和教育进行融合,在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方面的宣传,带动周边的产品生产以及有关产业,形成美食文化产业,使不同地方的美食文化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积极的宣传,从一定程度上为当代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苏杨(1987-),硕士研究生,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类、餐饮类职业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