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闲书,是我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是我从小就养成的。
一直以来,学校和老师都鼓励同学们广泛阅读,涉猎经典之作;学校的图书馆宽敞明亮,藏书丰富,种类齐全,同学们可以自由翻看借阅。在这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阅读名家名作,从优秀的书籍中汲取知识,装扮自己的精神花园。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我觉得读书可以由点到面,经一本书辐射到无数本书,一点点地扩大你的阅读面,一点点地深入你的阅读专业领域。只要你是真心喜欢一本书,认真去阅读一本书,必然可以从中获得无数的惊喜。
对我而言,读什么书全是随机的,获取新书信息的渠道也很简单。每次去图书馆,我都会在新书栏前查找,看到适合自己口味的书籍我便借走。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如果书中提到了另外一本书,让我产生了兴趣,那么我会把那本书也找来读一读。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陈老师对我说:“看五倍于课本的‘闲书,你才能形成语文能力。”我庆幸自己遇到了良师。陈老师博览群书,多才多艺。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陈老师先是用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给我们朗读,把我们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我陶醉在静谧的月色中,嗅到了淡淡的荷花的清香。接下来,陈老师在黑板上给我们画了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还有已经开放的荷花,每一朵都那么逼真,那么漂亮。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的人,是很难做到的。当时,一个同学问道:“陈老师,您大学学的是美术专业吗?怎么您的语文也这么优秀?”陈老师笑而不答。课下,她跟我们聊天,這才透露她在大学期间,不仅选修了美术专业的课程,还看了很多音乐方面的“闲书”,学习演奏钢琴、二胡、古筝等乐器。我们这才恍然大悟,难怪,上次学校举行歌咏比赛,音乐老师突然请假,没有人给我们演奏钢琴,陈老师二话不说,给我们演奏钢琴。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一等奖,陈老师功不可没。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学生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种想法,其实还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怪胎”。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在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这一点,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情有独钟。
在这个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每个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温儒敏教授特别重视读“闲书”,他指出,引导孩子读书,提高孩子的读书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允许和提倡孩子读“闲书”。温儒敏提出:学生看书少,一个相当普遍的原因,就是家长老师不让孩子“看闲书”。所谓“闲书”大都是课外书,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书。事实上,不让学生看闲书就意味着扼杀学生读书的兴趣。他讲:“读‘闲书是自主选择的阅读,是目的性不那么强的阅读,甚至是漫不经心、带有娱乐性的阅读。放手让学生读‘闲书,就等于把他们送到浩瀚的书海之中,让他们自由穿梭‘历险,这是引发阅读兴趣的最好方法。”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可以从各种课外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这些同学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很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读闲书可以增加我们的见识,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好读闲书,读好闲书。
[老师登台]
梁真新,性格开朗,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喜欢跑步和读书。
寄语《语文世界》小读者:
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梁真新
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