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说教学,因各种原因,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小说阅读教学的要求。虽然部分教师也认识到对小说文本多元解读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对教师的文学批评水平要求高,在解读作品时常出现片面或者脱离作品本身的现象,此外还会因为过度追求多元化的解读方式而导致教学脱离文本,实操性弱,课时占用多的情况出现[1]。从“召唤结构”的理论角度来看,强调小说教学的“多维”,更主张以一种开放式的去解读文本上的“意义不确定”,进而探索出更多符合文本情感或者思想的可能性。这表明了教师在为教学创造维度时应为学生解读文本提供条件,让学生能够发掘文本的“空白处”,选择更多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发挥想象,对作品进行聚合与再创造,实现多维解读。
一、认知节点的选择
在小说教学中,认识小说是小说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鉴赏小说的第一步。要从多维的视角教学小说,首先便要从认识小说的环节入手。小说的文本形式相对其他文本要更加复杂,不仅包涵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场景布置等诸多方面,还在叙事结构上有着更复杂的形式[2]。因此,选择如何认识小说的角度对学生文本阅读有着直接效果。
(一)选择认知视野
从认知心理学而言,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视野有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自主性认识视野,二是来源于被动性认识视野。在小说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视野是指在小说认识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性选择认识对象、认识内容和认识材料等并形成具有独立思考的认识角度。自主视野通常是在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之后,不依赖他人帮助,自主完成对小说的阅读、鉴赏与思考的情况下产生。
学生在观看《觉醒年代》的影视剧后,对鲁迅的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从教材或图书馆中了解鲁迅的作品,思考“国民性改造”的真实含义。学生的自主视野的开拓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缓解权威诱导效应,使学生在认识小说时可选择性、独立性的思考文本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主视野的开拓,以兴趣激活学生的小说认识,简而言之,小说教学应该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思考机会。
以《党费》为例,该文本选编自王愿坚创作的小说。小说背景主要采用历史中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为隔断共产党与农民的关系采取了“移民并村”的计划,导致游击队的生存难度加深。教师要帮助学生去采用自主視野认识《党费》,便可以适当引用真实的历史背景作为预习任务。鉴于高中语文学习课时有限,过度繁重的任务式学习并不利于学生投入更多心力去学习语文,语文的学习更侧重于经验性的认知。因此,在《党费》的初读学习时,可以适当引入历史学科的知识,形成学科领域上的经验聚合。
预习任务如下:
1.结合历史教材,(可通过书籍或百度百科)了解《党费》的文本背景与写作背景。
2.粗读《党费》弄清小说所阐述的主要情节,主要阵营(群体),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
3.拟写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鱼骨图。
4.撰写100字的读后感。(可从人物塑造、情节铺设、语言等多角度阐述)
该预习任务的布置为学生对阅读小说提供了更多地可选择性,而不只是单一的依靠课堂宣讲所提供的被动接受渠道。不过在认识小说的视野选择中,学生也不能只是单纯依靠任务式、项目式的自主驱动,还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依靠被动视野。被动视野的选择性虽然对认识者本人而言相对较少,但是由于教师或专业人士的认知水平更高,在知识上做了一定筛选,因此在某些层面上有着突出的优点。例如,教材中的选编文本编者也会作出适当删改,以满足教育目标的需求,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总的而言,主动视野的选择性开放更应该放置于阅读前及阅读后的思考,在课堂解读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依旧还要重视被动视野的作用,只有正确处理好视角的切换,才能够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聚合”效应。
(二)整体与局部的转化
从小说鉴赏的层面来看,我们通常会将小说认识的视角分为整体和局部两种类型。整体视角是指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从小说的全部要素和小说内容的全关系来认识小说,以求能够把握小说的全貌和主旨的认识角度。如当下高中常谈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便是强调学生要对整本书有着一个初步的印象,重视对全本书内容的概况了解等,但对全本书的细节要求不高,更不主张以讲短文的方式去处理“整本书阅读”,简而言之,整体视野下的小说认识目标“是了解这是什么样的书?”[3]。
在小说教学中运用整体视角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握小说的整体特征,并区分小说学习的主次内容,形成对小说鉴赏的初步概念,为细读作基础。不过整体视角的缺点也是比较突出,过度强调从整体出发,会导致概括性的内容替代了细节把握,导致印象刻板。从过往教学的经历与小说鉴赏题的应答情况来看,学生普遍习惯用“善良、伟大、刻薄、好人、坏人”等词汇直接评价人物,导致丰富的人物塑造最后只能取得一个简单的代称。因此,要读好一篇小说只有整体视野是不行的,局部视野同样重要。
局部视野更重视对小说局部内容的关注,通过局部的重点或者某要素的个性表现,来呈现艺术特征。对局部的关注也是让学生能够了解该小说“在某方面反映了什么?”这种认识角度在习题与应试中并不少见,通常包涵了两种认识的维度:一是按照文本给出某一段落、某一句话、某一场面的各种行为表现来讲述思想特点。二是按照文字特征、矛盾冲突、派系设计等分段认识人物、线索等在故事情节、思想等方面的特点及作用。
《党费》中在第一次交党费被“我”友好拒绝后,在局部内容上,作者结合“缺盐”的背景情况为“腌咸菜”做下了铺垫,为整体视角认识提供了补充。同时局部视野的提供也为语文探究文本细节创造了基础。举例,针对利用局部视角来对小说人物进行解读,可从文本细节出发,进行表现小说人物塑造的特征。
如多维形象的人——黄新。忠心于党:(可结合“断联系——续联系——交党费——存腌菜——再续交党费——掩护”的故事情节描述);个体牺牲精神:(结合她革命的纯粹性,牺牲丈夫、牺牲自我的细节进行说明);不完美女性:(可从抛弃人类与生俱来的母爱,过度理想化的革命形象等方面进行批判)等等,先梳理出整个人物形象的解剖思路,形成初步概括性的了解,再结合文本局部细节进行相互补充,促使内容变得更加全面具体。
对两者视角的转化,应该维持横纵原则,先在任课时采用整体视角帮助學生认识到《党费》的内容概况,然后再集中精力于重点教学进行横向的拓展,带领学生深入解剖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主旨等内容,让学生得以窥见全貌的同时,又能观察细节,进而加深对小说创作的认知。
二、不同人称理解视角的转接
小说认识是对小说文本知识初步形成的过程,而要内化认识的内容便要经过思考理解的阶段才能够促进知识升华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对于小说文本而言,理解不仅是一种逻辑思维上的解读,还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和选择。小说理解是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是接受美学存在意义的形式。从诠释学上看,对小说文本的理解,认为理解者在解读文学作品的理解过程中,实现了视域融合,进而形成深领域、广视角的精神之境。并且从读者接受来看,小说文本也应读者的理解而彰显其存在价值。
从小说的叙事视角来看,有分为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这主要是由于观察主客不同视野所形成的。《党费》一文便是典型的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文。那么我们在小说理解上怎么做到观察视角的替代与转化呢?在小说文本的理解上,以第一视角作为理解角度首先要选择叙事人物作为小说角色扮演的过程,代入到文本的环境并按照文本人物的思想特征去思考问题,进行一定的决策,进而沉浸在文本语境之中以一种相对理性、情感的思维去理解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处境[4]。
以《党费》为例,小说的叙事者是“我”,主要讲述共产党员“黄新”的故事,在理解视角上学生可以将自己代入到“我”或者“黄新”的身上。举例,从文本内容来看,当理解者将自己代入“黄新”的身上更有利于去解读“黄新”此人身上的复杂性。如,在面对生活窘境攒下两块大洋的党费是以什么样的精神坚持下来的?在面对“我”的好意之时,又是什么样的性格固执地转化“党费”?在危险来临时,又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坦然坚持独自面对?又是以什么样的头脑去思考应对之策?只有将自己代入到“黄新”的身上,才能感受到其精神的可贵之处。基于此,还要锤炼学生“神入小说”的能力令学生有所代入感。“神入小说”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口述角色、戏剧演绎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观察视角的转换。
在《党费》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小说的人物理解。在情境创设中,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需要学生来负责,一是关于人物心理独白的撰写,该部分需要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再创,二是对白、独白的演绎。结合文本内容和班级情况,教师可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为“我”、黄新、“白匪”、独白。各组根据自己的演绎的任务来讨论问题,并形成观点。教师对情境创设把握决定了学生代入感的深浅,因此,教师要熟悉文本,适当更新教学理念,以创设更符合学生学情的情境。
其次,通过第三人称的理解视野去认识文本,从外部观察文本中人物的诸多行径,以理解者自身的角度去分析小说人物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第三视角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小说理解,其是读者本身对小说的看法。第三视角的深刻性与理解者本身的学识素养、对现实问题的辨析力有着直接关系。现如今所提倡的“批判性阅读”便是建立在第三视角之上。当以第三视角去理解《党费》时,我们便会发现,像“黄新”这般完美的革命主义者过于理想,但是在当时的现实历史之中,这种理想者却是如过江之鲫,因此我们对这种理想主义才更加敬佩。在多视角的比较下分析小说的内容,那么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会有所开阔,进而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三、小说批评视角的切入
一般而言,在面向现代白话小说时所采取的批评方式是通过“互文”的方式进行“创作式”批评,在高中常见的“创作式”批评文体多为“读后感”,而在应试中批评表达形态为“直言式”批评,即通过对文本的认知直接说出自己的主观意见。但在小说教学中,我们并不提倡“直言式”的批评视角,是“直言式”的批评视角过度依赖主观意识忽视了客观思维,导致批评失去辩证性缺乏说服力,缺乏逻辑条件支撑。而“创作式”的批评则重视小说观念、功用,并强调小说各个要素的审美要素。在创作批评时,读者也会通过对文本的提炼与他人批评观念的素材,立于自身的审美经验上,相互说明,互为支撑,与文本形成“聚合”效应。同时,“创作式”批评视角与“群文教学”有着统一性,两者都强调“互文同构”的效应,都要通过其他素材的支撑,来完成文本认识、理解及批判的工作,都能够针对某一要素进行相应的专题学习活动。
将《党费》放进单元视野下与《荷花淀》《小二黑结婚》组成标题为“横看成岭侧成峰——侧面描写的作用与艺术效果”的群文活动。该群文活动主要与单元“学习提示”的学习目标一致,要求从反思的角度去审视三篇小说的艺术表现效果的异同,同时感受文章“侧面描写”的技巧与作用,并要求学生能够有条理的说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群文”下学习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对比反思中发现小说创作的规律,学习小说创作的写作技巧与培养鉴赏能力。
此外,学生对小说的批评对象应具有个体视角和群体视角。个体视角主要是围绕读者自身的行为思想进行,即通过阅读小说中的内容和主旨来促进自身的精神、思维及思想的成长。而群体视角则是从小说中的书写来从民族、国家、世界等宏大方面进行集体性反思。
这种反思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对文本内容的洞悉力,还要有勇于对集体问题提出批评的态度。比如,在读鲁迅的《孔乙己》、莫言的《蛙》等等时,我们要看到这些小说所阐述的“国民性”问题,要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来反思现在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理念。
当学生能够建立其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视野时,在面对小说文本中对社会关系的处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等细节时,才能够游刃有余地作出客观而又不缺感性的批判,才能进行深刻而具有针对性的发言。
参考文献:
[1]赵建明,雷营.高中小说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0(33):3.
[2]潘登峰.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1,31(11):2.
[3]吴丽华.以多元视角解读文本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以鲁迅的小说《祝福》为例[J].教育探索,2016(10):3.
[4]温德峰.把小说鉴赏的权利还给学生——谈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说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3(2):3.
张鹏飞,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