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区域校本研修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2022-06-30 14:14王敏文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培训

王敏文

(宁波市镇海教师进修学校,浙江 宁波 315202)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形式,教育部早在1999 年就已经提出。2004 年,《教育部关于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指出,教师培训机构要与中小学校合作,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随着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不断提升,校本培训逐渐转化为校本研修,更为强调教师的主体参与和自主研修。2013 年5 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丰富研修主题,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2016 年5 月,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累计取得的培训学分不得少于360 学分,其中校本研修一般为120 学分,占到1/3。可见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途径,已成为一种共识。

那么,存在于教师教育工作现实中的“校本研修”是否真的如文件、政策中表述的地位那般备受重视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组调研数据。

一、聚焦调研数据,把握校本研修现状

(一)数据一: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角色的认知情况

教师对校本研修及其意义的认识与态度是有效开展校本研修的前提条件[1]。据调查显示,78.6%的老师认为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而在交叉分析中发现,除所担任职务外,不同群体之间,对校本研修的角色认同感有着很大的差异(表1)。

表1 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角色的认知情况

(二)数据二: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参与调研的80.9%教师认为自己还是比较积极地参与到校本研修活动中的,12.5%的教师持否定的态度(图1)。这表明大多数老师愿意参加校本研修,但与此同时,交叉分析显示,不同任教学段的老师在参与校本研修积极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依次下降(图2)。

图1 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意愿

图2 不同学段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积极性比对

(三)数据三: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师工作量大,时间精力不足”“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和“缺乏专业指导与帮助”是影响校本研修开展的三大主要因素[1](表2)。尤其是缺乏专业指导的校本研修,更是让一部分原本对学习有很高期望值的老师因为工作压力大而离校本研修越来越远,最终以应付的状态进入到研修中,效果极其低下。

表2 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追溯问题根源,找准校本研修突破口

“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为何没有获得教师们最大限度的认可?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题随意,跟“风”而动

教育有规律,教师成长也有其规律性。校本研修就应该遵循规律,不可盲目跟风,不可随心定论。但有的学校今天看这个重要就培训这个,明天看到名校在搞什么,就照搬过来进行,缺乏校本研修的顶层设计。学校管理层面在这方面的缺失,导致校本研修的随意而为,可见提升校本研修管理者的能力是重中之重。

(二)方式单一,定向输入

有的学校校本研修方式多为聘请专家理论讲座、外请名优教师教学展示,或者是本校某位教师执教、教研组评课。整个过程往往就是专家讲授参训教师聆听、名优教师展示多数教师观看、某位教师上课其他教师只需就课论课,缺乏深度互动和参与。校本研修关键是“研”和“修”。这种单向的研修方式,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了研修内容前有铺垫后有延伸的内在联系,使校本研修失去生机,也抑制了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资源零散,拿来主义

校本研修的资源十分丰富,校内校外、网上线下等。有些学校觉得校本研修很简单,把这些资源直接拿来就可以用,不加选择、整合,看起来形式多样,热热闹闹,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种不加取舍的拿来主义,无视学校和教师的真正需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基于教师立场,打造校本研修新样态

如何破解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凸显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与管理,区域在实地调研、评估考核的基础上,发现要形成新型的校本研修样态,需要从教师的立场重构机制。

(一)着力培育校本研修文化,增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内生力

1.在与学校内涵建设的并轨中提升校本研修的价值。校本研修应与学校长远发展、特色建设以及教育文化的形成相关联,要解决学校发展中,对教师特殊素质和一般素质培养与提升的问题,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一种反思和改进[2]。无论是研修内容的确定、方式的选用和课程的设置,都要顺应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学校特色的定位,都应是学校办学理念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具体化和物化。

2.在重心下移的研修过程中促进教师的研修动力内化。校本研修既要“顶天”,还要“立地”。研修主题和内容的确定,不是自上而下,而是将教师的疑难困惑和短板加以汇总、梳理和分析,选取普遍性的、代表性的问题开展定向、定点、定位的专题研究。当下,则要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以此推动教师增强研究自觉,学会反思,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让教师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唤醒教师自我提高的内部需求。

3.在结构开放的研修体系中探索个性化的校本研修模式。就资源而言,校本研修应立足校内资源,同时,充分利用校外各种优质资源,与高校、培训机构、科研机构建立联系,聘请专家指导,针对性地开展研修。也可利用网络,开掘优质资源,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就研修方式而言,除“专业引领式、案例研究式、行动反思和任务驱动式”等常用方式外,学校更应创造性地使用适合本校实际的研修方式。如:区域4 所“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其校本研修的特点为——围绕主题“密集型”的活动内容,直面问题“捉虫式”的研究手段,前移后续“勾连体”的研修模式,促使实验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团队的助力下,不断实践、反思和重构。通过研修,实验教师已逐步形成“培育生命自觉”“成事成人”的核心价值取向,主动构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堂教学模式。

4.在过程互动的研修氛围中促进团队的共生发展。校本研修的特征就是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这种研修,不同于单一“传授—接受”的范式,它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实践情境,倡导参与、交互和探究等各种互动研修方式,强化生成性、开放性。它要求主讲者(执教者)、参训教师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共同承担责任,引导参训教师把已有的实践经验融入培训活动中,它更加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角色的变化,使参训教师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以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无缝对接。

(二)进一步完善区域校本研修管理机制,为学校和教师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

为确保校本研修不仅发生,而且是实实在在地发生,落地见效,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利用集培训、教研、科研、教育技术于一体的办学优势,通过多种形式,抓住各种契机,从制度设计、行为校正和实践体验等方面,提升校本研修的质效。

1.重视管理者培训,培养校本研修的“领头羊”。校本研修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有赖于学校的师干训负责人、教务处或者教研组长等骨干。为促使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管理者进一步更新理念,提高策划、组织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区域先后组织“构建校本研修长效机制”专题培训、“打造校本研修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题培训、校本研修管理者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等。通过培训,学校师干训管理者进一步强化了做好校本研修工作的使命感,明晰了方向,拓展了视野,打开了思路,掌握了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途径和实施策略。

2.重视在线管理,落实校本研修的全过程跟进。强化培训管理,借助网络平台“校本研修园地”,实现项目实施过程的及时跟进与监控。每学期第2 周上传“校本研修项目申报书”,提前5 天上传研修通知,每次研修后15 天上传活动支撑材料。这些内容在平台公开后,学校之间可以互相参与对方学校的校本研修,可以借鉴其他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题、形式、方式方法等,加强了校际间的交流和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又便于掌握第一手信息,对研修进程实行动态管理。

3.重视评估考核,发挥管理机制的导向作用。评估考核既是对校本研修的监督同时也是促进学校之间互通有无,实现再发展的重要保障。比如通过建立“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评估标准体系”,使校本研修的工作体系、管理保障制度、约束激励机制更为完备。在此基础上,每年定期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现场评估,评选示范学校。评估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形式,评估组成员由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和各校师训负责人三方组成。或深入到每所学校,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以便比较深入地了解掌握一所学校校本研修的真实情况;或分学段集中,让每所学校进行校本研修工作主题交流汇报,这样交流面更广,学校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通过评估,及时总结交流实施校本研修工作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区域管理机制的导向作用,同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增强了校本研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整体共进之目的。

(三)拓宽专业指导与引领的途经,提升校本研修的品质

1.严格落实项目申报的审定。在上述机制的保障下,可以对研修内容形式、项目审批与实施、各方职责和保障措施提出明确要求。每学期初组织专家组对各校上交的“校本研修项目申报书”逐一审核,项目经专家组审核认定后方可实施。项目审核修改的过程,就是校本研修方案提升的过程。几上几下,针对性指导修正,帮助学校修正方案,完善过程,确保研修方案具有可行性和适切性。

2.积极发挥联校蹲点的效能。由于校际之间教育水平、办学条件存在差异,以致校本研修质效亦存在差异。如何消除差异、促进校本研修的均衡发展,教师进修学校发挥研训一体的优势,实行研训员联校蹲点制度,每位研训员与一所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结对,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全程指导并参与该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尤其是一些薄弱学校,最开始,从校本研修的主题选定、方案设计到实施过程,研训员全程参与,手把手指导,后来逐渐放手,直到完全自主。

3.全力倡导校本研修特色的培育。区域校本研修是所有学校共同进步的磁力场,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发展。比如:可以通过召开区域师(干)训专题会议、校本研修现场展示会,培育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校本研修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各校(园)以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热难点问题和教学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把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亲身实践的课例作为研究主题,并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注重吸纳校外优质资源,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与自主学习反思相结合,将培训、教研和科研有机融合,营造“合作、共享、创新和有效”的研修氛围,促进校本研修项目从基础工作逐渐成为学校特色,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新时代教师发展有两个重要方面——想发展和能发展。我们通过对校本研修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让校本研修更为规范、有效,使教师想发展的意识更为强烈、能发展的条件更为成熟,进而以教师的发展达成学生的最大发展、学校的最优发展。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