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分析法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侗族民宿调研

2022-06-30 13:42:40刘佳琦
智能城市 2022年5期
关键词:木构侗族民宿

刘佳琦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1 研究概况

1.1 柳州民宿产业

柳州具备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旅游民宿作为旅游产业的基础性配套设施,其质量可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了柳州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对柳州地区旅游民宿进行考察分析,整合现有优势,针对旅游民宿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及设计案例,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环境体系,更好地传递广西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1]。选择柳州地区典型侗寨建筑民宿进行调研,调查案例的传统特色文化、现状、环境、经营情况等内容,通过搜集、归纳以及分析历史资料,开展系统调查,获取可靠的基础数据。对特色民宿进行实地调研,采用实地访谈以及问卷法收集数据,使用IPA分析法获得游客体验矩阵图表,结合旅游民宿现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1.2 研究方法

服务行业常使用IPA分析法(IPA)反映游客满意度。IPA分析法具有科学的分析依据,常被应用于管理行业和空间优化、产业调研等需要对评价体系综合分析的行业,通过分析重要度和满意度数值比例,形成优势机会、过度饱和、供给不足、急需提高4个象限的IPA矩阵,针对不同指标形成发展建议[2]。

1.3 评价指标体系

使用SPSSAU v21.0.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满意度、重要度分析,数据源自实地问卷调查,采用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维度,查阅乡村民宿相关评价体系,将分析指标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目标层(A1柳州侗族民宿调研),反映整体对象满意度;第二层为要素层,包括B1基础设施、B2民宿装修、B3服务要求、B4入住体验、B5特色项目;第三层为指标层,细分为24项,B1层被分为C1交通便利性、C2周边环境、C3地理位置、C4基础设施、C5景区依附、C6相关设施,B2层被分为C7设计风格、C8外部建筑、C9独特人文气息、C10布置装修、C11地方特色文化、C12木构建筑隔音防水、C13施工质量、C14安防设备,B3层被分为C15服装仪表、C16接待服务、C17客房服务,B4层层被分为C18与游客互动性、C19入住便利性、C20住宿性价比、C21网络评价,B5层被分为C22特色游玩服务、C23特色饮食、C24特色产品销售。

1.4 数据来源

2021年9月采用抽样调研法调研30家广西柳州周边地区特色精品民宿,以民宿住户及游客为调研问卷发放对象,每家民宿随机发放15份调研问卷,协助调研对象填写调研问卷,保证问卷的真实性。本次调研共发450份调研问卷,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93.5%,达到信息有效性要求,分别对民宿评价体系的24项指标进行评分,分为重要度与满意度两个维度[3]。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IPA分析

IPA分析过程中,对比重要性(I)和满意度(P),形成差值(P-I)数据。

结果表明,仅C2、C5、C8、C9、C11的差值数据为正值,剩余19项差值数据均为负数,表明特色民宿提升空间较大,C1、C12、C13、C14差值数据低于-0.3,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指标。

指标层重要性和满意度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层重要性和满意度分析

民宿开发过程牵动侗族地域性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侗寨村落拥有近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具有传统的核心价值,村落建筑改造过程中,为了追求现代感可能打破传统价值[4]。部分经营者直接对民居进行拆改,导致侗寨村落中原有的木干栏式结构房屋越来越少。部分经营者刻意模仿古民居建筑建造民宿,建筑外立面古香古色,但建筑室内与外观风格差距大[5]。部分经营者放弃原有民居建筑,另选开发场地建设民宿,导致侗寨村落建筑风格不整齐,可能导致侗寨文化渐渐消失。民宿改造中,施工质量以及隔音安防设施未达到游客满意。

2.2 IPA象限分析

24项要素重要性平均值(X)为4.01,实际满意度总平均值(Y)为3.89,通过(4.01,3.89)确定X与Y轴焦点,构建IPA象限图。

IPA矩阵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IPA矩阵分析

由图1可知,第一象限为继续保持区,分布10项指标,后续应该继续维护和保持。第二象限为供给过度区,共分布1项指标,指满意度较高,应该延续发展。第三象限为机会弱势区,分布8项指标,是低满意度低期望度的区域,可以延后发展。第四象限为改进区,分布5项指标,需要重点关注。

3 现状问题分析及方案

3.1 问题分析

根据柳州地区侗族民宿IPA分析数据,第四象限分布五项指标,分别为C4、C14、C13、C12、C1。C1为交通便利性,侗族村寨大部分位于山脉间,自然环境资源较丰富,但出行路程较远,道路崎岖;C4、C13、C12、C14与木构建筑本体相关,传统木构建筑构造巧妙而精湛,受制造材料和建造技艺限制,传统木构建筑建造需要解决采光通风不佳、木结构防护、木构建筑室内空间零碎、建筑风貌混乱以及木材质火灾安全隐患、干湿空间分离等问题。调研发现,木构建筑受城市中“先进技术和主流文化”冲击,被大规模“同化”。钢筋混凝土建筑进入侗族传统村落,按照城市住宅样式建造的砖瓦房在田野、路边随处可见。建筑修建未经过系统设计,导致传统侗寨村落出现混合杂乱的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不利于游客体验传统侗族建筑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未最大化挖掘,不利于传播侗族传统建筑民宿的品牌提升。

3.2 解决方案

现代化旅游民宿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传统侗族建筑难以满足现代化旅游民宿需求,传统木构建筑的室内采光、通风、隔声等居住体验度不够高。因此,新木构建筑的设计必须以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体系为目标。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侗寨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多样的生活需要更加丰富的空间,健康的生活需要更加整洁的环境,安全的生活需要更加合理的结构。随着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经济条件提高与技术材料多样化可以解决传统木构建筑现存问题。

地方特色民宿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域性和文化性优势,提高特色民宿的设计修建水平,正确引导民宿主对当地民族建筑风格的展现。研究木构建筑建造技艺,在不改变建筑外观形态与现代化住房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体现建筑内部结构特色。将其地域文化元素运用于民宿设计,能够为传统木构建筑民居空间更新的策略提供参考[6]。

柳州侗族民宿调研过程中,许多建筑抛弃独特的地域性风格,传统木构建筑应在保留杉木结构的基础上与现代结构材料结合,如干栏式建筑的底层空间运用砖混结构,上部分木结构采用传统穿斗式的木构架,木构建筑下部分与砖混结构结合,形成完整的空间,木构建筑支柱在结构墙内起承重作用,可以保证木构建筑的完整性,能提高建筑框架的稳固性。运用混凝土和砖混材料可以达到防水、防火、防潮效果,且解决隔音的问题。针对建筑内部干湿分离区域问题,建造独立砖石结构承载卫生间厨房等湿区域,卧室、客厅等空间使用原生木结构处理,保留建筑结构特色,建筑外立面结构依然以传统建筑结构为主,改变传统建筑结构手法,合理运用材料的结构特性。木材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特性,设计时不破坏原有地域性建筑特色,运用可持续设计理念,采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造被动式太阳房,形成热岛效应,达到良好的室内环境指标。

4 结语

结合调研结果,本研究通过IPA分析法对柳州侗族民宿建筑质量进行分析,传统侗族民宿建筑主要面临采光、通风、隔音、干湿分离等问题。传统侗族民宿建筑改造过程中,需要改变建造材料、优化建筑结构,针对木构建筑技艺,尽量保留原有建筑形式,装饰设计以地方性民族元素为主,使游客最大限度感受原生侗族民族建筑特色,在保留原有结构外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化民宿的使用需求;延续整个地区和谐、生态、健康、富足的生活传统,为游客创造更加舒适、安全、健康的居所。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引导木构建筑稳步发展的保证,侗族传统木构建筑接续传承发展可以促进广西柳州地区乡村旅游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木构侗族民宿
苫也·未名海民宿
现代装饰(2022年4期)2022-08-31 01:41:12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木构的味道
现代装饰(2020年10期)2020-10-28 07:29:30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草原文物(2020年1期)2020-04-13 00:49:14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 07:15:06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46
ROOM AT THE INN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4:00
你是民宿达人吗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