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棕地修复的规划策略思考
——以潍坊市经开区起步区为例

2022-06-30 03:45吴友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潍坊市污染

吴友奇

深圳市北京大学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大多都形成了一批民营主体的工业企业,其建设发展大多有节约投入资金的特征--选址随遇而安、排污防治薄弱、配套服务缺项。随着中心城区的普遍扩张,昔日远离城市居民区的工业飞地,逐渐变成了市民家门口的工业区。

这些工业区不论欣欣向荣,抑或陷入停滞,其所用土地或多或少都被污染,被称为棕地。若不处理,棕地上的污染物的毒性释放过程将极其漫长,将对在棕地及周边工作、生活公众的健康与安全造成威胁。这些棕地无论最终作何用途考虑,其规划工作的第一步都应是修复,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预期的双修复。

2 项目情况

2.1 项目起因

潍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起步区,就是一片已落地的重化工业企业集群与城市整体发展方向重叠,使得片区主导产业必须转型发展的城市棕地。

随着2010年潍坊市中心城区北部50公里处的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潍坊市的发展重心逐渐北移,并规划了约80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城。潍坊市计划将依托海运的工业企业都迁入北部新城来实现集聚发展。起步区正好处于连接潍坊市中心城区与北部新城的交通廊道上,虽然化工企业入驻起步区的时间只是在2004年前后,但其的迁出已迫在眉睫。并引城市空间再组织的规划需求。

2.2 项目现状

起步区面积为4.73平方公里,虽然仅占潍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96平方公里的约5%,但其属于整个经开区朝向潍坊市中心城区的门户。具有地面路网无缝衔接、地下轨道3号线贯通、蓝绿空间廊道连续的优势,已经成为潍坊市中心城区事实上的组成部分。

起步区的现状主要功能是生产功能多于生活功能,这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一方面,生产功能受近几年世界原材料涨价影响而主动减产甚至部分企业关闭。起步区现状有96家大小企业(见图1),但是分属化工、纺织、机械、医药、建材、食品、养殖等关联薄弱的近20个产业门类,这些企业从市域层面看都是各自为战的状态,抗风险能力不强。

图1 起步区工业门类分析图

另一方面,生活功能由于与中心城区居住功能接壤而不断落地呈现蔓延态势。起步区南侧自2000年以来已经落地了连续的多层住宅区,在东部沿北海路更是有五处高层住宅小区刚刚落成。

3 起步区棕地再开发面临的前置问题

3.1 微污染环境的人群暴露风险

起步区各家企业的污染物处理排放一直是持续的达标状态。但在长达几十年的生产、科研、试验、存储、运输中,终究是不可避免地向周边环境渗漏了少量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并累积到土壤环境,造成了污染事实。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虽处于安全范围内,但不意味对人身健康没有影响。

近年来细颗粒物污染,在被证实与慢性炎症发病存在关联性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土壤样品,发现起步区过去长期生产氰化物、润滑油、冷却液等,其有机中间体的泄漏物附着在了地物表面,经过环境和气候的复合作用后,干燥破碎成了可降解的物质微粒和难以降解的细小塑性纤维。其中塑性纤维属于绝对数量不多,但存在长期危害的微米级颗粒物。其亲油性和大比表面积的特性,使得对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的高吸附性;其易转移性表现在通过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和皮肤进入生物体内;其疏水性和难降解性则带来生物富集特征,皆已得到验证[1]。

需要认识到,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难以逆转性的特征,所以即使是环境阈值内的微污染,也有必要进行处理。

3.2 挂空挡发展的消极社会预期

“局部优二保三,整体退二进三”是起步区到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基调,同时也是对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期待。

第三产业除却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公共利益部分,其余的零售物流等部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分、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分,都是围绕市场主体进行配置的。潍坊市近几年产业用房总量的空置率超过三成,是供给侧没能表达稀缺性,同时需求侧也就成为了交易的主导方,代表市场主体诉求的社会预期成为起步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驾驶汽车有个专业术语,叫做“挂空挡”,指司机在汽车加速后,不做踩油门或踩离合器的动作,让汽车利用惯性向前滑行的状态。在挂空挡的状态下,汽车没有动力支持无法上坡和超车;由于摩擦力,汽车呈现减速前进状态,时间长了会停滞和熄火。起步区整体二产退去的同时,三产能否及时补位,是一个受社会预期影响显著的事项。若是全盘否定之前的建设成果,全部推倒重来,造成“挂空挡”时间过长,之后再想恢复正常的发展速度,就要付出更多时间更多动力进行加速。为了保证地区发展的连续性,需要进行社会预期的规划引导。

4 基于良性趋势的国土环境修复

4.1 以针对措施进行土壤修复

起步区存量棕地的处理,首先要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尤其要发挥自然生态环境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富集和降解能力[2]。结合起步区内的污染情况,笔者提出了四类典型污染地块的修复对策,力求避免居民暴露在被污染环境中的风险。

1)金属加工及化工企业周边的重金属粉末污染,主要通过大气沉降聚集在浅土层。起步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铜、镉、铅造成的轻度污染,笔者研究认为应种植超富集植物。通过种植海州香薷、冬青、杜鹃等地被植物,吸收将目标重金属从地下抽出,再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2)重化工企业范围的挥发性有机物为主的污染,由于污染物的低水溶性特征,污染较为集中,且其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难以快速地自然降解。笔者研究认为,应考虑将自然土相特征已变的当前地表及以下约0.5米的土壤置换到场外进行化学修复及堆积处理,以数年时间的通过微生物分解来修复。

3)动物养殖场范围内的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的污染,主要通过畜禽排泄物进入土壤,其中不易降解的部分能长期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其中的亲脂类部分在土壤中不易迁移,应曝氧以促进土壤动物降解。而亲水类部分宜通过种植有针对偏好的植物进行富集和消化。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的污染土壤,考虑通过布置疏林草地,引入阳光来实现生物修复。

4)纺织、电子企业的废水污染,主要是通过排污管网漏点泄露进入底土层,由于天然地存在于民众日常活动能够接触的环境之外,通常呈现被土壤封存的状态,故暂不考虑对其修复仅做封存处理。

4.2 以公园绿地配合自然的自我修复

起步区生态空间处理,其次需要对原棕地场所实行过渡性土地利用,重点是与绿地功能绑定,形成微生物、植物、土壤动物联合的长期的场所无害化处理态势。

笔者评估认为起步区内经过修复的地块,可以结合微型公园进行碎片化利用。

笔者认为应以贴近生活工作场所的口袋公园的形式打造这些微型公园。在这一设计中,笔者从土壤的修复情况出发,通过判断入园游客适宜逗留的时间,结构性地框定了这些口袋公园的游客休憩设施的和必要的生态绿地的面积比例。按照“座椅”、“绿地”、“硬地”三要素的不同比例,形成了五种类型的口袋公园指引(见图2)。

图2 起步区口袋公园规划布局情况

4.3 以蓝绿串联固化良性生态格局

起步区生态空间处理,最终要形成能够持续的对整个片区发挥良性生态作用的格局。

生态空间系统是具有永久价值的自然作用格局,相较于被城市建设分隔开的绿地地块,连续的绿地廊道无疑更具生态韧性,能够更好的发挥各类生物对污染物的防御能力。而有地表水体串联的绿地廊道,其生态作用将发挥的更加充分。在确定了于原化工厂位置布局大型雨水花园后,考虑到起步区西侧毗邻虞河这条城市级的生态廊道,笔者认为应通过环形海绵绿地廊道的形式,将散布在起步区内的众多公园与雨水花园及虞河进行连接。如此,绿环不仅使得生态作用得到保障,同时也放大了绿地的观赏价值。

在规整了绿环沿线的各处用地的形状后,项目形成了一条“C”字型的蓝绿复合廊道,西侧通过两座水闸连接虞河,廊道内部为20至40米宽不等的带型绿地,种植本土植物,组织降雨汇水沟渠,环状串联整个基地,活化场地生态功能。

5 基于规划引导的发展预期修复

5.1 形成棕地利用全周期的公众参与系统

棕地修复是一个耗时长久的过程。由于需要做全面的土壤调查和有针对性的修复计划,棕地修复工程的进度通常很慢;由于污染物的迁移特性和累时效应,棕地修复效果的验证也很慢。我国棕地都是先有再开发意向,再行编制更新规划,再行生态修复工程,再行物业开发。而由于总体工期的限制,我国棕地生态修复需要的“慢”与物业开发计划追求的“快”存在天然矛盾[3]。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城市居民的信息接收渠道显著增加。对诸如棕地这样切乎自身健康的事件,社会观察一定会超出传统媒体的范畴,这决定了在今天棕地修复信息若不透明,将显著降低棕地再开发的社会预期,并难以吸引人群到前棕地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5.2 以配套设施打造人口吸引力基础

按照4平方公里的用地规模,及潍坊市中心区的约3000人/平方公里的常住人口密度进行推算,起步区更新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应容纳1.2万人的常住人口规模。

潍坊市的青壮劳动力已然持续地流向毗邻的青岛市。起步区作为潍坊市区近期的空间重组区域,将是潍坊市应对人口流失的重点实施区域。由于还叠加了棕地的“邻避效应”,起步区的人口吸引尤其需要比较优势来支撑。

从城市空间的发展动力角度,本文认为起步区应形成两个梯度的空间配置以吸引人口。

首先,为了筑底地区发展的人力基数基础,以满足人口机械增长的条件,其规划应对策略为:(1)结合已建成的居住小区,将新建住宅连点成线形成环绕产业核的居住功能带,为民众提供舒适、便捷、有尊严的居住空间;(2)足额配套学龄教育设施并率先落地满足居民日常步行可达性的教育设施;(3)结合城市急诊医疗网,配套多所社区医院和一所一级医院组成的两级医疗设施系统。

其次,为了实现有竞争力的商业化服务设施的配套,来打造优质生活圈来吸引高层次人才入住,其规划策略为:(1)在景观优越的滨河、临绿位置,配置服务完备的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国际社区;(2)落地有区域竞争力的基础教育项目;(3)在生产、生活功能的过渡空间布置品牌零售、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星级宾馆等有市场竞争力的功能型商业配套;(4)半定制化的产业配套,如创业服务、科研实验、会议办公等。

5.3 以生产性服务业延续产业脉络

潍坊市一直是山东半岛地区重要的工贸城市,人均GDP在2020年已经接近一万美元,整体即将步入后工业化阶段。这要求提升潍坊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吸引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来帮助实现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从潍坊市目前 “双城”的分工来看,潍坊中心城强调商贸物流功能,而滨海新城强调海洋化工、动力机械、纺织等现代制造功能。

潍坊市经开区已经走过了以产业集聚为主的初步创业阶段,以转化型创新为主的产业园区阶段,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以内生型创新为主的新城阶段。起步区应利用位于“双城中点”的区位优势,抓住山东半岛产业转型及制造业智能升级的机遇,聚焦区域分工的协作服务,打造潍坊市“生产性服务业高地”。通过建立企业中台总部,引领智能导向业务流程中心及制造业产业链中游服务产业聚落,为潍坊市经开区乃至滨海新城奠定制造业升级的锚点并刺激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导管理人员培训、广告策划、法律服务等文化创意产业,启动“精明增长引擎”,与潍坊市其他地区形成互补式发展。

5.4 以遗产利用塑造地区空间象征

起步区的现状厂区,对老一代潍坊人而言是集体记忆的缩影,对城市的的新发展而言无疑是限制性要素。但这些工业符号浓重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恰恰是起步区最不平凡、最有吸引力的城市空间象征所在。有必要加以妥善保护和延续利用。

6 结语

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很多城市不能将棕地简单再利用为城市公园,而需要其投放到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产生活功能上。只有处理好棕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社会预期修复,才有机会实现棕地的土地价值以及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并在长远意义上为城市留下一笔不朽的遗产。

猜你喜欢
潍坊市污染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山东潍坊市新时期农村能源工作思路、对策与建议
潍坊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潍坊市“互联网+制造业”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潍坊市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潍坊全市会展统计培训会议召开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