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婵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其情感与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融合,能够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過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资源,加强德育功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笔者对德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融合德育优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并针对小学中高年级提出了优化策略应当遵循的原则,课程实施要点,课堂教学策略与课程评价方式。
一、德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1.存在问题
第一,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中德育融合较少。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被分割开来,不受重视,不少教师认为小学设有品德课,无需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因此,德育工作仅限于班主任在班会或课堂上的简单说教,没有对德育的思想了解深入,更没有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德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渗透点和联系点。
第二,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方法生硬,大部分教师只会口头说教,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多为灌输式的说教式教育,学生不仅不感兴趣,还容易产生上课打瞌睡、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因为学生心里潜在意识也觉得思想品德不如提高分数来得更加实际,因而对这方面兴趣不高。
第三,语文教师在如何德育的内容上过于随意,未能达到立竿见影、学以致用的效果。
2.归因分析
第一,传统价值导向。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衡量一所学校是否优秀、老师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标准是升学率。这就造成在压力之下,学校教育工作抓成绩手硬,抓德育手软。而教师自然也深受影响。
第二,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部分语文老师专业功底不扎实,不能让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渗透德育的精神。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远远不足,未能组织相关教师参与关于德育的论坛、比赛等。学校层面依然重视升学率,忽视德育。
第三,缺乏专业的评估机制。这种评价方法较为单一,也未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以及是否真正受到了德育理念的熏陶。国家和地方层面都没有统一专业的评估机制和标准,也缺乏实例可参照。
二、融合德育优化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1.遵循原则
考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需求背景和兴趣所在,在设计时有所偏重。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课程设计要贴近中高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经验内为内容源泉,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在实践中培养德育素养,凸显学生对关系的理解和生活的体悟,鼓励高年级学生通过媒介进行学习,并多多进行公共实践的参与。
2.课程实施要点
德育课程融合语文学科。突出核心要素,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实施进行落地,并且从三个方面协同合作。第一,在国家层面上,要组织划分目标架构,教材编写提供依据。作为学校层面,应当积极发展教师进行德育的研究,加强德育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提升教师的信念体系,并组织定期的检测与评估。
3.课堂教学策略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当多多加入调查讨论观察制作的活动,以动画、音乐、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去展现课堂内容。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融入辩论赛、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等体验式学习。有能力的话,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参观,集中讨论,进行情景分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拥有切身的生活体验,进行公众参与,并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真实的道德情景之中。
4.课程评价方式
通过良好的课程评价方式能够解决优化核心素养的表现形式。国家层面应当成立评价机构,划分学生的年龄层,通过认知测验和问卷调查访问论坛的方式,突出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课程评价应以质为主,量化为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查阅成长记录袋,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多采用描述性评语,兼顾多种方式探查儿童对道德的认知和对生活的体悟。同时,我们要举办各种比赛,以赛促教的形式来激励教师,花心思在研究德育融合的问题,以赛促教,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邱 丽36A9B8D4-3B79-4767-9750-711DA3FF26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