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风转变看李煜的诗词人生

2022-06-30 05:07李沈诗
文学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词风构思李煜

李沈诗

内容摘要:李煜词的风格因为人生阅历的变化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词传承了花间词的风格,多描写宫廷奢靡的娱乐生活或以女性视角写风月之事,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长相思》是一首怨妇思归主题的词;后期词多抒发回望故国悔不当初的悲戚,一些名篇也被归为高中生须学习和背诵的篇目。遗留温庭筠和韦庄的词让学生课下作对比赏析,作为教与学的延伸,学生又能够感知李煜词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李煜 词风 教学解读 构思

李煜词的风格因为人生阅历的变化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出示李煜前后两个时期的代表词,引导学生感悟在两种境遇中李煜人生体验的不同。在课堂上诵读涵咏,品味词人语言的魅力;对比赏析其他诗人名作,引导学生体味词人的极富才情;引导表达自己的看法,促使学生思辨精神的养成和审美素养的提升。这也符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要求。

一.起:豁人耳目、潇洒率真

前期词主题大多为思归与爱情,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感受一个以女性视角写词的极富才情的一国之君。在李煜之前,词之创作或出伶工之手,或由文人代伶工之口吻而作,词中惯常描写宫廷奢靡的娱乐生活或以女性视角多写风花雪月的主题。这与他早年是一名恣意妄为的年轻君主的经历分不开。

1.思归词

《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深入解读这首词的内容之前,有两个知识点应让学生掌握:

一是“词调名”这一文学常识。在诗词繁荣的唐宋时期,每一个词调都有名称叫做调名,每个词调名都具有一定的或特定的含义。在词主要用于歌唱的唐宋时代,词调名既既能够表现本首曲子的主题和情感,也规定了歌词所要遵守的声情特征和格律规范。这首词的词名“长相思”一开始是唐代教坊曲目,后来作为词调名,其名称来源于“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着墨描写男女之间的情感。

二是叶嘉莹先生说过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们东方,诗人有一种双重性别的微妙意识”。即男性词人,在创作中似乎有意识地将自己化为女性,抒发女子的细腻情感。这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涉及女性描写的诗作中就已有体现,如《琵琶行·并序》中弹奏琵琶女子的自白,既揭露出唐代女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下举步维艰的生存状态,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唐代男性对待女性的一种矛盾心理。

李煜这首词也具有自觉的女性化意识。此词读来较为简单,“秋怨”是其主旨。而全词并无“秋”、“怨”俩字。词起头便是一个宏大的场景。“一重山,两重山。”思妇目光遠眺之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上阙后半句“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山绵延到远方尽头在哪里?只看到天际辽阔,而天际下方的“烟水”,如此远的距离,应该是不能感到切肤的寒冷的,所以此处的“寒”大概是思妇内心的感受。这位思妇望尽天边而无所得,偶然地侧目一撇,火红的枫叶撞进妇人的眼眸,将她思绪拉回来,原来已经是深秋了,远方的亲人还未归来,惹人“相思”。他在写这首表现男女之情的词的时候,又在意象的选取上,用“山远”与“天高”呈现距离跨度之大,“花开”又“花残”展现时间跨度之大,“塞雁”和“人还”体现空间跨度之大,这“三大”令词风显得疏放,因此这首词的意境也更为深远。下半阙的“菊花开,菊花残”短短六字,用花开花落寓意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跨过一个季节。塞外的大雁都懂得向南方高飞去,而思念的人儿却迟迟没有归来,由于他始终未归,因此美好的帘外风月在思妇眼里也无心观赏了。

2.宫廷词

知人论世是必要的,所以初步领略了李煜前期思归词的艺术价值后,在关注宫廷词之前,教师出示网络资料,将自己了解到的背景资料呈现如下:南唐中主李璟是李煜的父亲,而李煜是他的第六个儿子。因此皇位本来无论如何也不会落到李煜的身上,而自己似乎也没有想要做皇帝。但是他的五个哥哥都因为种种原因离世,因此他便做了吴王,由一国的太子顺利地坐上了王位。成为皇帝之后的李煜并不是一点不问国事,他也曾和大臣一起商议,但他自负就体现在,每当大臣与他意见相左的时候,他固执己见,并认为大臣是错误的。通过助学资料的呈现,学生对李煜的年轻时候的经历有了大致的了解,学生自然而然便能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君主脾气秉性如何。

普遍认为李煜的词既美且悲,但事实上,他前期所作的很多词都展现奢靡的宫廷生活,以聚会酒宴为描写对象,表现出他性格的张扬与不羁。李煜是一位想享受一国之君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君王,但却是一个不想履行君主职责和义务的庸君。

对《浣溪沙》教学不必过细过精,而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李煜早期的奢靡生活。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时间已到日上三竿。皇宫的大殿上,侍奉的人正在把炭火添加到金炉中,来来往往的人不停地忙碌着,踏皱了殿内用丝织成的红地毯。善舞的佳人,随着音乐舞曲酣跳不停,以至于用来盘发的金钗随着发丝掉落也未曾察觉。

聆听者悠扬动人的乐曲,观赏着优美曼妙的舞蹈,品着醇厚芳香的美酒,李煜在这样的乐景之中产生了醉意。醉醺醺的他拈起身旁的鲜花,不断地吮吸花中的芬芳。就在这个时候,远远地听到其它大殿里传来的飘渺萧鼓声,这声音由耳及心,让君王沉浸其中。这样一番让人产生飘飘欲仙感受的景象,李煜作为一国之君,就直接将这样的宫廷乐事描绘出来,他目空一切的个性完全表现在他的词中,展露无遗。

在课堂上针对这首词学生的品读,笔者认为,教师不妨提示学生抓住词中描写的意象来感知,这样也就不会因为生活经历相差太大,而让学生感觉到内容的抽象。通过李煜前期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词的解读,学生能够对李煜前期词风有一定的把握。教师在此时不失时机地将前期词的风格归纳总结为:豁人耳目、潇洒率真。

二.落:悔不当初、体悟颇深

后期词归为怀乡和愁怨,体会此种流露出的阶下囚、亡国之君的沉痛。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过度,可以配合着一段凄凉的音乐,营造情境,把课堂的氛围由升上云霄的喜悦转入到跌入谷底的悲戚中来。

李煜贪图享乐,因为自己的过失变为臣虏,误国误终身,这样的遭遇令人惋惜。饱尝人生百态与冷眼过后,悲痛和悔恨是他后期词基本的感情基调。他已经醒悟了,而且深深地忏悔,甚至不仅仅是在考虑自己一个人的愁绪,而是上升到了家国的高度。李煜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他的眼界变得宽宏,感慨也愈发深沉,所以他的词往往是结合亲身经历有感而发,将此前冯延已开拓的“堂庑”继续向深广方向发展,词体也由此而渐趋尊崇。

1.怀乡词

《虞美人》也是既是一首怀乡词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毋庸置疑李煜是一位才气极盛的词人,然而却不得不说做君主,他是失败的。这首词写自他被俘以后,年年看春花开又落,秋月圆又缺,这无止境的循环,而“往事”却再也回不来了。这往事自然说的就是他曾经是一国之君的那段往事。接着又写“故国不堪回首”,又一句思念亡国。“雕栏玉砌应犹在”故国的山河宫殿都还存在着啊,可是却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了。提取这些关键的信息来看,他既已经沦为阶下囚,却还常常明目张胆地抒发自己对于亡国的思念之情,此词还有一个背景为,徐铉遵照宋太宗的命令来探视李煜的时候,李煜情不自禁地向徐铉道出了自己的悔恨,认识到自己之前是错杀了潘佑和李平两位大臣。在宋太宗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难免会认为这位已沦为阶下囚的君主“人还在心不死”妄想复辟变天,所以赐给了他“牵机药”,李煜因此而死。不过李煜他不大懂得世故,只顾痛快淋漓地写出自己最真挚和深邃的感慨,而没有考虑到这些内容将会置自己于一个怎样的境地。

2.愁怨词

后期李煜被囚在一座小楼里面,这位词帝写下了他的愁怨词的代表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全词如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的词意大致如下:独自一人登上小楼,看到那天边的月亮清冷得好似一把锋利的尖钩,这弯钩似的月亮勾起人的阵阵愁绪,只感到冷清的庭院里把同样凄凉的秋天牢牢锁在了里面。内心的离愁别绪像丝又像麻,剪也剪不断,想理又理不清,无法也不能将它排遣出来,于是只能留得一种愁怨的心情在自己的心里慢慢地品尝,回味无穷。

其实李煜在沦为阶下囚之后,他没有“乐不思蜀”,正是由于他无法做到自己的国家覆灭之后向别人摇尾乞怜、俯首称臣与惟命是从,所以说李后主的愁还来源于他并不是一点骨气也没有,他会把亡国的原因引咎到自己的身上。因此当他经历了人生中这两段如此大的差异变化之后,这些悲哀的愁怨自然而然地就涌上了心头。在这首词中,上半阕的“月如钩”本就意指月亮是处于“盈亏”状态的“亏”时候,亏就代表着残缺和不完整,这就更容易让这位亡国的君王联想到自己曾经拥有的大好河山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了残缺的不完整的版图,成为了人家的国土。于是在他眼前,这清冷的秋景,就先入了后主的眼,再停留在后主的心上,以哀景写哀情,让人感觉这愁怨的滋味更浓厚了。同时这首词即使在当下时代,还被原封不动的作为歌词被编了曲,谱成广为传唱的曲子,并且笔者关注到,歌唱者均为女性,而歌曲的声音也能给人一种解不开的情愁的体验。由此可见,这首词在韵律方面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并且抒发的情感也并非李煜一个人的心境所能感知的,就是因为能够跨越时空产生共鸣,这首词才会如此这样的脍炙人口在流传的过程中更增添了它的艺术魅力。

3.悔恨词

在学生品读了以上两首怀乡词和愁怨词之后,提供《相见欢》以供学习,学生能感受到李煜对自己早前犯下的错误的悔悟之心,对李煜后期的词风将把握得更周详。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首句 “林花谢了春红”中的“林花”可不是某一种花,而是指的整片林子的花,这些姹紫嫣红的花都凋谢了,但李煜却没有用什么精雕细琢的考究词汇,而只是说“太匆匆”。“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就是谢了,没有多余的雕饰;“太匆匆”就是太匆匆,也并无其他比喻修辞的运用。他说得那样直白,把一个季节的消逝,将一林子芳华的香消玉损就用这简简单单三个字说了出来,既真诚又有“国色”的气派。“朝来寒雨晚来风”是典型的诗词中用法,并不是说早上下着冷雨而晚上吹风,而是说从早到晚都又是刮风又是下雨。这雨就从早到晚下个不停,而词人也没有心情去赏雨,就平铺直叙地记录了下来。

上阙描绘的是大自然的景象,而下阕至少是将关注点切换到了人的身上。先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把花朵上的雨水比作美人胭脂脸上的泪滴,“几时重”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這里既是写大自然生物的更迭生息,更是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光阴消逝,往事随风。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像是一句神来之笔,既可以算作全词的总结,好像又可以独立在整首词之外,同时“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 词中的“水”仿佛是诗人的眼泪,宣泄了词人内心的彷徨和压抑,也寓意着李后主自己对亡国忧郁的解脱与超越。

因而从全词来看,《相见欢》既写了自然中的优美风景和红尘中的醉人事物,以极其疏放的笔触来融合,展现“眼界始大”。又由自然景物而想到人本身,则内化为“感慨遂深”。

对后期词教学环节的小结,词风归结为:悔不当初、体悟颇深。

三.评:有理有据

1.诗词人生背后的李煜

宏观学习了李煜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后,顺理成章地应当设置一个总结性评价李煜的人物形象的收尾。一定要引导学生,观点鲜明、论据严密、逻辑清晰,所做的评价要经得住推敲。最好是能够将他的词结合起来,运用上具体的词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将对学生思辨精神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采取将诗词改写成散文的方式,在课堂创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

2.对比赏析,领悟独特之美

在系统地学习完李煜前后两个时期的词后,出示课内的相似风格的词人词作进行对比赏析,有助于学生课堂知识的巩固、迁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升。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本次教学的主题是感受李煜的“诗词人生”,对前后两个时期的词风可以用周济“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来概括。李煜词带有几分温庭筠的华丽婉约和韦庄的清秀可爱,对词作的赏析关注到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对李煜本人的评价又是一个鉴古知今的命题,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既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整体把握一个词人的诗词生命;又能形成科学、全面的认知观,通过一位词人了解一个时代。这对词人的专题性学习大有裨益,且能举一反三,类推迁移到其它形式的语文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元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第272页.)

[2]王艳军.“沉郁顿挫”:杜甫“当时体”追求的体现[J].文艺评论,2014(02):15-19.

[3]王國维先生,著.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王岩峻.后主与易安念国怀乡词比较[J].名作欣赏,2010(12):115-117.

[5]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M].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词风构思李煜
赵匡胤:卧榻之侧,容不得李煜长吁短叹
我们家的小“坑货”
误做皇帝的李煜
浅谈“摘抄”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探索姜夔词的幽冷词风
浅析李后主词成就
张鎡词论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