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是在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粤北山区小学生语文求异思维能力训练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课题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山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情,依据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因“文”取材,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能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在“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借助美国著名思维教育专家David Hyerle博士的八大思维图示法之中的三个思维工具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树形图”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活动,在求异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水平。文章主要从“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内涵、教学流程和三大思维工具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求异思维;思维工具;圆圈图;气泡图;树形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7-0021-04
一、 “五環多维”思维型课堂的内涵
“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是在笔者实践10余年的“四环多维”乐学课堂的基础上形成的。
“四环多维”乐学课堂教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四环多维的立体教学空间进行建构。“四环多维”是由听、说、读和写四个环节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等多维互动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五环多维的立体教学空间进行建构。“五环多维”是由听、说、读、思和写五个环节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等多维互动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二、 “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的教学流程
(一)听
笔者在近10年的实践研究成果“四环多维”乐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发现接受过聆听训练和没有接受过聆听训练的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学习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在实验班,最初,没有接受过聆听训练的学生,当老师打开朗读音频的时候,学生往往表现为各种小动作,如左顾右盼,或者玩笔,或者开小差,总之,就是不会一边看书,一边聆听,更不会思考。关于聆听能力的培养很多语文老师都认为不用考试,所以不予以重视。可是聆听能力对学生而言,又是如此的重要,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设计可供学生进行聆听训练的语文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注意力。
(二)说
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口语交际的要求,在现在的语文课堂却没有得到老师们真正的重视,语文课堂上依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说”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口头语言表达的过程,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说”是为“写”做铺垫、做准备的。“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中“说”的环节主要是以课后的习题为设计依据的。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都设计了一题关于说话训练内容的题目,只不过,一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常常以“讲授”占主导,而忽略了对学生“说”的训练。例如,根据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的课后习题,在“说”的环节,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说说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是按照什么顺序的?当你阅读文段时,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其实,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在每一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都编排了一道关于“说话”的课后习题,只是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害怕课堂时间不够,害怕学生不配合,而把话语权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了。在“说”的环节,很多老师都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说,不想说,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都不想去开展说话的训练。其实不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说”的环节,要善于设计多层次的、梯度性的说话练习,可以让学生先自己练说,再同桌分享,接着全班分享,教师点评,这样有梯度的练习过程,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练说的过程中来。
(三)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重要的环节,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一个理解课文、品味课文、形成语感、积累语言的过程。在我们的课堂中,“读”依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现在的语文课堂,读书声越来越少,很多学生上完一节课后,甚至连一篇课文也读不通顺。因为,传统的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又主要以讲授课文中的重难点、考点为主,学生在课堂中更像一个知识的“容器”。很多老师都知道“满堂灌”不好,却又不自觉地陷入“满堂灌”的恶性循环当中去,因为,老师们太过焦虑,总是担心学生学不好,总是担心这个知识点没能讲清,那个知识点没讲透,学生考试就考不好。“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可以帮助教师克服传统授课模式的弊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在“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中来。在“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中“读”的环节,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安排了层次性、梯度性递进的“读”的活动,如“初读、精读、品读、悟读、分角色读、创意朗读”等。同时,“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里,“读”是一条主线,同时在“读”的过程之中,还暗藏着一条“辅”线,这条辅线的目的是辅助学生在参与“读”的过程中,参与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习作要素相结合的语言文字活动,以辅助训练学生养成相关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素。这个过程,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而不再只是一个知识“容器”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四)思
在“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中“思”这一环节,主要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这也是“粤北山区小学生语文求异思维能力训练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求异思维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求异思维训练(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语文求异思维训练是笔者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提出的。语文求异思维训练是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所学的语文学习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综合,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的过程。747F3A7E-AB77-474E-9990-A700D0C30767
我们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想通过知网检索借鉴小学语文求异思维训练的研究经验,发现知网上只有16篇关于求异思维的论文,可供借鉴的内容很少。我们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开始阶段,“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中第一课时“思”的环节主要以字、词、句的求异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求异思维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一字开花、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词语接龙等方法。第二课时“思”的环节,主要以课后的习题作为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依据。其次以课内可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语言材料为依据。主要训练方法有图画法、借助词语法、卡片法、提问法、编故事法、画画法、朗读法、手抄报法、讨论法、续写法、仿写法等。但是,如果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仅仅停留在运用以上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我们的课题研究并没有突破性进展,这也是我们关于语文求异思维方面的研究瓶颈,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供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思维工具。
因此,我们通过文献研究法,查阅思维工具方面的相关文献,了解到关于思维工具的内涵。什么是思维工具?思维工具是能有效影响思维抽象活动、提高思維效能、延伸思维深度,能把抽象思维过程具体可视化的一类方法技能总称。我们通过文献研究法,还了解到美国著名思维教育专家David Hyerle博士在1988年所提出Thanking Maps。其中有八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树形图、桥形图、双气泡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我们对这一系列的思维工具进行了解、学习和筛选,最后根据农村地区学生的学情和求异思维训练的需要,选取了其中的三大思维图示法,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树形图,结合统编语文教材,借助三大思维图示法,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可视化,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 圆圈图的内涵及其运用
(1)圆圈图是美国著名思维教育专家David Hyerle博士所发明的八大思维图示法中的一种,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的各种角度去进行思考,帮助我们进行求异性思维的训练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稳定的多方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圆圈图可以适用的地方很多,例如可以在头脑风暴、联想、想象这些方面进行,它是训练求异思维的“思维支架”。
(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圆圈图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呢?我们借助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加以说明。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一课中,设计一个问题:当你看到这只大白鹅后你联想到什么四字词语,填到下面的圆圈图里。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过程。如果没有圆圈图,可能学生只会写一个愿望,但是因为有了圆圈图这个思维工具,既可以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能够帮助我们对学生脑海中对“四字词语”这个思考的过程进行了思维可视化,我们通过“圆圈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思维发散程度。
“圆圈图”在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一课中的应用
2. 气泡图的内涵及其运用
(1)气泡图是美国著名思维教育专家David Hyerle博士所发明的八大思维图示法中的一种,气泡图主要是使用形容词、形容词短语来描述物体,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性质和特征,侧重于对一个概念的特征描述,它能帮助孩子学会使用丰富的形容词。气泡图,中心圆圈内写下被描述的物体,外面的圆圈写下描述的形容词或短语。
(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气泡图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呢?我们借助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加以说明。例如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这一课,在学习了《猫》这一篇课文后,在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册中设计了这样一道求异思维训练题:当你看到“猫”这个词语,你会联想到什么词语?把你联想到的词语填在气泡图里。学生会在气泡图里填上关于“猫”的形容词,如“可爱”“调皮”“老实”“贪玩”等,学生不仅完成了“气泡图”,还透过“气泡图”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学生可视化的思维过程。
“气泡图”在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一课中的应用
3. 树形图的内涵及其运用
(1)树形图也是美国著名思维教育专家David Hyerle博士所发明的八大思维图示法之一,在我们的求异思维训练活动中运用得不是很多,但树形图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树形图主要是对事物进行分组或是分类。在最顶端写下被分类的事物,下面写分类的类别。在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树形图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聚合性思维的训练。
(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树形图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呢?我们借助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加以说明。在四年级上册第11课《白桦》中通过设计树形图,让学生对词语进行仿写和归类练写。在树形的最上端写上“四字词语”然后在下面让学生仿写词语。完成树形图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多方向思考的思维习惯,还能把学生思维的过程进行可视化。
“树形图”在四年级下册第11课《白桦》一课中的应用
(五)写
经历了第四环节“思”的训练后,进入“写”这个环节。在“思”的环节,学生的思维处于发散性的状态,“写”这个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把发散性的思维进行聚合整理。安排“写”这个环节,是依据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特点的。“写”这个环节把学生在“思”这个环节写下来的各种联想的词语、事物等进行点评、筛选,挑选出最有创意、最新奇的想法进行练写训练,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从“求异思维”引领到“聚合思维”训练的过程,因为,如果学生的思维训练只有求异思维,学生就会漫无边际、不切实际地想象,通过“写”这个环节,带领学生的思维从发散状态回归到聚合的状态,才算是一次完整的创新思维之旅。
三、 结语
“粤北山区小学生语文求异思维能力训练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时间的研究,结合“双减”政策,课题组与时俱进,研发了小学四至六年级的《“五环多维”思维型课堂教学设计》及配套的教学课件;研发了小学四至六年级的《求异思维训练册》;并且将课题研究成果以课例、讲座的方式在实验学校、非实验学校进行推广,得到了家长、老师们的认可,一些非实验学校的老师也在尝试运用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成果,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王本陆,千京龙,卢亿雷,等.简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建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4).
[2]刘俊波,乐进军.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初探[J].基础教育课程,2020(1).
[3]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作者简介:谢春婷(1980~),女,汉族,广东清远人,连州市西岸镇中心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747F3A7E-AB77-474E-9990-A700D0C3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