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思考

2022-06-30 23:59杨荣华
天津教育·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文本小学生

杨荣华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只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视小学生的学习感受,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果,要引起关注。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小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获得更多的人生哲理与感悟,增强小学生的文化底蕴。本文先分析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阐述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与体会。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对阅读文本的分析上,一味地让学生去理解某些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辨别和筛选文本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段意和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等,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我感悟。所谓的阅读鉴赏也是以分析文本的写作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为主,只注重对语文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缺少关于阅读文本的交流与讨论。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阅读文本所体现的意义和所蕴涵的哲理都是作者早已赋予的,是客观存在、不会变的。因而教师过分依赖于教参和标准答案,对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新想法漠不关心,甚至还会否定,过度强调答案的统一性,总是试图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标准答案,让学生被动地去理解和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和理解的多样性,使学生的思维受阻。

(三)教学形式封闭单一

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效果,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在阅读教学中仍在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把阅读理解的成绩看得至高无上。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理解部分多得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实行了“题海战术”,希望通过大量地做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教师在阅读理解讲述中也往往是考什么就讲什么,总是习惯于将阅读文本中的各种考点细细咀嚼后直接喂给学生,剥夺了学生自主体会和探究的权利,学生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对阅读的兴趣逐渐降低。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以情激情,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写文章的人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会文思泉涌,运用文字形成作品;阅读者只有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者的作品打动。对语文学科而言,阅读教学就是一种“披文”活动,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学生“入情”。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激情,促进小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与领会。

小学阶段的阅读内容相对简单,很多阅读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阅读文本讲述内容相关的生活场景,再现人们的生活,调动小学生内心的生活经验,让小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进而产生阅读的欲望。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的实物带到课堂中,利用实物展台为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引导小学生多角度进行观察,对阅读文本中所描述的事物产生兴趣,好奇作者是怎样描述的,自然地将小学生带入到文本阅读中。有些阅读文本内容距离小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读起来会感到陌生,单靠教师的讲授,小学生很难领会透彻,而且也提不起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一些史实资料或反映当时现状的影视片段,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小学生顺利地走进历史,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主动融入文本阅读中。音乐可以涤荡人的心灵,是最能调动人情感的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利用音乐来创设教学情境,结合阅读文本的感情基调,选择适合的音乐,让小学生在音乐旋律中进行阅读和想象,利用音乐的感召力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小学生设计一连串的问题,让小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联想与假设,对小学生提出的猜想,教师不需做出评价,而是要鼓励小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求证,创造问题情境,激发起小学生的求知欲,让小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阅读状态中,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指导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灌输式讲解为学生的自主体验探究,创造更宽松、自由的阅读空间,鼓励小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視角去解读文本、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真正地爱上阅读。但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发挥小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并不代表着让小学生盲目地读,还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让小学生真正地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为课后自主阅读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去渗透阅读技巧,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在阅读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

当拿到阅读文本后,教师首先要让小学生学会通读,从题目开始将文本整体阅读一遍,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让小学生对文本大意和文本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消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为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后,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精读,从文章中找到关键性的字词,把握文章的主内容主旨,弄清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结构,感受作者的谋篇布局,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品味作者的写作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思想情感等,让小学生在咀嚼欣赏中领悟文本的意蕴,从中吸取写作的精华,进一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语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质疑,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对一些新奇、有价值的观点,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构建开放性的课堂,让小学生在思维的交锋中产生更多的新想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当学生对文本内容充分理解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读,特别是对其中一些好的句子、段落要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可以进行仿写套用,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其成为写作的亮点。

(三)读写结合,升华学生阅读情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要从阅读中吸取养分,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写作教学,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将写作融入阅读教学中,实现以写促读,指导小学生将阅读中的感性认识通过“写”上升到理性认识,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

教材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典,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和学习,小学生从中深受鼓舞和感动,也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和阅读享受,内心的积极情感也被有效地调动了起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小学生书写读后感,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记录下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含义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每一篇课文都有其语言亮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亮点”组织小学生开展仿写训练,指导小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模仿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模仿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模仿课文的行文结构等,深化小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技巧。在小学阅读中,有很多阅读文本都存有“留白”之处,有的地方用省略号取代了,有的地方用简单的词语、句子一带而过,缺乏细节描述,给人们留下了联想的空间。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些留白处,让学生借助对阅读文本上下文的理解进行联想和扩写,将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更深入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一些阅读文本设计了开放性的结尾,给读者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阅读文本组织小学生进行续写训练,让小学生把在阅读中产生的阅读情感继续延伸下去,在原文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联想拓展情节,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原文补充完整,使阅读内容更丰富、阅读情感更真挚,达到读写共进的教学效果。

(四)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学生在课堂阅读中所学到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巧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锻炼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书香气息中拓宽视野,接受文化、情感的熏陶,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底蕴。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段,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让学生能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终身阅读习惯。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带有拼音的儿歌、诗歌、童话、寓言故事等浅显易懂的阅读内容;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一些经典名著,鼓励学生去涉猎。除了教师推荐的书目外,还可以鼓励小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教师可以以课文教学为基础,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或文章,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开阔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小学生在阅读中用特殊的符号或颜色将阅读中遇到的好的词语、句子、短语等标注出来,并摘抄记录下来,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可以进行反复的观赏与体会,同时还能为写作积累素材。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随笔的习惯,指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感受、感想等记录到文本的空白处,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使小学生阅读理解地更加深刻。为调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读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阅读体验,共同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而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服务、课后托管、班会课等时间举行讲故事比赛,鼓励小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内容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演出来,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讲出来,通过这些形式不仅检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其他学生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演讲和表演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五)多元评价,增强学生阅读自信

如果用同一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教学评价对学生的促进性功能就会丧失殆尽,也会制约学生个性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评价的目的就在于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打破传统以标准答案为统一要求的评价模式,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阅读空间,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力。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当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新奇的想法、对文中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产生新的感悟时,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起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方式,将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小学生阅读理解答题的准确性,还要关注小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小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批判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师还要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要看到学生语文成绩的优劣,又要看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测验的形式检验小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也可以通过阅读摘抄记录、阅读日记、读后感等对小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行为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建立阅读成长档案,将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记录其中,并对学生的各种阅读表现进行量化评分,通过定期的分析与总结,让小学生看到自己在阅读学习中的发展与进步,为小学生注入阅读的动力,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丰富小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完善小学生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进,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小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在阅读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邱瑞玲)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文本小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