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素质教育是当下大力倡导的一种教育模式,多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为重点,重视激励其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唤醒其创作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在当下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本文针对中学历史教学展开分析,从多个层面提出自主学习模式的培养策略。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优点在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时,应重视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培养,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模式下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教育改革后,自主学习模式成了众多教育者所推崇的教學模式之一,应用在课堂中为提升教学效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在中学教育阶段,很多学生都没有给予历史学科足够的重视。且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学生都喜欢学习历史,但学习动机并不单纯,其学习主动性更多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并非历史知识对其产生了吸引力。这种错误的观念,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导致课堂中出现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情况。其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活动较少。自主学习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但当下部分中学教师在课堂中仍采用“灌输式”方法教学,一味地将重点知识和内容都罗列出来,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情况,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而且,在课堂中重视对学生传授知识,却没有设计相应的自主活动,学生无法针对课堂中的疑惑或是问题展开探究,使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自主学习模式下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策略
(一)分发导学案,明确自主探究重点内容
布置预习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途径,然而,很多中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都存在机械浏览教材内容的情况,既不能挖掘教材中文字背后的隐藏信息,也缺乏自主查询相关史料的意识。也有部分学生过度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外资料的查找,产生较大的预习压力,却缺乏深入思考的意识。以上问题不仅影响其预习效果,也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发导学案的方式,在其中引入单元知识框架图,并设计一定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和填写导学案期间深入进行思考,围绕单元重点内容查找相关信息。
举例来说,在学习“戊戌变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分发导学案,帮助学生在预习期间梳理教材内容,引导其从背景、时间、代表人物、目的、结果、意义等角度系统梳理“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两个重要新课内容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享与本课相关的史料信息,引导学生结合新课内容分析相关史料。最后,可以设计“问题总结”模块,引导学生将预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在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解决自己的疑惑。
(二)历史重现,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变迁
中学历史中所教授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事件,有的事件发生时间距离当下只有百十年,有的事件发生时间距离当下已有上千年。学生在学习这些事件时,由于相隔久远,很难对其记忆深刻。历史这一学科有着强大的德育功能,对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肩上的担子是非常沉重的,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自信心,这同样是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使命。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应用自主学习模式,选择与课本内容相符的图片、文字及视频资源,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去学习历史,感受历史的变迁。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后,利用空闲时间主动搜集相关资源,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感受。
举例来说,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一组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最后定格在“太平天国钱币”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找出其中的独特之处并思考其中的蕴意。学生在仔细观察后发现,其中有两个错字,分别是“国”与“天”,“国”字寓意城中之王,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尚未摆脱封建思想,而“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寓意“拜上帝会”。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图片,有效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而分析“太平天国钱币”并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独特之处,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活跃氛围,以辩论赛促进思维发散
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多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则忙于听讲和记录笔记,课堂多是以“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整个课堂都处于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对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辩论赛,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分析历史问题并加以讨论,促进其思维发散。
举例来说,在学习“洋务运动”一课时,由于本课知识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历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的引导。洋务运动中涉及洋务派和顽固派两个派系,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派系,为了公平起见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之后,教师提出辩论赛的主题,让学生提前在将所需材料收集好,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这样在课堂中才能就辩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激烈的探讨,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学以致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当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传统理论教学,还要重视开展实践教学。而自主学习模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引导学生在动脑思考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换而言之,就是落实“学以致用”教学理念,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教导学生积极探究课题,并有清晰的时空理念,从而了解所学历史事件在历史长河中的整体脉络和进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事件表”,让其对历史知识有更系统化的理解和记忆。
举例来说,在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解工业发展历程,并依次向学生展示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事件,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其梳理思路。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发展出现快速增长期和受挫的原因,从封建制度上进行分析,从而对知识点有更系统化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多是起到辅助作用,利用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让其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多媒体辅助,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想要打破应试教育对课堂效率的影响,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落实自主学习模式。具体来说,在课堂中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并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点的印象。
举例来说,在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吗?这一历史事件又对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部分课前做过预习的学生会回答出:“这两幅图片与共产党诞生有关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件中资料,并让其思考和讨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方式有哪些。学生在讨论后会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了解,并认识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其整理资料并厘清自己的思路,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巧妙引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深度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巧妙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深度,使其深入钻研新课相关历史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链的方式进行引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提问,在提出相对简单、基础的问题后,教师要让学生直接回答,在提出相对复杂的问题后,教师可以适当分享史料,引导学生结合史料进行回答。举例来说,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基础性问题,引导其通过阅读导学案和教材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以及影响等简单的问题,从而使其系统梳理本课主要知识。在此基础上,分享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资源,如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推行白话文期间收到的支持与遇到的阻碍相关内容,辅助学生在分析相关材料期间意识到白话文的普及对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作用,并引导其结合新文化运动使其与当下所处时代的异同点,正确看待文言文与白话文,表达自己对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看法,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深度。
(七)学生总结,自主归纳新课重点知识
总结归纳是新课知识探究的重点环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归纳的意识,提升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归纳总结期间,可以引导其绘制新课知识导图。知识导图中不仅要归纳本课关键词句,还要适当总结教师补充的课外知识、引入相关旧知识以及自己的感想等,并在今后学习过程中,不断对已经完成的知识导图进行完善。
举例来说,在学习“五四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在此期间,学生不仅要树立本课学习的新知识,找出五四运动的起因、高潮和影响等,还要找出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联,分析在和平发展的今天应如何体现自己的爱国情感。最后,在学习新民主主義革命相关知识后,也要对注意补充五四运动一课的知识导图,从而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通过以上知识总结活动,可以让学生不断加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在自主学习期间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果。
(八)开发微课,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广度
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指向,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逐渐成了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向以及衡量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中学历史中,家国情怀需要始终贯穿于漫长的教育阶段中,从而引领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时空观念在课堂上的落实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对历史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但是在往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匮乏的教育资源使教师无法应用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科价值体会得更加深刻。不过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视野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进入到多媒体技术有着广泛应用性的时代下,身为中学历史教师要了解到目前突破课堂时空局限性十分容易,从而主动了解多媒体技术对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的作用,自主学习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可采取创设直观画面的教学策略授课,引导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优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想要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教师不能让学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教材中的知识学习中,还要引导其适当收集课外知识,提升其自主学习的广度。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历史素养开发微课补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完成新课知识探究和总结后,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观看微课视频。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从图中引导学生分析主要的历史信息,旨在学生于主动学的过程中产生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归纳了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交流了如何学好这门学科。这样,通过创设直观画面将课堂教学时空局限性突破,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深刻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这样,既可以提升其自主学习的广度,又可以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效率。
举例来说,在学习“中农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遵义会议”“长征期间的故事”“长征精神”等主题开发微课视频,教师既可以自主设计微课视频,使用简洁、幽默或严谨的语言讲解相关内容,也可以在视频中引入经典纪录片片段,还可以直接分享其他教师开发的优秀微课视频。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和学习能力,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观看,了解更多与长征和长征精神相关的知识,提升自主学习的广度。为提升微课使用效果,教师还可以调查班级学生感兴趣的微课视频,结合其观看情况成绩讨论小组,利用课内外时间引导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分享自己课后学习的收获。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整合一切教学资源,来提升历史课程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在使用自主学习模式时,还应适应教学改革发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