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保同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数学概念和公式,还要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特点。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可以不断探索和进步。前置作业是课前预习的一部分,通过前置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上课前有所准备,进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快速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不仅如此,前置作业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新知识中的问题,同时需要学生运用旧知识分析,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效果,可以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前置性作业的类型
(一)引导式
引导式前置性作业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通过布置此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衔接新旧知识,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初中数学知识环环紧扣,如二元一次方程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基础,在掌握了这两项知识后,学生才会学习三元一次和二元二次方程。所以,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前置作业中加入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问题,以此为基础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做到新旧衔接,找到二者的异同之处,并利用旧知识分析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过渡式
前置性作业也具有过渡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新知识。为了发挥前置作业的过渡作用,教师可以设置过渡式作业,帮助学生温习基础知识,然后逐步深化过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在反比例函数教学前,教师可以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问题作为前置性作业,帮助学生复习与函数有关的基础知识,然后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模型,与一次函数对比分析,从简单的函数知识过渡到难度更高的函数知识中,使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
(三)预防式
在预防式前置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针对学生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误区布置作业。此类作业具有辅助的作用,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入误区,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四)实践性
数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学科,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教师需增加实践性前置作业,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分析、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例如,中心对称相关知识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性前置作业,包括寻找并拍摄生活中中心对称的图形、物品,学生也自己绘画中心对称的团。通过观察、探索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概念的理解,同时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二、前置性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升教学效率
前置性作业就是在教学前,教师为学生安排前置性任务,学生自主探索和解答问题,结合自身经验和认知进行尝试性学习。通过前置性作业,可以使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有初步认识,为学生正式学习本课知识奠定基础。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趣味性、生本性、科学性的要求,不仅要设置书面作业,还要设置实践作业,丰富前置性作业的内容,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预习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可以扎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有充分的课堂准备,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学习
对初中学生来说,课业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少有学生会自主学习,在课程开始前学生很少主动探索新课知识。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设置前置性作业。在前置性作业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树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实现主动学习。通常,前置性作业的难度不高,且普遍具有趣味性,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比较高,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新课知识有所了解,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兴趣
前置性作业主要用于引导学生,所以作业任务的难度不高,为了使学生积极完成任务,教师会设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内容。所以,前置性作业往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会选择生活化、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内容,使学生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解决前置作业中的问题,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自信心;另一方面,前置性作业的形式、内容比较丰富,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计算或解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前置性作业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在前置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低入性、指导性、趣味性、开放性、激励评价等原则。所谓低入性就是由浅入深,对题目数量、结构、难度进行合理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划分为优、中、低三个层次,使作业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就是指前置作业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展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趣味性,就是采用丰富多彩的题目类型和形式,包括口语、绘图、表演等多种形式,以此带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评价就是在布置作业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探索问题。
(一)由浅入深,树立信心
在初中数学教學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前置性作业,要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确保学生可以逐步理解和掌握,避免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影响。设计前置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预习新知识,为了达到预习的效果,教师应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入手,逐步延伸到新知识、新问题中,也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作业具有针对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例如,在“相似三角形”这一课教学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设计前置性作业。教师要对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分析,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融合在一起。可以先出几个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性质、概念,然后加入图形相似的内容,最后再将两个内容融合在一起,逐步引出相似三角形的问题,使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推进和思考,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探索新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原则设计作业内容,可以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与具体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先设置相似多边形的相关问题,给学生展示两个多边形图案,分析这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学生则在图案下方写出多边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然后教师列出具体的问题:五边形[ABCDE∽]五边形[A'B'C'D'E],且[AB=5],[A'B'=15],[BC=7],[∠D=50°],则[B'C']和[∠D']分别是多少?两个五边形的相似之比是多少?根据这个问题,学生对相似多边形的知识进行回顾和运用,然后教师再提出“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这个问题,将这两项知识结合在一起,逐步引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探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8F75BD54-583B-4C8E-8DE1-3F90FD5745FD
(二)丰富多样,培养兴趣
教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作业内容和作业类型,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作业更具有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前置性作业布置时,教师不仅可以设计各种书面问题,也可以增加讨论性、实践性、探索性的问题,利用不同类型、形式的问题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按要求做好前置性作业。教师要选择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和新颖的作业形式,不仅要设计书面作业,还可以增加绘图、表演、口头等作业形式,通过丰富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还应从多个角度入手,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综合分析,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挖掘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可以不断提升。此外,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思路,也要展现知识探究的具体过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使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所收获。例如,在“锐角三角形函数”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多种问题,包括判断分析、实例讨论等。教师可以列出几个算式,包括[sin60°-sin30°=sin30°];[sin245°+cos245°=1];[cos60°=sin60°cos60°] ;[cos30°=cos30°sin30°],要求学生判断哪一个计算错误。或让学生准备一张A4纸,在纸张的四个角标注[ABCD],然后在[DC]边上取一个点[E],沿着[AE]折叠纸张,让[D]落在[BC]边上的[F]位置,然后测量尺寸、角度等数值,并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进行计算。设置具体的时间探究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无法做出解答,教师可以在作业后方给出提示,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再次尝试和挑战,并对前置性作业中获得的收获进行总结。在作业类型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确保学生对前置性作业产生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探索与分析。通过不同类型的作业,增加探索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积累更多数学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和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
(三)分层设计,巩固知识
在前置作业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指导性、开放性、激励性的原则,从基础知识入手,扎实学生的基础,并且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化巩固。教师可以采用层次化的作业设计方式,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前置性作业,对优秀学生,不仅要温故知新,还要深入探索;对中等生,以扎实基础、了解新课为主;对学困生,重点回顾旧知识和强化基础,然后引入新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段设计前置性作业,保障丰富性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前置性作业不需要全面,也不要太多,对重要知识点做出引导,然后设置少量练习题即可。其他知识内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学习,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有更高的学习主动性;高年级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面对高年级学生时,应该设计丰富的前置作业,可以增加动手实践研究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要点,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和反馈,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学前,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三类问题。第一类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应用题,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和回答;第二类问题: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列出“[x=3x]”“[2x=5-1x]”等公式,回顾旧知识后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并进行探索分析;第三类问题:主要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特点、概念,分析二元一次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相似和不同之处。通过分层设计的方式,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使前置性作业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四)贴近生活,发挥作用
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教师要设置更多生活化的作业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教师要增加生活中实际案例的应用,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向学生提出自学问题,为学生留下充分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交流和分析。学生要概括结论,并结合生活列举案例,这不仅能发挥学生自主性,也为小组交流、班级交流奠定基础。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增加教学难度,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發,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综合分析,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挖掘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反比例函数”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深生活化的前置作业。可以选择实践性前置作业,为学生设置一道题:假设完成任务可以获取500元的报酬,然后选择10人完成这项任务,要求学生计算人均报酬。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增加难度,不告诉学生参与任务的人数,要求学生分析人均报酬[y]的计算方式,并且将人数设置为[x],然后列出[x]和[y]的函数关系式。或选择与距离有关的问题,学生确定自己家与学校的距离,然后确定每天骑车或步行上学的速度[v],在确定上学需要的时间[t],然后分析[v]和[t]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将具体的数字代入关系式,计算上学的平均速度。通过生活化的问题,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还能促进学生思考和运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为正式教学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在前置性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作业的类型,不仅要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还要丰富作业的内容、形式,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同时增加生活化的问题,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宋行军)8F75BD54-583B-4C8E-8DE1-3F90FD5745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