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文
幼小衔接作为进入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其对孩子的自身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和小学学校以及家长展开密切的合作,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以此有效缩小幼小之间存在的差异。本篇文章则针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策略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和探析。
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从学前时期进入到小学时期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也意味着其自身的学习方式和个人习惯的骤变。在进入小学生活之后,多数孩子都很容易出现畏惧、不适应等一些不理想的情况,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幼儿园要从转变幼儿自身的习惯这一方面出发,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使幼儿能平稳地过渡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一教育过程,促进其未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一、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虽然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实施幼小衔接工作,但是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从衔接点来分析,一些幼儿园设计的衔接内容并不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多数幼师在衔接时更注重知识层面的衔接,在教学模式上完全照搬小学的教育方式,没有从孩子的个人习惯和个人综合素质这两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小学的教学模式对幼儿来说难度较高,超出了其能力范围,很容易导致幼儿产生抵触的心理,逐渐形成不爱学习的心理。其次,一些幼儿园仅仅在孩子进入大班教育的末期才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没有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引导。面临突然的改变,很多孩子都不能完全适应和接受,同时,急于求成也容易让其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幼小衔接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潜移默化地为其做好步入小学的准备工作,这样孩子才能更加容易地接受。最后,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仍旧会出现学习习惯和作息制度不适应等问题,因为幼儿园的制度管理和小学不同,幼师对孩子的照顾更加全面,但是小学的教育目标更加偏向于传授知识,旨在发挥出学生的自主能力。
二、幼儿园幼小衔接策略探讨
(一)以培养幼儿时间观念为导向,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小衔接活动
小学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时间不同,幼师要从时间这一角度去探究有效的衔接策略,通过在生活中积极创设环境,为其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其思维实现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变。
1.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时钟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展开,有着明确的时间计划。在提升幼儿时间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他们的年龄认知能力和发展规律,分别准备指针式时钟和数字时钟,在入园和离园以及日常午休吃饭等环节,让其观察和认识时钟,呈现出时间的表达方式。如在早上展开第一节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他们“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时钟,现在是早上几点呢?”教师帮助幼儿认识时针、分针、秒针等内容,告诉他们“短针指向9,长针指向12,现在是上午九点整!”随后在每一个整点的时候,都让幼儿观看时钟,让其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学习,强化儿童的时间观念,让他们知道“九点开始上课、十一点吃午饭、十二点睡觉、两点起床……”,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幼儿认识了时钟后,教师在日常活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受教育主体时间观念的养成,在活动展开的时候强调时间,让幼儿首先认识时钟,并且学会利用时钟的时间刻度来规划自己的时间,了解不同的时间应做什么,进而形成正确的习惯和观念,为后续的习惯培养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障。
2.体验一分钟的时间,形成时间概念
由于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他们对时间流逝缺乏感知。以“一分钟”为例,幼儿不知道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导致他们在学习、游戏、活动中没有时间观念,经常说到“再等我一分钟!”“一分钟就好!”时间观念的缺失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长度,让其形成时间观念,为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如在体验一分钟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对比的方式提升儿童的认知。如讲解故事“一分钟”,告诉他们小女孩因为早上拖延了“一分钟”,导致她在上学的路上错过了绿灯、错过了公交,到学校的时候都已经迟到了,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重要性。还可以开展“夹花生”“找不同”“123木头人”等不同的游戏,让孩子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幼儿在游戏和故事中认识到“一分钟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建立正确的时间概念,为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教师在教学活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時间,让受教育主体感受到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其实也是大有用处的,可以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每一分钟都是十分重要的,从而学会珍惜时间。
3.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了解时间流逝
幼儿阶段的孩子受能力的影响,他们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没有想法,对时间的流逝没有过多的感触。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展开引导,让他们正确地认识时间,学会珍惜时间。因此,在幼儿已经认识今天、明天、昨天的基础上,帮助其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表达,举例生活中发生过的事物使其认识时间的流逝。
如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整理幼儿小中大班三个阶段的照片,并对他们讲到“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刚刚来到幼儿园时候的样子吗?”随后教师播放幻灯片,让幼儿观察在小班、中班、大班中的学习时光、集体活动、日常游戏等,在播放完利用现在的照片和刚刚入园的照片进行对比,告诉他们“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幼儿园生活三年啦!由一个小小宝贝变成了现在高高的宝贝,时间就是这样不停的流逝的……”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幼儿感受到时间流逝的痕迹,丰富他们的意识,达成教育目的。
4.制订计划,引导幼儿按照计划完成事件
根据事件的特点以及限定的时间,引导幼儿学会制订计划,使其能在具备时间意识的基础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提前完成任务之后,使其记下剩下没用完的时间,将时间储蓄起来,每周打开储蓄罐,可以利用自己节省下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起到激励其主动完成计划好的事情的作用。
5.与家长合作,制定家庭日常作息表
家庭教育同样对幼儿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可以给予家长一些针对性的意见,提升家园合作的质量,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可以制定家庭日常作息表,帮助幼儿更加了解自己的生活,同时还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要充分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家庭教育在时间上有着第一顺位的优势,因此在观念习惯上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观念态度,教师就需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幼儿家长加强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传递观点看法,加强幼儿园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粘度,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进而让教育工作的实践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效益和影响。
6.开展“不迟到”活动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不同,幼儿园虽然有着明确的作息、教学、活动时间,但是在面对特殊情况的时候不会过多强调时间的精准性,而在小学课堂中,要求幼儿具有精准的时间概念,其中“不迟到”是对低年级学生最大的考验。基于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可以让孩子自己制作出勤记录本。帮助其养成守时意识,使其在做任何时间或者面临任何约定时,都能具备准确的时间观念。
7.开设“课间十分钟”,强化时间规划经验
幼小衔接的工作,要求幼儿园教师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手段让他们感受小学生活模式,帮助幼儿做好两个学段之间的过渡工作,帮助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成长。如在做衔接工作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开设和小学相同的“课间十分钟”,告诉孩子这十分钟可以做什么事情,强化幼儿应用时间的能力。
(二)以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为导向,在日常课程中融合幼小衔接活动
1.利用游戏活动强化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多数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都会面对新的同学和教师,需要交朋友。因此在游戏活动中需要重视强化其社会交往能力。可以组织“玩具大家玩”“户外区域游戏活动”“手工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在合作学习中明白团队和集体的重要性,强化其与他人融洽交往的能力。使其逐渐养成互帮互助、尊重礼貌、合作分享、遵守规则、关心集体等优秀的品质,能在以后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2.应用绘本教学激发其情感,启发其思维
绘本教学的方式有游戏教学、角色扮演、多媒体情境教学、提问教学以及结合实际生活等。从幼儿的基本学习情况出发,帮助其初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启发其思维,激发其想象,促进其个人素质的综合提升,强化幼儿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3.重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阶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对自理能力的形成较为重视;而在小学课程中,主要以知识技能为主。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应重视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保护环境”“做个干净的小朋友”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做到良好的自我管理,使其能独立去面对一些事情。并养成注意卫生、按时吃饭、不挑食、认真完成任务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建设专业的幼小衔接师资队伍
1.建立幼小衔接的大教研组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合作机制,促使幼小衔接工作逐渐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幼小衔接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单单是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工作,小学教师也要在课程中做好学生的过渡工作。基于此,为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其快速适应小学生活,相关的园所可以与小学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通过小学、幼儿教师的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经验,保证衔接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幼儿身心得以良性成长。
2.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幼小教师之间的沟通
定期组织幼师去研究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模式,展开和小学一年级教师的座谈会,在积极交流的过程中使其更加全面地了解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同时,定期聘请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开设课堂或者讲座,为幼师传授相关的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以此拓展幼师的视野,提高幼师的专业能力。
3.对家长积极宣传幼小衔接的科学理念
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与家长密切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对其普及孩子在上小学之后可能会遇到的不适应现象,与家长展开积极沟通,互相分享教育的经验。让家长不要盲目地去报名校外的一些培训,陪伴孩子自然地走过这一成长阶段。
4.重视家校合作,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虽然园方一直在展开有效衔接工作,但幼儿缺乏实际接触的经验,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际锻炼。因此,在衔接工作中,应加强幼儿园、家庭、小学的合作,积极组织大班幼儿及家长共同参观小学,一起走进小学课堂,参加小学的一些相关活动。帮助家长及幼儿认识到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之处,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5.在评价上做好衔接,完善衔接工作
制定综合评价的制度,评价的内容包括幼儿个人的素质,学习能力以及思想态度等,形成一个大体上清晰的培养目标,这样更利于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6.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要从4个方面做起,分别是身心方面的准备、生活方面、社会方面以及学习方面的准备。在身心上要对孩子做好思想指导,使其明确认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生活方面使其养成好习惯,强化其独立性。社会方面,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合作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学习方面有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兴趣激发、动手实践等。
通过以上策略措施,有效促使幼儿能主动、积极、自信地适应步入小学后的任务难度。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明白,对幼儿来说实施幼小衔接工作至关重要。其不但可以为孩子未来步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强化其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识,比如,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生活和照顾自己的能力,让幼儿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能勇敢面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相信做好一系列的幼小衔接工作,能促使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