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性

2022-06-30 22:46王胜利
天津教育·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橡皮泥面积师生

王胜利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备受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亦是如此。师生互动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已经成为我国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教育方法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并且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教学的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发散学习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也能给数学教师带来成长,从而形成双向发展。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与教师互动不积极、教师课堂控制能力不足且专业素养发展不足等,成为小学数学师生互动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障碍性因素。对此,本研究提出应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上进行生活化教学以及积极开展实践类教学、创设情境吸引互动四个维度入手,结合落实关注学生学习的教师行为、优化课堂互动过程、增强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等,不断提升小学数学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性,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启示。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实现良性的师生互动,数学教师要做好自身的定位,在课堂上主要负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把课堂的主角定义为学生,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主要充当引导者和帮助性的角色,确定好课堂上的主次关系后,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样就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条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帮助学生找到一种更适合自身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提问,让学生进行口头计算或口头梳理解题思路和方法步骤。

例如,在学习“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比较面积的大小,在学习的初步阶段,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判断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差异。比如,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教室中的黑板和自己的书本哪个面积大,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还会比较哪两种物品的面积大小。这时候有学生可能会说:“在家里我能比较出电视的面积比手机的面积大、床的面积比书桌的面积大。”学生争相举例的过程,也是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过程,并且通过举例,学生更容易理解面积大小这一概念,从而有利于接下来教学工作的开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教学内容:在课堂开始前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在一张纸上印着不同的图案,有矩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些图形中,哪一个面积大,哪一个面积小?你们能看出来吗?”学生通过观察的方法,无法直接对比这些图形的面积究竟是哪个大,哪个小。当学生回答“看不出来”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那么就要动脑筋想一想其他办法,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可以自由讨论。”接下来学生开展自由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走到各个讨论小组中,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指导,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复。比如,有的学生提出“用剪刀把这些图片都剪下来,采用重叠的方式比较大小,如果一种图形没有把另一种图形全部遮挡,则说明下面这种图形比上面的图形面积要大”。教师可以回复学生“这种方法意义不大,和观察法没有多大区别”;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比较大小”。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那么,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呢?”最后,教师回到讲台,对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进行汇总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这一概念,以及使学生对计算矩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产生好奇。这一互动过程中不仅能进行探究式学习,还能通过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好奇心理以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生活,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对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充满较大的好奇心,并善于发问,对生活中的奇特现象总是喜欢问为什么。针对学生这种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化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在課堂互动的过程中有话可说,并能引发学生的共识。

教师可以以生活实例进行引入式教学。比如,在教授“克和千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多少同学跟家长去菜市场买过菜?你们知道买菜的阿姨叔叔们是用什么确定菜的价格吗?”待学生竞相回答“用称称”后,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在超市买零食的时候,有没有观察过零食包装上面的‘净含量’字样?有谁知道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待学生回答“就是零食的重量”后,教师将两个问题进行综合,“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买的菜和零食都是通过‘称’它们的重量定价的。比如,一包薯片重220g,一萝卜有2kg,其中的‘克’和‘千克’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如此一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良好的师生互动。而这种对钱数的计算,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完成这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实践表明,开展生活化教学,如果提到了学生在生活中没有注意到或暂时还未发掘的事物或现象时,学生会对这一部分的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且在课下对这一部分知识留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积极开展实践类互动教学

小学生天性爱玩动手能力较强,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类操作互动。进行实践操作,能让学生手脑并用地学习数学知识,如今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实践类教学用具,能帮助学生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

例如,在教授“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橡皮泥和小刀,通过利用橡皮泥模具把一块橡皮泥变成一个圆柱体,接着再用同一块橡皮泥放进另一个长方体的橡皮泥模具中,从而得到一个长方体的橡皮泥模型,这两块橡皮泥的体积是一定的,却得到了两种不同的形态,引导学生思考,当圆柱体橡皮泥变成长方体橡皮泥后,出现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数学定量是没有变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有效地将手和脑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手脑并用的操作和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会更加充分和到位,最后通过总结和讨论的方法得出了问题的答案:橡皮泥在变化的过程中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并且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圆柱体模具与长方体模具的高度也是相同的,在变化后,高也是一定的,再根据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推断底面积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发生变化的数学变量有侧面积、底面周长以及表面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且能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某种联系。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学生能理解面积这一概念,而在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中也离不开平面图形,因此在操作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能巩固学过的旧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利用学过的旧知识学习和认识新知识,从变与不变的动态变化中,总结数学思想和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抓住不变的量建立等式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一般规律和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如转化思想、化归思想、极限思想等。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正处于构建数学知识大厦的基础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在教学中手脑并用,有利于收获更加高效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四、积极创设情境吸引互动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方法,不仅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一定优势,还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被情境所吸引进而进行互动。但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从生活入手,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授“平均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有关的例子引入。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运动会的情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这么说:“过两天我们学校要开展运动会,但是老师不知道谁适合成为参赛选手,所以我们要开展一场本班的跳绳比赛。”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每个组派出三名代表进行比赛,时间为1分钟,最后看看哪一组跳的次数多。最后统计结果的时候发现,第一组跳了120个,第二组跳了140个,在宣布第二组获得胜利后,第一组学生失去自信,这时,教师可以说:“那我加入第一组参加比赛。”但是第二组的学生说这是不公平的。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怎样叫作公平,并順势引入教学内容——平均数。这样,课堂教学的氛围活跃起来了,学生还进行了体育运动,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学生还理解了相关知识,明白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数学课外教学互动

除了要关注课内的教学互动,教师还应关注数学课外教学互动,为课堂教学互动创设条件。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的师生互动。对学生而言,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并不要求学生一次就能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和方法,而是要先对所学内容有整体印象,为接下来的学习挑战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任务,给学生提出一些预习的指导性问题,要让学生知道下一课要完成什么任务,关注哪些知识点,掌握何种数学思维方式。比如,在讲授十以内的乘除法前,安排学生预习乘法口诀、相关符号后,回答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简单的习题,也可以是教师下一节课的问题,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到关键的知识点,并发现新问题。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监督指导。鉴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不足以及学习效率较低,教师有必要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必要、有效的指导,通过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找到预习的方向和目标;鼓励他们在预习时把遇到的问题标记下来,然后在课堂、课余时间向教师提问。教师不仅可以直接为学生解疑释惑,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对那些提出有针对性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用恰如其分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预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收获的乐趣,鼓励他们在未来学习中开动脑筋、大胆思考、创新思维。

此外,要重视作业布置、完成、评价上的师生互动。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并查漏补缺的重要方式,也是师生评价的重要依据。当前,作业布置、完成、评价上缺乏师生互动,影响了作业的功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为了真正对学生面临的困难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在作业活动中的态度,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把布置作业的用意告知学生,引导学生在做作业中自觉关注和比较。比如,在布置了几道题后可以加一个问题:“你认为问题2、3有区别吗?问题1对你解答2、3有帮助吗?”如此一来,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二是作业评价的师生互动,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教师不能只用简单的“已读”“已阅”批注,而应利用更多元化的形式,如在学生的作业末尾画一个大拇指表示鼓励,给学生写一段温馨的留言提醒他应该更加认真等,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六、鼓励学生提问与质疑,变被动为主动

很多时候,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缺乏效力,其原因在于课堂上学生被动应答较多,主动发言很少。为此,必须鼓励学生提问与质疑,并对学生的提问行为做出引导,使其既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又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为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走出师道尊严的传统角色,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朋友,近距离和他们互动交流,让学生踊跃发言、大胆提问;其次,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当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应放慢节奏,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想提问;最后,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可以故意说一个完全错误的命题,引导学生分析、质疑,也可以抓住课堂上学生的一次有价值的讨论,让学生质疑、分析,逐渐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文为苏州市教科院规划课题“本原性问题驱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19200931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吴淑媛)

猜你喜欢
橡皮泥面积师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面积最少的国家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借像皮泥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一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