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宸辰 徐雄
【摘 要】 以安徽省为例,从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两大系统中各选取8个二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的标准化处理,采取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两个系统发展的耦合度模型,由模型绘制出的耦合变化趋势图来看,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基本上处于不断增强的趋势。以耦合协调度为被解释变量,分析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环境;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度;驱动因素;安徽省
Study on the Coordinate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Han Chenchen Xu Xiong
(1.Bozhou University, Bozhou 236800, China; 2.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China)
【Abstract】 Take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elect eight secondary indicators from the two syste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urist economy to build index system, index value is processed through the standardization of dimensionless processing, then adopt entropy value method to determine index weight and construct coupling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urist economy system. From the change trend diagram mapped by the model,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ystems is basically in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Tak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s the explained variabl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environment and tourism economy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government capacity and the degree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eco-environment and tourism economy development. Accordingly,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urism economy; coupling coordination; the driving factor; Anhu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3229(2022)02- 0066 - 06
0 引言
旅游产业以绿色无污染、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率高、产业带动性強等优点,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安徽作为旅游大省,同时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崛起等多重战略叠加的交汇地,其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成为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Mehdi等人运用生态旅游影响因子网络模型,确定了生态旅游的区域潜力和环境承载力[1];Liu从整体发展和动态变化两个方面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重要途径[2]。(2)有关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Dilek通过分析1995-2014年期间亚太经合组织国家旅游业经济增长与地区环境间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双向因果发展态势[3];郭向阳等借助综合功效函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发现生态环境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出持久性特征[4]。(3)有关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关系的研究。王辉等较早建立协调发展度计算公式,为沿海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定量评判依据[5];翁钢民等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法对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空间关联效应进行探究并为二者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6];韩愿强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从时空角度探究了长三角地区16市的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关系[7];陈长煜等探究了西北五省的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变化规律,发现“丝绸之路旅游”规划发展的关键因素[8]。0152F56E-B45D-4C7E-B0DC-A5A675461CF9
当前国内外多数学者的研究侧重点集中于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间单方面的作用关系,而关于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较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和深入的课题。
1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分析
1.1 指标体系构建
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系统是由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两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可获取性、科学性、代表性、动态性和可比性等基本原则,在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两个子系统中筛选相应核心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本文基于王禹婷[9]、黎曙[10]等相關学者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参考《绿色发展指标体系》《OECD可持续发展体系》,选取人均水资源、废水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比重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共7个指标作为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二级指标,同时选取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入境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旅行社数量以及国内旅游人均总花费共7个指标作为旅游经济子系统的二级指标。此外,结合先前的社会调查与深度访谈,本文还将居民、游客等较为关心的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A级景区数量分别纳入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两个子系统中作为二级指标进行测度。因此,生态环境子系统包括人均水资源、森林覆盖率、区域环境噪音平均值等8个二级指标,旅游经济子系统包括旅游总收入、旅行社数量、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等8个二级指标。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如表1、表2所示。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为测量安徽省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关系,本研究以2010-2019年共10年的生态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时间序列数据为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20安徽省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2019年安徽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于各指标数据的指标量纲和数量级不同,为确保准确性,根据各指标的指标性质,采取正向化、逆向化和最大最小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无量纲化 [11]。
1.3 评价方法
1.3.1 采取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为避免设置权重时的个体主观性,采用客观赋值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描述[9]。假设计算安徽省m年的第n个评价指标。
1.3.2 耦合度模型
通过集成法,将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两个子系统的评价得分分别计算出来,计算公式为:
[Ui=j=1nwijxij] (7)
当i=1时,U1是指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评价得分;当i=2时,U2是指旅游经济子系统的评价得分。公式如下:
[C=U1*U2(U1+U2)2*(U1+U2)2] (8)
式中,C是指耦合度,当C值越大时,则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耦合度越好,取值范围是[0,1]。
1.3.3 耦合协调度模型
1.4 安徽省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结果
首先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安徽省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耦合关系评级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占权重,再通过公式(8)和(9)计算出耦合度,并绘制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分析可知,2010年的耦合度数值为0.759,表明2010年安徽省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属于磨合耦合阶段;自2011年开始,除2013年和2018年有些许降低外,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增长态势,耦合度值在0.862-0.999之间,整体趋于平稳,属于高水平耦合阶段。10年间,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经历了严重失调衰退型—轻度失调衰退型—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协调发展型—初级协调发展型—中级协调发展型—初级协调发展型—中级协调发展型的时空演化,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基本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
2 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受到内驱力、外驱力以及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吴燕霞、陈英姿[12-13]等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动力以及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动力中的研究,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政府投入、地区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程度、环保投入等6个要素作为解释变量,选取耦合协调度为被解释变量来进行测量。具体指标描述如表7所示。
对于时间序列的回归分析而言,应确保数据的平稳性来预防伪回归情况的出现,这里采用ADF进行单位根检验,检测结果如表8所示,各解释变量或其一阶、二阶差分序列均通过了显著性检测,时间序列数据平稳,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2010-2019年有关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协调驱动的相关要素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来探究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如表9所示。
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出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国民收入的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显著影响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也就越注重生态旅游和绿色经济的协调与发展。政府支出是一个地区政府财政支出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政府支出与耦合协调度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政府投入会促进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p值为0.05,表明地区对外贸易、国际旅游的发展也会正向影响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同步发展。而产业结构升级、地区创新能力以及环保能力在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未表现出明显的作用,表明产业结构在升级过程中缺乏绿色结构性调整,地区的科技创新还没有完全有效地应用于地区生态经济方面,且地区的环保投入也没有很好地与旅游经济发展融合起来。0152F56E-B45D-4C7E-B0DC-A5A675461CF9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1)2010-201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耦合程度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且属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表明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间有较强关联,两个系统间长期作用、相互影响。
(2)2010-201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严重失调衰退型—轻度失调衰退型—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协调发展型—初级协调发展型—中级协调发展型—初级协调发展型—中级协调发展型的时空演化,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带动性显著增强,但是否能够一直维持当前的耦合发展阶段以及如何继续维持当前的耦合发展阶段需要长期跟踪研究。
(3)影响安徽省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出和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驱动效应最强,政府支出次之。
3.2 建议
(1)加强生态环保机制建设。安徽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充分认识到政府支出、政府能力在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在安徽“十四五”的大建设时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政府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环保部门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寻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互利共生,进一步加强环保机制建设。
(2)推动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区域优势,依托经济腹地,加强创新驱动,把握市场规律,优化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速。强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不断促进生态、经济双向可持续发展。
(3)促进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的形成。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理念,统筹规划促进两者融合发展的政策,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构建整体、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Mehdi S,Seyed A J,Saeed M,et al. A New Model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for Developing Ecotourism in the Protected Area of the North Karkheh, Iran[J]. Journal of the Indian Society of Remote Sensing,2019,47(11):19-30.
[2] Liu S A,Wan Y L. Ecotourism Research Progres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During 1990–2016[J]. SAGE Open,2020,10(2):205-215.
[3] Dilek S. The Relationship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Panel Data Analysis[J]. ktisadi Yenilik Dergisi,2018,3(2):123-132.
[4] 郭向阳,穆学青,丁正山,等. 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效应及动态关系—以曲靖为例[J].经济地理,2020,40(7):231-240.
[5] 王辉,姜斌. 沿海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定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5):115-119.
[6] 翁钢民,李凌雁. 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我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10):90-94.
[7] 韩愿强,周新苗.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6,18(6):104-109.
[8] 陈长煜,段树国,李龙,等. 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林业经济,2020,42(6):73-83.
[9] 王禹婷.浙湘滇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
[10] 黎曙.云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11] 伍文生,李志东. 安徽省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1):59-65.
[12] 吴艳霞,陈步宇,张磊.黄河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态势及动力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2):240-249.
[13] 陳英姿,荣婧,李晓巍.东三省经济绿色增长水平评价及动力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9,35(8):50-56.0152F56E-B45D-4C7E-B0DC-A5A675461C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