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壮大实体经济,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1992年,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第六位,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十强。30年磨一剑,江宁经开区已形成绿色智能汽车、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规上工业企业646家,高新技术企业1066家,境内外挂牌上市企业53家,成为南京市先进制造业密集板块之一。
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关键支撑,在产业发展能级上求跃升。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将产业项目作为“主引擎”,将产业培育发展作为“主旋律”,走出一条“龙头引领、链式布局、集群发展”的发展路径,形成“一主一特五新”创新型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绿色智能汽车主导产业集群。围绕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等整车制造企业,集聚覆盖总部、研发、制造、测试、物流等全链条的配套企业140多家,引入福特、马自达等全球性研发中心,成为江苏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近年来,抢抓汽车“新四化”风口,成功引入中汽创智、福特新能源汽车总部等绿色智能网联龙头企业,以及鱼快创领、华友能源等头部企业,推动汽车制造城向汽车科技城转型。打造智能电网特色产业集群。依托7.7平方公里智电谷,集聚南瑞集团、国电南自等130多家重点企业,其中上市企业15家,建成省级以上智能电网科研机构20余家,产值突破千亿元,形成覆盖“发、输、变、配、用、调”六大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是全国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获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智能电网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等国家级品牌。提速发展五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航空临空、集成电路、节能环保五大方向,加快布局面向未来的新兴赛道。其中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埃斯顿、菲尼克斯等120多家企业,新引入汇川技术、恒立等智能制造重大项目。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五十五所、国博电子等领军企业,引进落户中电科半导体、芯长征等优质项目,启动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形成以高端设计为优势、第三代半导体为主要方向的产业集群。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在产业发展质量上见真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经济的价值转换、深度融合。强化战略科技引领。牵头建设我国信息领域唯一、江苏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项目,33个城市光传输网络建成开通。紫金山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基地,被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完成全球重大引领性、原创性成果10余项。充分发挥重大科技平台“创新核”作用,规划建设紫金山科技城,建立“大科学装置+大院大所”“基地+基金”等创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通信与安全产业集群。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出台科技型企业腾飞八条专项政策,分层分类强化创新政策精准供给,构建覆盖科技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梯次培育体系,已建成北京大学科技园等23家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集聚各级瞪羚和培育独角兽企业225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5家,创成20个国家级人才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70%。塑优产业创新生态。突出平台引才、产业聚才、服务留才,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70余家,智能电网产业集聚专业人才3万名,未来网络研究院集聚创新创业团队超千人,经开区高层次人才数量和密度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中名列前茅。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专门成立经开投资控股平台,设立150亿元的产业基金、创投基金,为创新型成长企业提供天使、VC、PE、定增等投融资服务。
坚持把都市产业作为拓展方向,在产业发展模式上探新路。突出向存量要效益、向空间要效益、向集约要效益,走以盘活存量为特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加快提升都市产业的能级、密度、质量。做活存量经济。大力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通过自主转型、异地重建、嫁接开发等方式,近三年累计推动土地转型100余宗、面积近5000亩,充分利用存量用地和载体资源,成功嫁接引入中汽创智、锌溴储能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实现空间盘活、产业升级的双重效应。做密载体经济。突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建设科创载体、轻型工业标房等产业创新综合体,完善创业辅导、基金引导等软环境配套,打造智力密集型的产业空间,推动“工业上楼”,已建成和在建载体250万平方米,其中多层定制化轻型工业标房达100万平方米。做强楼宇经济。建设江宁2.3平方公里硅巷、百家湖商圈、九龙湖总部基地、无线谷等四个楼宇产业群,出台楼宇经济专项政策,打造“一楼一特色、一片一品牌”楼宇生态,楼宇面积达到360万平方米,去年新增税收超5000万元的楼宇3座、超亿元的楼宇2座,近三年楼宇经济纳税年均增长20%以上。做壮总部经济。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央企梯次迁移重大机遇,大力招引央企二级总部、金融总部和功能性总部,布局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结算中心,引入叮咚买菜运营总部、中国电科院等高能级总部项目,已集聚省级总部企业9家、市级总部企业15家。做特数字经济。把“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关键增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制定“智改数转”专项政策,提升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实效,已创建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31家,占南京市比重达1/3,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坚强保障,在产业发展环境上创一流。充分发挥经开区的“试验田”作用,强化党建引领,优化体制机制,着力打造服务特区、效能高地。做强产业党建,激活“红色动力”。围绕发展抓党建,依托产业强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核心技术攻关和破解生产经营难题上,建立科技人才党委,组建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软件和人工智能等9个产业链党建联盟和百家湖商圈党建联盟,持续发挥链内强企带弱企,成员单位带观察员单位作用,经开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动态单建率达100%,群團组织组建率达95%。聚焦环境保护,打造“绿色产业”。实施最严格环保准入制度,鼓励发展“专精特新”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循环化改造,落实第三方环境监管,对企业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实行专项补贴,提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经开区成为国内少有的不含钢铁冶金、石油煤炭、化学化工等重工业的园区,以占全市2%左右的工业能耗创造了近20%的工业产出,获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碳排放试点园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暖色服务”。坚持项目为王、企业至上,强化客户体验、用户思维,建立贯通项目建设审批全流程的预审代办制度,实施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发展陪伴计划,为企业量身定制发展政策和服务。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行“一窗收件、联合审批、信息共享、一次发证”审批模式,让服务集成,让数据跑腿,在法定范围内把审批时限压缩到最短、把审批流程优化到极致,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园区。
(作者系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