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继续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抓好食品领域疫情防控工作。
上海市已构建形成“111555”进口冷链食品管控体系,确保食品生产经营正常有序,确保食品市场供应正常有序,确保市场流通正常有序。全市共有
91家“第一存放点”中转查验冷库企业,包括高风险监测产品集中查验冷库、一类冷库(主要对进口冷冻畜禽肉、水产品及其制品开展消毒和核酸检测)、二类冷库(主要对奶制品、饮品、水果等其他进口冷链食品开展消毒)。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查验248 301车(箱),核酸检测样本1 514 974件;平均日查验量700~800车(箱),最高日查验量达1 300车(箱)。此外,对经上海口岸提货后直接发往外省市的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加强区域协作和及时
通报,已向8个省市(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吉林、北京、重庆)通报进口冷链食品提货信息2.14万余条。
“1”:组建一个高效运作的工作专班,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物品防疫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物品防疫组”,由市领导牵头,形成多部门和16个区联合组成的高效运作专班,全方位统筹推进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常态化管理,加强沟通协作,组织开展日常监督工作。
“1”:形成一个防控策略,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人物同防、闭环管控为最大程度防控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全市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人物同防、闭环管控,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闭环管控和信息追溯,确保人、物同防精准高效。
“1”:创设一个“三点一库”闭环管控模式自2020年11月16日起,对从上海口岸直接进入本市储存、生产、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实施“三点一库”(即海关查验点、港区提货点、市内“第一存放点”、中转查验库)闭环管控模式,确保每一车(箱)都能落实中转查验预防性消毒和核酸检测要求。
“5”:紧盯“五大环节”以进口冷链食品从港区到终端的全链条为主线,紧盯“口岸提货、运输仓储、批发交易、生产加工、零售餐饮”五大环节,落实口岸运输、生产经营、餐饮服务等企业作业流程中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责任,从严、从细防范风险,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管控。
“5”:聚焦“五大要素”上海市防控办印发工作方案、技术规范或者工作指南,涵盖进口冷链食品中转查验库、消毒、采样核酸检测、个人防护、废弃物处置等方面,规范场所设置、运行管理、应急处置、废弃物处置等工作,不断完善“人、车、货、场、废弃物”这“五大要素”的管控措施在“五大环节”的覆盖应用,确保从业人员防护到位、车辆运输管理到位、进口冷链食品消毒到位、中转查验区域清洁到位、出库信息追溯管理到位、废弃物处置到位。例如,对市内“第一存放点”进口冷链食品中转查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纸板箱、废弃塑料薄膜(泡沫)、个人防护用品等形成分级分类处置意见,守牢进口冷链食品的关键防线。同时,组织技术攻关,评估风险等级,验证消毒效果,创新开发热力消毒机器,实现废弃纸板箱、废弃塑料薄膜(泡沫)的可回收利用。
此外,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专题风险研判及评估,及时对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及预防性消毒措施等开展风险分析,对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传播风险进行研判。物品防疫组对进口冷链食品中转查验数据、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事件及外省通报阳性事件处置情况等形成综合分析报告。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的指导评估和检查,严密排查与防控風险隐患。
“5”:落实“五大措施”,确保全方位严格管控全面落实个人防护、消毒、核酸检测、应急处置、使用“沪冷链”等五大工作措施,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数据实时共享,做到“底数清、位置清、人员清、状况清、流程清”。
上海市严格落实其他食品领域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坚决维护市场秩序。
严格查处非法活禽交易以查处活禽交易为重点,开展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全面检查,实现活禽交易市场全覆盖检查。2021年,共检查农(集)贸市场11.9万户次,检查活禽交易点23 355个次。
严格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线上线下同步严厉查处违法经营野生动物行为。2021年共检查线下经营场所56.3万户次,监测电商平台店铺23 319个次。
持续加强重点单位保障持续加强对卫生健康部门指定的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点和定点医院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对食品加工全过程(含送餐)进行检查,对食品原料及操作环节进行快检,做好食品安全指导工作。
持续做好防控物资和民生商品稳价保供工作组织开展市场检查和价格监管,从严、从重打击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2021年,开展价格检查7.3万户次,检查防护用品经营商户3.9万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