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清代题壁纪游诗研究

2022-06-30 01:57张先堂李国
敦煌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题壁清代莫高窟

张先堂 李国

内容摘要:莫高窟中保存了数量不少的清代题壁纪游诗,既有官员文人之作,也有佛徒香客之作。它们表现了清代人们巡礼游览莫高窟时惊叹、赞赏、忧虑等种种情思,既反映了清代诗歌创作的状况,也反映了莫高窟的历史风貌,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莫高窟;清代;题壁;纪游诗

中图分类号:K870.6;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2)02-0001-11

A Study on the Travel Poems Written on Cave Walls

in the Mogao Grottoes

—Research Series on the Inscriptions in Dunhuang Caves (III)

ZHANG Xiantang1 LI Guo2

(1.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30;

2. Information Center of Dunhuang Studies,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poems related to travel written by either officials and literati or Buddhist pilgrimson the cave walls at Mogao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remain visible today. These poems express various sentiments commonly expressed by Qing dynasty visitors to the caves and reflect not only the conditions of poetic writing at the time, but also the historical features of Mogao. These poems are thus are of significant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value.

Keywords:Mogao Grottoes; Qing dynasty; cave wall inscriptions; travel poems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明代國力衰弱,实行退缩防守战略,洪武五年(1372)在肃州建嘉峪关“以为国门”,将肃州以西地区放弃,敦煌莫高窟遂荒废二百余年。到了清代,康熙、乾隆二朝历经七十年战争平定准格尔叛乱收复新疆后,敦煌又成为东西交通的要道。雍正朝积极经营敦煌,通过设卫、建城,并从甘肃56州县移民到敦煌开垦屯田,敦煌社会逐渐恢复了生机。在此背景下,莫高窟也重新热闹起来,清代各地信众游客纷纷前往莫高窟巡礼,并留下了大量游人题记。其中亦不乏赴任敦煌的官僚士子、乡绅名宦、佛徒香客来这里寻幽访胜题写的纪游诗篇。

以往已有学者对莫高窟的题记予以调查、辑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是法国伯希和在1908年考察莫高窟调查记录基础上形成的《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以下简称《笔记》)[1-2],二是敦煌研究院诸多学者在数十年调查记录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以下简称《题记》)[3],二书中都辑录了大量游人题记。近年来,开始有学者对莫高窟游人题记进行整理、归纳和研究。如公维章利用游人题记,对清代敦煌佛教进行了探讨[4];王力平选取一些较为重要的游人题记,结合其他文献对其史料价值进行了探析[5];陈光文对莫高窟清代游人题记做了数量统计与内容分析,阐释其史料价值[6]。

以往学者们对莫高窟游人题记的研究有两点不足:一是仅仅依赖《笔记》和《题记》二部公开出版的资料集,未对洞窟中的题记做全面的调查;二是以往研究重在从史学研究的单一角度考察游人题记。

近几年来,笔者逐窟对莫高窟的游人题记进行了全面而仔细的调查、记录和整理,并利用多光谱照相技术帮助辨识,全面辑录了莫高窟游人题记,取得了许多新的收获,发现了许多以往学者遗漏或没有准确识读的题记。

本文基于对莫高窟游人题记的系统调查,从文学视角对清代莫高窟题壁纪游诗的保存状况、内容及其价值予以考论。

一 清代官员、文士题壁纪游诗

莫高窟保存了清代二百余年间官员、文人的多首题壁纪游诗,其中既描绘了清代莫高窟的历史风貌,也抒写了诗人游览莫高窟的情思感怀,为我们考察清代有关莫高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也为我们认识清代莫高窟的历史风貌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史料。

1. 汪漋《敦煌怀古》

莫高窟第327窟甬道北壁保存墨书七律诗一首(图1):

明代西疆止酒泉,我朝整师出峪关。

番回知惧抱头窜,羌戎不敢逞戈鋋。

风摇柽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

詄达胜境重强盛,永受香灯万々年。

嘉庆十八年四月初八日塩茶所赵吉题

此诗以往未被学者们发现。因为其表层刷抹一层朱红颜料,本身已辨识困难,其上又被后来从左到右竖行书写的“咸丰九年四月卄二日木工四个/五月初六日未时山上成工/赵老勤成工”三行题记覆盖,个别字迹就更难识读了。经过笔者在洞窟原壁反复辨认,并请本院保护研究所同事利用多光谱照相等技术帮助识读,终得揭示出此诗全貌。

据落款可知,此诗抄写于“嘉庆十八年(1813)四月初八日”。四月初八是佛诞节,敦煌本地自古以来就有此日到莫高窟烧香礼佛的传统,游人借机在洞窟中题壁。据陈光文先生统计,“在有具体日期的54处游人题记中,四月初六、初七、初八佛诞节前后的游人题记数量为 28条,比例最大,占一半以上”[6]65。此诗抄写人是“赵吉”。考察莫高窟中有赵吉题名的题记,除了上述第327窟甬道外,还见于下列4处:D26321E0-FF9B-4308-AAEA-BD493F5704E9

(1)莫高窟第148窟主室东壁门南侧北端存2行墨书题记:“六十年四月初七日/儒斈生员赵吉叩。”(图2)此处“六十年”当指乾隆六十年(1795),此时赵吉还是儒学的学生,在当年四月初八日佛诞节前一天到莫高窟礼佛。此条题记不见载于《笔记》和《题记》,是笔者发现并首次刊布的新资料。

(2)莫高窟窟顶天王堂内东壁南侧题写:“嘉庆十八年四月廿五日盐茶所信士弟子赵吉叩。”

(3)莫高窟第231窟西壁龛外南侧下部抄写汪漋《游千佛洞》五言古诗,尾题:“岁在嘉庆十八年癸酉四月丁巳盐茶所赵吉学录。”

(4)莫高窟第14窟中心龛柱西向面北侧抄写一首七律,尾题:“大清嘉庆十八年六月初一鸣沙赵吉书。”

从上述题记可知,从乾隆六十年到嘉庆十八年近20年间,赵吉多次到莫高窟礼佛,并自称“鸣沙赵吉”,可断定他是敦煌本地人。

赵吉题名前冠以“盐茶所”,表明其身份所属。王力平先生认为,盐茶所为宋、明时期机构,清代较罕见,但敦煌地区直到道光年间似仍沿袭了这一设置,且官员不止一人[5]55。陈光文先生则认为,清代未见有“盐茶所”之设,在方志资料中也未发现记载,“此处盐茶所应指盐茶坊”,赵吉是敦煌盐茶坊居民[6]70。笔者赞同此说。据王渊《清代敦煌移民》介绍,在雍正年间由来自甘肃五十六州县移民组成的五十六坊中有盐茶坊(现在的盐茶村一队、二队),即由清代甘肃省盐茶厅、海喇都堡一带(今宁夏海原县)移民组成之坊[7]。除了赵吉题名冠以“盐茶所”,莫高窟题记中多处出现“盐茶所”,如天王堂东壁门北第一身比丘像上有2条墨书题记:“大清道光元年八月初六日盐茶所信士弟子赵源隆□(叩)”、“大清道光元年十二月□□/盐茶所□□汤叩”,显示有多名来自盐茶所的民众来莫高窟礼佛。这些“盐茶所”之名,当指其人来自盐茶坊(厅)之地。另外,第158窟主室东壁门南下方第三扇屏风画上有题记“塩茶聽□/李英西门李□□佛/□□福”,此处“盐茶聽”之“聽”可能是“廳”之减笔误写,“盐茶厅”当指盐茶坊移民所来自的盐茶厅。

根据赵吉几处题记,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判断:(1)他幼年时曾入读县学为生员,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2)据他多处题记书法,特别是据第231窟他抄写汪漋《游千佛洞》五言古体长诗的书法来看,运用行草书体,结体匀整,流畅自如,显示他具有较好的书法功底。其在莫高窟多处抄写题记,也有对自己书法颇为自得,借此显扬之意。(3)他喜爱诗歌,特别赞赏汪漋吟咏敦煌之诗作,借嘉庆十八年四月初八日佛诞节到莫高窟礼佛之机,将汪漋吟咏敦煌的七律抄写在第327窟甬道;又在同月将汪漋《游千佛洞》五言古诗抄写在第231窟西壁龛外南侧下部,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清代敦煌民间崇尚文学之风气。

经笔者考证,赵吉在第327窟甬道抄写的七律是清代光禄少卿汪漋《敦煌怀古》六首诗之一。清代道光辛卯(1831)刊刻,苏履吉修、曾诚纂《敦煌县志·艺文·诗》收录汪漋《敦煌怀古》{1},与赵吉抄写在莫高窟第327窟甬道北壁上的诗文内容和顺序略有不同。为方便对照,现将《敦煌县志》载汪漋《敦煌怀古》移录如下:

明代西疆止酒泉,整师嘉峪欲穷边。

风摇柽柳空千里,日照流沙别一天。

回紇几能通诏命,羌戎还见逞戈铤。

清时代宇重开辟,感旧犹怜蔓草烟。

经比对后可以推断,由赵吉嘉庆十八年(1813)抄写在莫高窟第327窟甬道北壁上的诗,当是汪漋《敦煌怀古》六首之一正式刻印前在敦煌传抄的较早版本,可称为“传抄本”。收录于道光辛卯(1831)刊刻《敦煌县志》之诗,当是后来的修改本,可称为“刊刻本”。传抄本还保留着即兴感怀、略显粗疏的痕迹,刊刻本则显示出字斟句酌、精心整饬的特征。由此也显示了清代诗人创作从草稿到定稿的轨迹。

据清代黄文炜撰《重修肃州新志》记载:“本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阿酋作逆,出师征讨,嘉峪关外渐加修复,初置赤金、靖逆二卫所,雍正初,柳沟、安西、沙州以次设卫。”[8]雍正元年(1723)在沙州设所,雍正三年(1725)升所为卫,开始修筑卫城,并在雍正四年开始从甘肃五十六州县招无业穷民2400户、9600余人迁居敦煌,分别安置到四乡、六隅、五十六坊[7]197-199。敦煌地区逐渐恢复生机,到莫高窟巡礼拜佛的游人逐渐增多,并不断有人在洞窟中题壁。

汪漋,休宁(今安徽芜湖)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雍正四年(1726)以光禄少卿督理口外城工,到敦煌督理重修新城。他颇工于诗,曾创作多篇敦煌纪游怀古诗,如七言律诗《敦煌怀古》六首、《城工告成》四首、《登沙州城楼出郊看千佛洞墩台》二首、《黄墩堡》一首,又有五言古诗《游千佛洞》以及安西怀古纪游之作多篇,以优美、深情的诗句赞扬莫高窟之宏伟、壁画塑像之精妙及塞外景观之殊胜,颇得时人赞赏,被《敦煌县志》{2}《重修肃州新志》{3}收录。抄写在莫高窟第327窟的《敦煌怀古》六首之一,描绘了敦煌“风摇柽柳空千里,日照流沙别一天”的大漠戈壁辽阔壮美的独特自然景观。尤为突出的是表达了在康熙、乾隆年间平定准格尔之乱,收复新疆,一扫明代筑嘉峪关、退守酒泉颓势的历史背景下,清代官员士大夫重整山河、恢复盛世的豪迈情怀。此诗问世后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因而被赵吉特意抄写在莫高窟的窟壁上,意在被更多人知晓传扬。

2. 汪漋《游千佛洞》

莫高窟第231窟西壁龛外南侧下部墨书汪漋所作《游千佛洞》五言古诗(图3):

古郡敦煌远,幽崖佛洞传。

建垣新日月,访胜旧山川。

窦启琳宫现,沙凝法相填。

神工劳劈(擘)劃,匠手巧雕镌。

排列云迢递,嵌空境接连。

金身腾百丈,碧影肃诸天。

贝叶双林展,维摩一塌(榻)眠。

威尊龙象伏,慧焰宝珠悬。D26321E0-FF9B-4308-AAEA-BD493F5704E9

大地形容盛,灵光绘画宣。

庄(严火){1}挥四壁,妙善写重巅。

门拥层々塔,檐盘朶々莲。

恒河难指数,法界讵云千。

侧立衣冠伟,分行剑佩联。

炫奇疑异域,缔造自何年?

宗子唐家继,西凉李氏延。

但夸祗树景,不惜水衡钱。

霜雪时频易,兵戈代娄(屡)迁。

汉尘迷浄土,战血染流泉。

阒寂凭谁顾,推(摧)颓实可怜。

兹逢清塞暇,闲眺化城边。

色相嗟多毁,丹青讶尚鲜。

问禅无释侣,稽首冷香烟。

字落残碑在,丛深蔓草缠。

徘徊荒刹外,怀往意悠然。

岁在嘉庆十八年癸酉四月丁巳盐茶所赵吉学录

据落款可知,此诗为赵吉抄写于嘉庆十八年四月丁巳日(即四月二十日,公元1813年5月20日),与他同年四月初八在第327窟抄写汪漋《敦煌怀古》相距仅12日。可知赵吉对汪漋诗特别赞赏,情有独钟,故一而再地抄写,并把抄写汪诗谦称为“学录”。

汪漋以光禄少卿督修沙州新城,得以游览莫高窟,感慨系之,写下了五言古诗《游千佛洞》。此诗长达48句240字,吟咏了作者游览莫高窟的见闻情思。开篇4句点明诗人在内地久已听闻敦煌莫高窟,利用来沙州督建新城之机到莫高窟探幽访胜。次接4句描绘佛像,赞叹古代工匠精心擘画,巧妙凿窟造像。次4句描绘洞窟和塑像:崖壁上洞窟一层层排列,高与天空相接,“百丈”的贴金大佛高高耸立,众多菩萨天王弟子塑像庄严肃立。再接8句描绘洞窟中壁画:贝多罗树、娑罗树下佛在说法,维摩诘坐在榻上辩法,威严的佛菩萨使神龙、大象伏在身下,象征智慧的火焰纹、摩尼宝珠悬挂在窟顶、佛龛,人间大地的繁华景象、佛国神山的庄严境界都以绝妙的画笔描绘在四壁上。再接8句描绘崖壁和洞窟中的塑像:木构窟檐层层重叠构成了庄严的塔形,窟檐上描绘着一朵朵象征着佛教净土的莲花,壁画描绘的千佛万佛构成的神佛世界多到如恒河沙难以计数,侧身站立的供养人衣冠服饰鲜艳华丽,高官贵族身旁的侍从们分行站立手持刀剑等仪仗物件,神奇炫异的服饰、形象疑是来自西域,众多的塑像、壁画到底是哪年缔造的呢?再接8句吟咏莫高窟的历史变迁:从西凉的李氏绵延不绝,到唐代各个世家大族相继凿窟造像,他们只知道炫耀自己所造之窟佛教世界的精美,不惜耗费巨资。但风霜雨雪时时变易,代有兵戈战乱变迁,汉代的风尘已经埋没了净土,战乱的鲜血污染了泉水。最后12句抒写了诗人的忧思感怀:莫高窟阒寂无人光顾,残破不堪令人怜惜。可叹很多洞窟坍塌,塑像壁画毁坏,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壁画的丹青色彩鲜艳如新。诗人想要参禅问道却不见僧人,只能在清冷的环境中焚香礼佛。又看到古代的石碑残破,碑文不全,遗落在蔓延缠绕的草丛中。诗人徘徊在荒凉的古石窟寺前,不禁生发思古之幽情。

此诗的艺术成就颇高,从艺术表现上来说,遣词精工,对仗工整,用韵讲究,流转自如;从思想内涵上来说,蕴涵丰富,由远及近、由宏观到细部、由古代到当代,层层递进,全面地吟咏了莫高窟的环境和崖面洞窟、壁画、塑像的特征和价值,以及营造史,表达了诗人对其所见清代中期莫高窟保存状况的忧思。不仅使后人了解了当时莫高窟的风貌,而且感受到诗人对莫高窟艺术成就的高度赞赏,对洞窟残破现状的深沉忧思。总之,此诗堪称自古以来吟咏莫高窟的第一长诗,也是最佳诗作之一,对于莫高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史料价值。以往学者们只是在论述清代莫高窟相关历史背景问题时简单地征引个别诗句,对其价值尚未予以充分挖掘和全面阐释,这是应该引起敦煌学研究者重视的。

3. 作者未明吟咏莫高窟七律

莫高窟第14窟中心龛柱西向面北侧墨书七律一首(图4):

山岩开劈势隆崇,造作非凡巧琳工。

意依群曺分效职,期逾何年告功成。

云峦翠柳层楼胜,佛屋宝塔四望中。

新开此境香烟盛,夷狄诸夏往来通。

大清嘉庆十八年六月初一鸣沙赵吉书

据落款可知此诗抄写于嘉庆十八年六月,当年从四月到八月,赵吉多次到莫高窟礼佛。陈光文认为,“赵吉书”表明此诗应为赵吉所作[6]70。笔者认为,“书”作为动词有书写、记录之意。仅仅从“赵吉书”尚难断定此诗为赵吉所作,只能确定是他抄写。从赵吉在莫高窟多次多处抄写他人诗作的情况来推断,此诗很可能也是抄写他人之诗。审慎而言,此诗的作者尚待考定,目前只能说作者未明。从此诗的内容来看,当是吟咏乾隆年间莫高窟情景。首联赞叹莫高窟依山开凿,气势雄伟,开窟造像技艺非凡,巧夺天工。颔联慨叹洞窟是由众人分工合作,也不知费了多少年功夫才大功告成。颈联描绘莫高窟的胜景:白云衬托着山崖前层层高耸的洞窟楼阁,窟前掩映着翠绿的杨柳,四处望去满眼都是佛殿宝塔。尾联感慨时事,由于清朝平定新疆后经营敦煌,莫高窟来客众多,香火旺盛,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密切往来。此诗描述莫高窟的兴盛景象和诗人的欣悦心态,相较于雍正五年汪漋诗中莫高窟荒凉的情景和诗人忧虑的心态有了很大不同,反映了清朝康熙年间收复新疆,雍正年间移民建城、经营敦煌,至嘉庆年间莫高窟恢复生机的历史变迁。

4. 雷起鸿《千佛灵岩》

莫高窟第454窟主室中心佛坛北侧泥墙南向面与东向面墨书七律一首(图5):

西域当年佛事修,而今玉牒任搜求。

法身多少烟云护,碣石荒凉洞壑留。

会记龙华风未渺,岩非鹫岭境偏幽。

谽谺满目斜阳外,一线灵泉万古流。

经笔者考察,此诗系清咸丰年间敦煌举人雷起鸿吟咏敦煌八景的八首七律之一《千佛灵岩》,曾收录于吕钟修纂《重修敦煌县志》{1}。雷起鸿,生卒年不详,清代沙州卫肃州坊(今敦煌市肃州镇人),清咸丰九年(1859)己未恩科举人,与其兄雷起瀛先后主讲鸣沙书院。作为吟咏地方名胜之诗,雷起鸿此诗重在描绘莫高窟的风景,除了首联描述敦煌佛教历史,其他三联都在着力描绘景致。诗人感叹莫高窟的众多塑像壁画掩映于烟云,古碑残碣存留在荒涼的洞窟中。这里经常举行佛事法会,虽非当年佛陀说法的鹫岭,但环境格外清幽,漫长起伏、层叠高耸的洞窟辉映在夕阳下,窟前的一条大泉河水万古长流。诗中描述的情景犹如一幅古朴幽静的山水古寺图,体现了诗人对家乡佛教圣境的赞美情怀。此诗得到本地人的赞赏,故被抄写在莫高窟第454窟。第454窟在敦煌民间俗称“娘娘殿”,因为清代在主室中心佛坛上重塑了送子娘娘塑像一铺十二身,成为本地许多人求子拜菩萨必拜之窟,人流密集,香火旺盛,抄写者特意将此诗抄写在此窟中心佛坛墙壁上引人注目之处,显然意在为更多人所知晓传扬。D26321E0-FF9B-4308-AAEA-BD493F5704E9

二 清代香客、游人题壁纪游诗

莫高窟还保存了一些普通香客、游人的题壁纪游之诗,可称之为“民间题壁纪游诗”。这些诗不如官员、文人之诗遣词典雅、对仗精工,显得比较粗糙、随意,其性质更多属于打油诗、顺口溜。对这些民间题壁纪游诗,以往学者们关注不多,《笔记》《题记》未予辑录。敦煌研究院之外的学者考察不便,缺乏了解和研究。笔者认为,这些民间题壁纪游诗为考察清代民间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它们描叙了清代莫高窟的状况,表达了普通民众巡礼莫高窟时的情思感怀,具有一定的文学和史料价值,应该予以考察研究。因此近年来笔者逐窟予以调查,辑录了一大批此类诗作,并予以整理和分析,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以下对清代民间题壁纪游诗择其要者分类予以简介。

1. 描叙莫高窟之景

莫高窟地处鸣沙山和三危山交汇处的砂砾崖壁上。持续千年营造的佛窟层层叠叠,高楼耸立,大佛巍峨,壁画绚烂,令人目眩神迷。再加一湾大泉河水在窟区前流淌不息,千百年来灌溉滋润着窟前的草木,形成了一片葱茏茂盛的小绿洲,景色奇特,环境清幽。当古代人们特别是外地游人从戈壁滩长途跋涉来到莫高窟时,往往会惊异这里佛像的巍峨庄严,环境的奇特清幽。

乾隆元年(1736)四月初八日佛诞节,武威人杨如栢在莫高窟第454窟修设兰筵诵经,并在主室北壁东侧梵网经变下题诗一首:“久闻燉煌有雷隐,只见沙岭不见形。早朝起来往东走,一直上了摩天岭。沙岭崖下有水流,但看梧桐绿叶浓。回首不见城和寨,低头拜佛鬼神钦。”(图6)此诗着重以直白浅显的诗句,描叙了作者从敦煌城步行至莫高窟沿途所见沙山、河流、树木之景。

辛未岁(1871)七月,高台县庠生李□道于莫高窟第152窟题诗:“闲来无事自游优(悠游),宝洞原来几千秋。新蒲细柳年々绿,青山绿水共长流。”(图7)描绘了莫高窟小绿洲草木翠绿、河水长流的景致,所谓“青山绿水”显然带有诗意的夸张,凸显了作者对莫高窟小绿洲的美好印象。

2. 抒写巡礼莫高窟之情

此类诗在清代民间题壁纪游诗中占比最多,盖因诗歌重在表情达意。莫高窟自古以来享有佛教圣地的美誉,各地游人来到这里巡游礼拜时,总会油然生发种种情感。清代民间莫高窟题壁纪游诗反映了当时国内广大民众对佛教圣地莫高窟敬仰、赞叹、悲伤等丰富多样的情感。

乾隆元年(1736)四月初八日,巩昌府西固县化马里李毓芳在莫高窟第148窟西壁题诗:“佛洞明对三危山,此处原是小西天。推源昔日修寺时,惜乎不知几何年。”(图8)表达了对佛教圣地莫高窟悠久历史的慨叹。

乾隆九年(1744)新春朔四日,直隶乾州武功县弟子闵存宗与同乡多人同游莫高窟,在第152窟甬道南壁抄写五言诗云:“洞古香烟少,洞残朽木多。丹青映日月,丈六羞山河。千佛百□□,一矩胡人乐。塞外遇知音,□□丝断□。”既慨叹莫高窟荒凉、残破,又赞叹壁画丹青灿烂、佛像高大雄伟的景象。

乾隆十二年(1747),自称“肃州搃寨堡庠监生”的张永奠、张永达、丁体堂在莫高窟第152窟甬道南壁题诗:“千里进香到西方,观看佛洞甚辉煌。荒凉寂寞少僧住,令人越望越悲伤。”虽然文辞浅陋,但作者因石窟艺术辉煌而赞叹,为洞窟荒凉寂寞而悲伤的情感却表达得质朴自然。

乾隆十三年(1748),凉州道教玄门弟子张维绪在莫高窟第454窟主室北壁东侧梵网经变下方题诗:“沙州燉煌郡,旧有小雷音。今朝来到此,佛像即此身。”表达了一个远道来莫高窟巡礼者终于如愿以偿,见到敦煌古佛的心情。

乾隆五十四年(1789),凉州府武威县信士弟子王维曾在莫高窟第61窟主室南壁、第148窟主室东壁门南侧、第176窟甬道南壁三处题诗:“可叹可叹真可叹,可叹菩萨遭节(劫)难。不知何年并何月,再得重兴胜景山。”(图9)以直白之语表达了作者对佛菩萨造像遭损毁的悲叹,对佛教胜地重新兴盛的期冀。

光绪元年(1875)四月初七日,鸣沙古郡丕显在莫高窟第454窟题诗:“古洞临崖接青霄,昔人成此不惮劳。至今虽已良功成,四月初八早来朝。”赞叹古佛窟高接云天,古人营造石窟不惮烦劳,表达了在佛诞节前提早来莫高窟烧香礼佛的迫切心情,也反映了敦煌民众重视佛诞节的共同心态。

光绪四年(1878)四月初八日,西宁弟子雷良圭在莫高窟第152窟题诗:“朝谒雷音千佛山,参禅拜佛礼当然。人言此山多灵应,话莫虚传果是真。”表达了对莫高窟灵山胜境的虔诚膜拜之心。

自署“大清国陕西省凉州府镇番县、直隶肃州”的弟子慧灯、普印将抄写在纸上的题诗粘贴在莫高窟第152窟甬道北壁:“瑞现三危呈祥光,朝谒如来古洞天。静坐清心明祖意,照□□□更何参。”也同样表达了巡礼莫高窟时的虔诚恭敬之心。

3. 表达参禅悟道之思

莫高窟自古以来是佛教信徒参禅悟道的宝地,当他们在一个个千年古窟中礼佛观像时,难免会被石窟中佛像庄严、丹青绚烂的特殊氛围所熏染,触发对佛教义理、信念新的体悟。

佛弟子小信于莫高窟第138窟题诗:“神山有佛千佛神,诚心求佛必有应。众信独有敬佛心,佛有普光照万灵。”(图10)表达诚心求佛必有感应,恭敬信佛,佛光必将普照万物的信念。

道光三年(1823),朱明节于莫高窟第454窟甬道北壁题诗:“沐佛圣诞设素斋,合掌曲躬拜如来。佛性从来只平等,六根清净坐莲台。”此诗咏及佛诞节,重在表达佛性平等、追求六根清净之意。此诗墨书于莫高窟第454窟甬道北壁,现仅存前二句,后二句和尾题因年代久远字迹漫漶,難以辨识(图11)。但在伯希和探险队于1908年拍摄的照片中尚清晰完整(图12){1}。

莫高窟第150窟主室甬道南壁东端泥柱与前室连接土坯泥墙上题诗:“虔诚上山焚香钱,可□□□九□人。清净随会来朝拜,后世转回结善缘。善男信女自修果,诸佛面前计舍闲。有人若□明香亿,打倒轮□永不翻。献个□□□佛地,五百年间难上难。十八幽冥都串便,□□人□万々年。”此诗文辞虽繁,概括其意旨,无非倡导虔诚烧香拜佛,广结善缘,自求善果,摆脱六道轮回和十八地狱之苦。D26321E0-FF9B-4308-AAEA-BD493F5704E9

宣统三年(1911)朝山弟子柴、宁、王、祁诸会长在莫高窟第138窟题诗:“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人心头。人人诚心来□感,后来终能是其修。”“佛在神山莫远求,神山古洞把佛敬。众信弟子来此地,后来众生来感应。”旨在表达佛在人心,不必远求,诚心修道,必有感应。

三 结 语

题壁是古今中外之人都会有的行为。由于中国人特别重视历史观念,追求传名后世、永垂不朽,因此特别喜欢在名胜古迹之地题壁。莫高窟作为佛教圣地,自古以来一直吸引着东西南北的人们来此巡礼膜拜,当人们被千年古石窟寺的奇特氛围、悠久历史、绚烂艺术所震撼、感动,总会油然生发写一些什么东西的冲动,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思感怀,并借此传名后世。明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多游人在洞窟墙壁上题写文字。

经过考察发现,唐宋时代莫高窟游人题记相对较少。到了元代以后,游人题记大量出现。这可能与石窟寺的管理逐渐松懈有关。在元代之前,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当属“有主窟”,即由窟主家族、寺院僧人管理,可能不允许游人在洞窟墙壁上随意题写。到了元代以后,除了少数几个新开凿的洞窟,大部分洞窟属于无人管理的“无主窟”,因而游人在洞窟中随意题写、刻画文字的现象增加。到了明代,敦煌在明王朝管辖之外,当地居民大多迁入嘉峪关之内,敦煌人烟稀少,莫高窟中仅保留了为数不多几条在敦煌巡防的明朝军队官员、士兵的题记。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建城移民、经营敦煌之后,来莫高窟的游人骤增,莫高窟游人题记也大量出现。由于古代人们没有保护文物的观念,稍有自觉意识者会选在墙壁空白处题写,无自觉意识者则在洞窟墙壁上随意题写、刻画,甚至将题记覆盖在壁画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莫高窟的损害。这是应该予以谴责的。但从我们今天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些游人题记仍然是可资利用的史料。

纪游诗是中国自古以来流行的传统诗歌题材,古代纪游诗可以通过口头传诵、书面抄写、刻版印刷等多种途径传播。纪游诗题壁也是一种传播方式,当纪游诗被题写在一些特殊环境的墙壁上时,总会获得非同一般的传播效果。保存在莫高窟墙壁上的古代纪游诗,就是当时人们追求作品传播广泛、流传久远的结果。

莫高窟中保存的清代官员、文人题壁纪游诗遣词雅致,对仗精工,意境深远,代表了当时诗歌创作的较高水平,表达了他们对莫高窟的赞美、热爱之情,也反映了莫高窟的历史风貌。其中特别是汪漋的《游千佛洞》堪称吟咏莫高窟的千古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应该引起研究者的特别关注。

莫高窟保存的清代民间题壁纪游诗文辞粗疏,表情达意直白浅显,反映了清代民间诗歌创作的一般水平,表达了普通民众对莫高窟仰慕、膜拜、悲伤等多样的情感,以及参禅悟道之心,对于了解清代民间诗歌创作状况,了解莫高窟的历史面貌和民众对莫高窟情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总之,莫高窟题壁纪游诗是考察古代人们佛教信仰、诗歌创作的第一手史料,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值得学者们从多种角度予以考察研究。

参考文献:

[1]伯希和,著.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第一版)[M]. 耿昇,唐健宾,译.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2]伯希和,著.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修订版)[M]. 耿昇,译.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3]敦煌研究院,编. 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

[4]公维章. 元明清时期的敦煌佛教[J]. 敦煌学辑刊. 1999(2):25-31.

[5]王力平. 莫高窟汉文游人题记史料价值探析[J]. 敦煌学辑刊. 2014(3):54-58.

[6]陈光文. 敦煌莫高窟清代游人题记研究[J]. 敦煌学辑刊. 2016(1):60-72.

[7]王渊. 清代敦煌移民[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敦煌市委员会,编. 敦煌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1991:204.

[8]黄文炜. 重修肃州新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甘肃府县志辑:第48册.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354.

收稿日期:2021-11-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敦煌石窟历代游人题记调查整理与研究”(18XKG008)

作者簡介:张先堂(1961-  ),男,山西省静乐县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敦煌文学史、佛教史研究。

李国(1964-  ),男,甘肃省敦煌市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石窟考古文献、敦煌学、民族宗教文化研究。

{1} (清)苏履吉修,曾诚纂《敦煌县志》卷六,道光辛卯(1831)春刻本,第29页。收入黄成助编《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三五一号·敦煌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第324页。

{2} (清)苏履吉修,曾诚纂《敦煌县志》卷六,道光辛卯(1831)春刻本,第28—32页。收入黄成助编《敦煌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第322—329页。

{3} 黄文炜纂修《重修肃州新志》,乾隆二年(1737)抄刻本,第32—35页。收入《中国地方志集成·甘肃府县志辑》第48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387—388页。

{1} 吕钟修纂《重修敦煌县志》,敦煌研究院藏有手抄稿本一部,卷首有民国三十年(1941)“邑人少卿甫吕钟序”,序后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七月七日任子宜《题词》。

{1} 此照片原件保存在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原照片档案编号AP8198,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赠送给敦煌研究院的伯希和探险队敦煌石窟照片数字化复制档案中,也包含该照片。D26321E0-FF9B-4308-AAEA-BD493F5704E9

猜你喜欢
题壁清代莫高窟
本期主题:题壁诗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几个乡村舞台题壁五续
莫高窟里看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