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松,黄亚,雷红,蒋力,张杰,王琨
(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2.合肥科聚高技术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3.中国能源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随着磁约束聚变的发展,托卡马克装置的参数越来越高,周围环境中会产生非常强的空间磁场;同时,等离子体破裂过程时电流迅速衰减,形成很大的瞬态磁场。如图1 所示,ITER 装置周围的最大稳态磁场超过200 mT 最大磁场变化率也超过7 T/s[1],这种高强度的空间杂散磁场会影响主厅内与聚变装置相关部件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图1 ITER 托卡马克装置周围的最大稳态磁场分布Fig.1 Maximum steady-state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around ITER Tokamak
强磁场引起的电磁干扰是托卡马克装置及其电源系统的一个独特问题。开展电磁干扰研究,解决干扰问题,对保证托卡马克装置的正常运行和物理实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ITER 组织计划建设一个高功率磁场抗扰度测试系统以验证被测部件能够在对应环境下可靠工作,如图2 所示。同时,随着聚变装置所用的变流器容量增大和非同相逆并联结构的应用,强磁场电磁干扰问题在工业中日益突出。因此,该平台的成功构建也可以为业界的EMC 测试提供必要的手段。
图2 高功率磁场抗扰度测试系统框图Fig.2 Diagram of the high power magnetic field immunity test system
磁场抗扰度测试需要在X、Y和Z三个正交方向上进行,因此磁场均匀区域最好是一个立方体。而在ITER 组织规定中,产生均匀磁场的尺寸为2.1 m×2.1 m×2.1 m[1]。为了计算方便,引入以下参数:
1)最小磁场(Bmin):均匀区域内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
2)最大磁场(Bmax):均匀区域内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
3)磁场均匀度(η):最大和最小磁场的比值。
高功率磁场抗扰度测试系统核心部件是能产生均匀磁场的感应线圈,目前主要包括螺线管线圈、亥姆霍兹线圈、多线圈组和三维正交线圈等结构。螺线管线圈是一种常见的结构,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已经对这些线圈的结构、原理、测试和应用进行了研究[2-4]。亥姆霍兹线圈结构简单,是研究最多的形式,相关科研工作者做了设计[5],对其磁场均匀性进行了研究[6-7],对于其结构、原理和优化有着详细的分析[8-9]。而对于需要更高磁场均匀性的场合,可以使用多线圈组结构,科学家们研究了不同线圈组的磁场均匀性,包括三线圈系统的研制[10-12],四线圈系统的设计[13],三维球形线圈[14]研究,并进行更多的改进优化方案[15-17]。正交线圈结构也有相应的阐述[18-19]。由于方形结构在大型设备的制造和焊接过程中比圆形具有更多优势[20-21],因此ITER 组织[1]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在磁场抗扰度试验中推荐了方形结构。
对于ITER 的空间磁场形态主要包括稳态磁场即瞬态变化磁场,需要进行稳态和瞬态磁场测试。
稳态磁场测试用于托卡马克装置周围强磁环境中敏感设备和部件的EMC 测试,也可用于变流器周围敏感设备和部件的测试。其核心是直流磁场感应线圈和直流电源系统。
直流磁场感应线圈主要用于在特定的区域内产生一定强度的均匀磁场。本测试标准参照ITER 组织设计,其磁场均匀性不大于1.4。由于ITER 托卡马克装置周围的磁场高达0.2 T,考虑到未来托卡马克装置的更高参数需求,试验线圈的实际最大试验容量选择为0.5 T。
根据试验的具体要求,需要设计两套试验线圈。第一组2.1 m/0.5 T 线圈可在2.1 m×2.1 m×2.1 m 的立方体空间内产生至少0.5 T 的均匀稳态磁场,磁场均匀性设计指标取1.3。主要用于大型设备和部件的电磁兼容测试。第二组1 m/0.5 T 线圈可在1 m×1 m×1 m 的立方体空间内产生至少0.5 T 的均匀稳态磁场,磁场均匀性设计指标取1.1。除了对小型设备和部件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外,还可以用于某些设备和部件的故障等级测试和故障机理研究。
瞬变磁场测试主要用于托卡马克装置相关敏感设备在等离子体破裂条件下,在强瞬变磁场作用下的电磁兼容性测试。电路如图3 所示。R和L是电感和电阻,R0是能量放电电阻。首先,线圈由电源充电,然后进行放电,会形成较高的di/dt,产生符合要求的磁场变化率。在ITER 托卡马克装置最严重的17 MA/41 ms主破裂期间产生的瞬变磁场为7 T/s,持续时间为41 ms。同样,考虑到装置未来可能更严重的破裂,试验中的磁场变化率选14~30 T/s,并维持50 ms。
图3 直流瞬态磁场测试电路拓扑Fig.3 Circuit topology of DC transient magnetic field test
方形螺线管线圈如图4 所示,线圈平均边长a和线圈轴向高度h以及安匝数为NI。基于理想模型,通过磁场数值计算得到了2.1 m/0.5 T 和1 m/0.5 T条件下磁场均匀度η和总线圈损耗P相对于线圈尺寸(a和h)的分布,如图5 所示。导体电流密度取为J=4 A/mm2。
图4 螺线管线圈结构Fig.4 Solenoid configuration
通过图5 提取线圈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方形螺线管线圈的基本参数Tab.1 Basic parameters of square solenoid coil
图5 磁场均匀性、功率损耗与结构参数的关系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etic field uniformity,power loss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图6 所示为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磁场情况,如图7 所示。对于2.1 m/0.5 T 结构,最小磁场为500.0 mT,最大值为648.2 mT,磁场均匀性为1.296。对于1 m/0.5 T 结构,最小磁场500.0 mT,最大磁场为550.9 mT,磁场均匀性为1.102。
图6 方形螺线管圈的1/4 模型Fig.6 1/4 model of the solenoid coil
图7 测试区域内线圈的磁场分布(1/4)Fig.7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1/4) of the solenoid coil in the test area
三线圈结构如图8 所示。有三组线圈(C1、C0、C−1):边长为a3,两个侧边线圈之间的距离为h3,两侧的安匝数为N31I,中间线圈的安匝数为N30I。侧线圈与中间线圈的匝数比定义为β3,可描述为
图8 三线圈结构Fig.8 Three-coil configuration
式中:
M3−线圈的总安匝数。
最佳磁场均匀性参数之间的关系为[30]
2.1 m/0.5 T 和1 m/0.5 T 下的参数按表2 所示的公式计算,电流不得太大(I≤100 kA)。由于匝数必须为整数,绘制磁场均匀性误差和2.1 m/0.5 T 匝数的分布曲线,如图9 所示。
表2 三线圈的参数Tab.2 Parameters of three-coil
图9 磁场均匀度误差分布Fig.9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field uniformity error
在误差为1 的前提下,通过相同的方法获得了2.1 m/0.5 m/0.5 T 的最小整数圈数N0=7、N1=9 和I=92.0 kA,N0=3、N1=5 和I=97.5 kA。
根据上述线圈结构参数和线圈产生磁场的能力,可以估算不同最小试验磁场下的总线圈重量和总线圈功率损耗。总重量G3和总功率损失P3可表示为
式中:
ρ——导体质量密度(kg/m3);
J——导体电流密度,J=4 A/mm2;
σ——导体电导率(S/m);
V3——总体积(m3)。
采用既有400 mm×60 mm 铝母线,层间绝缘10 mm。
通过计算得到线圈参数,如表3 所示。
表3 方形三线圈的基本参数Tab.3 Basic parameters of square three-coil
基于上述参数,建立图10 所示的仿真模型,以计算磁场分布,如图11 所示。对于2.1 m/0.5 T,最小磁场为500.0 mT,最大值为651.7 mT,磁场均匀性为1.303。对于1 m/0.5 T,最小磁场为500.0 mT,最大磁场为553.4 mT,磁场均匀性为1.107。方形螺线管线圈功耗2.981 MW (2.1 m/0.5 T)和0.651 MW (1 m/0.5 T),对比三线圈结构3.544 MW (2.1 m/0.5 T)和1.084 MW (1 m/0.5 T)在功耗方面更占优势。选择方形螺线管作为最终结构。
图10 三线圈的1/4 模型Fig.10 1/4 model of the three-coil
图11 试验区域内三个线圈的磁场分布(1/4)Fig.11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1/4) of the three coils in the test area
在直流稳态磁场试验中,要求直流电源系统为线圈系统提供稳定可控的直流电流,即需要提供45 kA (2.1 m/0.5 T)和35.6 kA (1 m/0.5 T)两种电流,可使用ITER 现有的直流电源测试平台提供,可输出±55 kA、±1 050 V 的电源,设备参数如表4 所示,可以看出其输出足以满足需求。
表4 ITER 直流电源测试平台的设备参数Tab.4 Equipment parameters of DC power test platform for ITER
基于图3 所示的电路拓扑,假设峰值充电电流为I0,无论换向时间如何,线圈电流可以表示为:
如果线圈的磁场产生效率定义为K,则相应的磁场变化率为:
磁场变化率要求在14 T/s 到30 T/s 之间;也就是说,最大磁场变化率为30 T/s。
如果要求磁场变化率在14 T/s 和30 T/s 之间保持50 ms,则:
(1)2.1 m/0.5 T 线圈
对于2.1 m/0.5 T 线圈,可计算L=5.27 mH、R=1.47 mΩ 和R0=79 mΩ。对于该线圈,其磁场产生效率为K=11.1 mT/kA,I0=177.3 kA,假设能量放电电阻的温升上限设置为80 °C,并采用不锈钢电阻,则相应的线圈储能为82.83 MJ,相应的重量约为2.25 t。试验期间的放电电流波形如图12 所示(假设变流器的输出电压为500 V)。
图12 2.1 m/0.5 的线圈电流、磁场和变化率波形图Fig.12 Waveform diagram of the coil current,magnetic field and change rate of 2.1 m/0.5
(2)1 m/0.5 T 线圈
对于1 m/0.5 T 线圈,可计算L=0.983 mH、R=0.514 mΩ 和R0=14.5 mΩ。对于该线圈,其磁场产生效率为K=14 mT/kA,I0=140.6 kA,相应的线圈储能为9.72 MJ,相应的重量约为0.26 t。试验期间的放电电流波形如图13 所示。
图13 1 m/0.5 的线圈电流、磁场和变化率波形图Fig.13 Waveform diagram of the coil current,magnetic field and change rate of 1 m/0.5
最终的方案如表5 所示。
表5 电源方案Tab.5 Power scheme
聚变装置ITER 相关电气电子设备所需的磁场抗扰度测试系统,分析和设计了方形螺线管线圈系统和方形三线圈系统,并提出相应的了直流电源功率/电流的参数。根据ITER 组织针对设备体积的要求,设计了2.1 m/0.5 T 和1 m/0.5 T 线圈结构,使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计算了最佳结构参数,并对其磁场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功耗较小的方形螺线管为最终结构。同时,分析了直流暂态的功率拓扑,计算了相关参数,为实际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