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斌,杜胜凯,胡化增,邓 建,李一鸣
(1.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000;2.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49)
悬架是客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架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客车操纵稳定性和轮胎的使用寿命等。因此,改善悬架系统性能对提高客车的品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款12 m客车的双横臂独立前悬架为例,采用双轮平行跳动工况进行仿真,利用Insight模块对悬架硬点坐标进行灵敏度分析及优化,为改善悬架系统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该前悬架主要由空气弹簧、上下控制臂、减振器和横向稳定杆组成。本文分析的车辆为满载状态,基本参数如下:前束角0.15°,外倾角0.22°,主销后倾角2.3°,主销内倾角7.5°,轮距2 130 mm,轴距6 200 mm,轮胎自由半径515 mm,轮胎垂向刚度1 059 N/mm,满载前轴荷6 317 kg。所采用的空气弹簧及减振器的特性曲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以上基本参数及悬架硬点坐标、部件的质量、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等,通过ADAMS/Car建立该款车型的双横臂独立前悬架的仿真分析模型如图3所示。
图1 空气弹簧特性曲线
图2 减振器特性曲线
图3 独立前悬架仿真分析模型
采用双轮平行轮跳工况对模型进行仿真,设定仿真步数为100,车轮上、下跳动量均为50 mm(分别记为±50 mm),左右车轮运动方向相同。仿真结束后,在后处理模块查看前轮各参数随轮跳行程的变化曲线,整理得到各参数随轮跳的变化范围,见表1。
表1 双轮平行轮跳仿真结果
车轮跳动时,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影响着车辆的稳态响应及操纵性能。参照文献[5-8]和设计经验,车轮在-50 mm~50 mm范围内跳动时,前轮前束角、外倾角、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的推荐范围分别为(-0.5~0.5)°、(-2~0.5)°、(0~3)°和(7~13)°。表1的仿真结果显示,前束角和外倾角变化范围偏大,超出推荐范围,对客车行驶的操纵稳定性和轮胎磨损都有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该前悬架进行优化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确定前束角和外倾角为优化目标。首先采用全因子设计算法对相关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然后在相关参数的理想范围内,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设计变量。
结合设计要求,经多次仿真分析及悬架布置确定下摆臂外安装点的坐标、下摆臂前安装点的坐标、上摆臂前安装点的坐标、上摆臂前安装点的坐标、上摆臂后安装点的坐标、上摆臂外安装点的坐标6个参数(以下分别称为A~F)作为设计变量,设计变量的变化范围均为±10 mm。
仿真优化策略采用DOE响应面分析法,仿真结束后查看该模型拟合精度指标值(见表2)。表中R2代表回归模型的平方和与原始数据的平方和之比,R2在0~1之间取值,取值越高代表拟合效果越好;R2adj表示回归模型预测值的均方值与原始数据均方值之比,R2adj一般小于R2,如果R2很高而R2adj很低,表明模型有多余的项,应当去掉;P表示拟合模型中无用的表达式项数,P=0意味着所有项均与响应相关,拟合函数中变量的相关响应度很好;R/V表示模型计算值与原始数据点之间的关系,该值越大越好,大于10即可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好。
表2 拟合精度指标
从表2中可看出R2与R2adj的值均大于0.9,R/V的值均大于10,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精度高,符合要求。
各设计变量(参数A~F)对优化目标的影响灵敏度见表3。表3中的正、负值分别代表响应与因子成正比和反比,绝对值越大,表明该参数对于响应的灵敏度越大。
表3 设计变量对优化目标的影响灵敏度 %
在Insight优化界面中,根据设计变量对优化目标灵敏度的大小调节设计变量值,得到优化目标的变化在推荐范围内时的硬点坐标。表4为优化前后设计变量变化对比。
表4 设计变量优化前后对比
根据表4优化后的各硬点坐标,在ADAMS/Car中对模型进行相应调整,再次进行上、下各50 mm的平行跳动工况仿真,结果如表5、图4至图7所示。
表5 双轮平行轮跳优化后仿真结果
图4 前束角对比图5 外倾角对比
图6 内倾角对比图7 后倾角对比
对比表1、表5和图4至图7可知:
1) 理想设计要求:前束角随车轮上跳行程的增加应逐渐减小至负值(微弱变化),随车轮下跳行程的增加应逐渐增大,这将有利于转向稳定。优化后的曲线变化趋势更加合理,前束角的变化范围也减小了0.58°,提升了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并能够降低汽车行驶中轮胎的磨损程度。
2) 一般希望外倾角随车轮上跳行程的增加向负方向变化,随车轮下跳行程的增加向正方向变化,以提升汽车的直线行驶能力。优化后的外倾角曲线变化趋势更为合理,且变化范围减小了0.7°,能够提升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3) 一般希望主销内倾角和后倾角随车轮上跳行程的增加都有增大趋势,随车轮下跳行程的增加都有减小趋势,且变化范围越小越好,以有利于汽车转向回正。优化后的两者曲线变化趋势更为合理,主销内倾角变化范围减小了0.21°,能够改善汽车的低速回正性能;后倾角变化范围减小了0.24°,能够提升汽车高速行驶的转弯回正性能。
综上所述,优化后的各参数变化范围均满足设计推荐要求,且变化趋势更加合理,有利于改善悬架性能。
本文利用ADAMS/Car模块建立了某款12 m大客车双横臂独立前悬架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双轮平行跳动工况仿真;采用ADAMS/Insight模块,对悬架硬点坐标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优化设计,为之后的悬架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