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R模型的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研究

2022-06-29 00:48温赛赛鞠晓慧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森林旅游生态环境

温赛赛 鞠晓慧

摘 要:基于2008—2018年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数据,通过构建森林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实证分析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综合指数保持较高水平增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的趋势,耦合协调水平由濒临失调衰退到良好协调发展的梯度演进,其中2008—2011年为生态超前型,2012—2018年为森林旅游产业超前型,前期黑龙江省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发展森林旅游业,后期利用森林旅游经济效益反哺生态环境,两系统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双系统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是,生态环境综合水平与森林旅游产业水平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是未来推进森林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优质协调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森林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PSR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6-0046-06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增大,森林旅游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1],森林旅游产业也得以迅速发展[2]。但是近些年由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旅游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区域环境污染、区域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区域生物链破坏等问题[3~4]。一味开发森林资源,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对环境的保护,导致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受阻[5],甚至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6],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是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7],如何实现可持续的森林旅游模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相互领域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8]、系统思维法[9]、游客行为模型法[10]、景观生态学法[11]和生态足迹成分法[12]。从研究模型来看,主要有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13]、D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14]以及改进的DPSR(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型[15]和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16]。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位居全国之首,是典型的森林旅游产业示范地[17],其森林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具有复杂性和密切性的特点,因此对该区域森林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研究尤为重要。目前,关于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的研究集中于定性方面[18~19],而定量方面的森林旅游产业研究集中于产品营销与顾客满意度[20~21],对于森林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通过建立森林旅游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参考相关领域文献,选取2008—2018年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实用性、可行性、系统性、可持续性的战略发展方向,为政府制定科学的政策规划,实现高质量的森林旅游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一、数据与方法

(一)森林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PSR框架

Tony Friend & David Rapport首次提出PSR模型,起初用于分析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造成的压力、生态环境的现有水平与人类为恢复生态环境做出的响应或行动之间的关系[22],目前成为生态安全评价中较为常用的评价模型[23~24]。PSR模型中“P”为Pressure,即压力指标,指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即生态环境所具有的壓力;“S”为State,即状态指标,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态环境呈现的状态,这种影响包含着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即压力与响应的共同作用;“R”为Response,即响应指标,指为了防止生态环境的退化,人类做出的预防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响应或行动[25]。PSR模型实质上是系统的因果关系模型,即人类生产生活行为产生了一定的环境压力,原有的自然环境由于这些压力而产生退化的趋势,反过来,人类为了防止环境的退化,又通过各种政策调控预防和恢复环境质量,最终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6~27]。

耦合最初应用于电路中的相互关联,后运用于经济学领域,常用耦合探究两个及两个以上系统的关联程度与发展水平。森林旅游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耦合机制的核心在于利用二者相互限制、相互依存的关联性,找出促进二者良性循环的动态平衡点,获得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森林旅游业规模的扩大不断给生态环境施加压力,当生态环境受到的压力过大时,生态环境状态改变限制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此信息传递给社会、政府和公众,引起响应,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状态获得生态效益,形成生态环境为森林旅游业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森林旅游产业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状态的相互协调的可持续良性循环系统。

(二)指标体系及赋权

通过对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的实地调研,秉持着科学性、必要性、有效性、动态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则,结合森林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建立森林旅游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体系。其中,森林旅游系统可以分为经济增长和发展规模两个子系统。生态环境系统是根据PSR模型建立的,压力、状态和响应三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压力子系统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可持续影响出发,状态子系统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出发,响应子系统是人类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改善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与压力子系统和状态子系统相适应,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三)耦合协调水平的测算方法

根据上文建立的森林旅游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加权法分别测算出森林旅游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用来反映各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公式如下:

f(x)=∑aix′i(1)

g(y)=∑biy′i(2)

其中,f(x)为森林旅游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其中ai即为熵值法确定的第i项指标的权重,x′i即为森林旅游指标体系中第i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同理,g(y)为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其中bi即为熵值法确定的第i项指标的权重,y′i即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中第i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

森林旅游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是确定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重要步骤,其公式如下:

T=αf(x)+βg(y)(3)

C=

(4)

D=(5)

其中,T为两系统耦合模型的综合评价指数,α与β为待定系数,分别为森林旅游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在综合评价指数的权重,且α+β=1,森林旅游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同等重要,在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后赋值α=β=0.5;为了度量森林旅游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紧密性,引入耦合度C,介于0—1之间,耦合度越大,则系统的关联性越高;为避免森林旅游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都在低度发展的状态下而出现高度耦合的可能性,因此引入耦合协调度D,耦合协调度越大,两系统的耦合程度越高,当耦合协调度为1时,达到完全协调状态。

(四)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8—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二、结果与分析

(一)森林旅游与生态环境系统指数分析

通过式(1)与式(2)可以得出黑龙江省2008—2018年森林旅游系统f(x)和生态环境系统g(y)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式(3)可以得出森林旅游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评价指数T,通过式(4)可以得出双系统耦合度C,通过式(5)可以得出双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图1中2008—2018年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系统综合评价指数f(x)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首先,从总体上看,2008—2018年森林旅游产业保持着中高速增长,综合评价指数从2008年的0.0945提升到2018年的0.8949,其间上升了8.47倍;其次,分阶段来看,森林旅游综合评价指数在2008—2011年的增长较快,2011—2015年的增速放缓,2015—2018年再次快速增长。通过梳理黑龙江省旅游政策和有关资料发现,2008—2011年的森林旅游产业稳步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2008年十一届省人大通过的《黑龙江省旅游条例》和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系列文件指导,在维护旅游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交易方面给予了明确的规定;2012年森林旅游产业增速放缓,外部原因是国家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而实行了一系列的紧缩型宏观经济政策,内部原因是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业正在改革迈步于高质量发展;2015年十二届省人大再次对《黑龙江省旅游条例》进行了修正,进一步完善了新时代下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于旅游消费、旅游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了指导意见,这些政策意见的出台为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根据图1中2008—2018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g(y)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首先,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有大幅度上升,这是因为2010年黑龙江省发生了大面积森林病虫害,治理森林病虫害面积比2009年上升了902%,将2010年综合评价指数平滑化处理后便得到合理曲线。其次,将2010年综合评价指数平滑化处理后分阶段来看,2008—2014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缓慢增长,虽然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水平的提高,但是工作废水、废气、粉尘排放量显著增加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2015年以来,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显著增长,新发展理念以及“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新生产力思想的提出,特别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实现天然林全面停伐,生态效益成为林业三大效益之首,为黑龙江省生态建设的稳步前进奠定了基础。

从图1中可以看到,以2011年为临界点,之前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高于森林旅游系统,之后森林旅游系统综合评价指数高于生态环境系统,并逐年拉开差距。这是因为在2011年以前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完善的森林旅游体系,出现森林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高素质人才、旅游宣传不到位等问题。随着黑龙江省政府对森林旅游建设的不断重视和人民群众对森林旅游认知的不断深入,森林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但是发展初期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随着森林中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和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其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破环,导致两者综合评价指数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森林旅游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通过式(8)、式(9)、式(10)的计算得出森林旅游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T,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的数据结果,可以将2008—2018年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进行类型划分。

由表2可见,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是渐进式的增长,但出现了小范围的波动,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0年)。这三年由于森林旅游业的刚刚兴起,正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生态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也在快速增长,但生态环境系统需要时间来适应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因此出现耦合协调度快速增长但水平较低的情况。二是缓慢发展阶段(2010—2015年)。这五年耦合协调水平发展较为缓慢,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阻碍了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森林旅游产业综合指数快速增长,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却有所停滞。三是稳健发展阶段(2015—2018年)。这三年由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高质量森林旅游消费的需求愈加迫切,进一步促进了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此时以天然林全面禁伐為代表的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加大了违法成本,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不断提高,还有“互联网+森林旅游”、大数据景区管理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森林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水平向中高级迈进。

三、结论与讨论

基于2008—2018年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数据,通过构建森林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研究认为:

第一,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综合评价指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呈不同速度的增长,且2015年以来增长更快,以2011年为临界点,之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高于森林旅游综合评价指数,黑龙江省借助优良、天然的生态环境条件发展本省的森林旅游业、提高森林旅游质量和服务水平,之后黑龙江省借助森林旅游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针对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了补偿,但是生态环境仍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要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体系,提升大众生态文明意识,政府也可通过相关财政政策鼓励企业机构的生态行为,给予生态性企业及生态效益较高企业生态补贴或减免税收、租金等优惠政策,带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利用森林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步伐。

第二,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水平逐渐提高,但是2014年以来生态环境压力也在日益增大。目前黑龙江省投入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逐渐增长,响应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上升的幅度大于以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等工业污染为代表的压力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上升幅度,因此带来生态环境状态的改善。更好地提高生态建设水平,一方面继续坚持生态治理资金投入所带来的正效应,另一方面需要减少负效应,提高工业企业准入门槛,对于落后及过剩产能的及时淘汰,严格把控高污染企业准入标准及水、气等排放标准,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数经历了从濒临失调衰退到良好协调发展五个等级的上升,并预测未来仍呈小幅上升的趋势。近年来,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也取得良好成效,但是也存在产业创新性不够、同质化问题突出的问题。森林旅游在于清新怡人的环境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放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對“享受”的标准也在提高,因此森林氧吧、天然温泉、绿色教育、森林康养等带给旅客身心放松的新型发展模式具有很大优势。除此之外,利用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的差异,将森林旅游分为亲子型、康养型、度假型、体验型等不同种类,一方面,进行旅客分流,实行“一型一价”,不同类型不同定价,适应消费群体收入水平,提升森林旅游服务质量和旅客满意度,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节约建设成本,合理利用当地天然资源,提高生态效益。最终实现森林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梳理以往文献发现,目前针对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森林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定量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参考相关领域的文献及研究成果,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情况以及子系统内部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发展协调状况,并为政府制定科学的政策规划,实现高质量的森林旅游发展模式提供参考。但是在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由于数据的缺失性问题,以及历年统计指标口径可能存在差异,造成指标体系可能具有不完善性,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解国营.我国森林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J].南方农业,2020,(6):96-96.

[2]  魏晓霞,任玫玫,尚旭阳.我国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J].林产工业,2016,(7):66-70.

[3]  申亚娟.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02-103.

[4]  孙倩,张冲,宫云飞.基于指标权重分析的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考核评价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7):42-47.

[5]  叶勇,谭博文,宋慧芳.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10):1-10.

[6]  Lee Chien-Chiang,Chen Mei-Ping.Ecological footprint,tourism development,and country risk:International evidenc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1,(279).

[7]  卢志华.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对策[J].现代园艺,2020,(21):85-86.

[8]  张彩红,薛伟,辛颖.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0,(4):769-777.

[9]  Choi Yun Eui,Oh Chi Ok,Chon Jinhyung.Applying the resilience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ecotourism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the Nakdong Estuary,South Korea,2021,(83):104237.

[10]  Dvarskas A.Dynamically linking economic models to ecological condition for coastal zone management:Application to sustainable tourism planning[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7,(1):163-172.

[11]  Filippo Sgroi.Forest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tourism,a combination for the resilience of the landscape and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area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36).

[12]  贾秀红,汪文涛,胡云,孙林山,周欢,乐祥明.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承载力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4):57-62.

[13]  吕添贵,孔安妮,汪立.基于PSR模型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诊断[J].水土保持研究,2021,(2):343-350.

[14]  徐阳阳.水利型旅游景区可持续竞争力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

[15]  穆雪男.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演进过程与岸线、湿地变化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16]  陈秋华,林秀治,修新田.森林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7):159-163.

[17]  郑德胜.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S1):198-205.

[18]  傅晶.论黑龙江林区旅游发展模式[J].学术交流,2011,(10):150-152.

[19]  乐辉.黑龙江省森林旅游文化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28):322.

[20]  孙静.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产品营销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1):75-76.

[21]  王平达,韩宁.黑龙江省森林游憩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互动效果分析[J].林业经济,2016,(10):45-49.

[22]  麦少芝,徐颂军,潘颖君,PSR模型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J].热带地理,2005,(4):317-321.

[23]  冉启英,李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生态安全评价——以新疆为例[J].生态经济,2015,(7):114-117.

[24]  黎家琦,武雪玲,唐诗怡.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下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算法[J].测绘科学,2020,(11):75-83+106.

[25]  熊鸿斌,杨静.跨生态功能区输水管道工程生態环境影响评价[J].人民黄河,2017,(2):69-73.

[26]  毛义伟.长江口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7]  蒋卫国.基于RS和GIS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Study on Dynamic Evolu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Forest Touris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PSR Model

WEN Sai-sai,JU Xiao-hu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forest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8,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empirically analyzed by constructing the PSR(Pressure-State-Response)framework for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forest tourism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Results showed that forest tourism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omprehensive index also kept growing higher levels,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index of slow growth,the fast growth the tendency,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level by the maladjusted to the brink of recession to goo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e evolvement of the gradient which is suitable for ecological type in advance,the 2008—2011,2012—2018 for forest tourism industry,an early use of forest tourism resources endowment develop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using the forest tourism economic benefit feedback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wo system has a high correlation degree,double system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has risen steadily.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level of forest tourism industry,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forest tourism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high qualit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forest tourism;ecological environment;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PSR model

猜你喜欢
森林旅游生态环境
国内外绿化森林资源利用的优秀范例及启示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对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