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颖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古意】
人与自然互相包容
一首《终南别业》,王维将那份超然物外写到了极致。诗人沿着溪水漫步,心随水转,待走到水尽处,就坐下来,静观云卷云舒,与山中的水、天上的云相随相望。全诗在极简的意境中,传神地将人内心豁达淡然的情感传递了出来。即便在繁琐的生活里,人们读到这两句时,也会深深感受到那种远离凡尘、淡看一切世间风云的境界。
【今解】
生命是场美丽的邂逅
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是焦躁不安,抑或失落不平?对“诗佛”王维而言,人生处处有风景,你看天上的云卷云舒,不也是一种风光?无路可走又何妨?“我”干脆就地坐下,静看风云变幻,陶渊明不是说过吗,“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因此无须抱怨焦虑。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
美文赏读
一直都喜欢老人,喜欢安静整洁、笑容慈祥、语气平和、思想深邃的老人。觉得他们是上苍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向人们昭示着成熟的智慧、宽广的包容。
早年的王维工书画,善诗文,对仕途有所希求。二十一岁进士擢第,调太乐丞。三十三岁时张九龄擢其为右拾遗。他对张九龄也是分外敬慕,有“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之句,虽多为后人诟病,却是当时年少气盛,想大展宏图的真实写照。公元736年,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他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热血坚定的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经历安禄山一事后,他看到仕途烦扰艰险,便想超脱尘世。恰逢得到宋之问的辋川别墅,山水胜绝,他便寄居在此,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在此间他认识了道友裴迪,两人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首诗便是写在这个时期。
而关于辋川别墅,他曾多次写诗描绘。
《辋川别业》
不到东山向一年,
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
水上桃花红欲燃。
优娄比丘经论学,
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
相欢语笑衡门前。
这个地方也是他一生的转折,因为这里的秀美风光和结识的道友,终于将心性打磨得淡然了悟,洞彻天地。
人世坐卧行立,不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于是,我们有幸看到,安然的王维在更安然的辋川里,写最安然的诗。
那些誓与红尘同进同退的人,被世俗的颜色迷乱了双眼,被风霜雨雪欺得腰弓背驼,被明枪暗箭伤得体无完肤,才记得怨愤,人生多戏谑,世事太无常。他们感叹着现实的残酷,说功名权力都是金钱的游戏,自诩可以经得起流年,可以只当是品饮苦茶,却不知在这些追逐和失落中,他们早已迷失。更多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一件事苦苦追寻,期盼着梦想成真的那天,待到最后头破血流地缩回原点,才想起不如放下。然而,一句言语,一次离别,一点忽视,一点凉薄,便又撩拨得他们坐卧难安,食不知味。
人生不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逃亡,不是遇见失意便要转头、经受煎熬便求抚慰。真正的隐者,是平和广纳的。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说的便是那颗开放接纳且又淡定平和的心。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们总是一直往前走,越走越远,越走越快,许多珍贵的东西就这样被落在身后了。生命需要一個端详的姿态,不妨试着慢下来。慢下来看水,水消失了,而山岭上白云涌动,原来是水化成了云。无论哪一种绝境,都会有它存在的意义,只有你静静地听,才能懂得它要告诉你的道理。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存在穷途末路一说,关键是看那个人,有没有等待柳暗花明的耐心。
多少渺小的生命在时光中零落成泥,了无痕迹,就如水泡,“噗”的一声,消散成无数细小的分子,即便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天地间,本尊也无处可寻了。每个生命都是不可重复的,每段时光都是不可逆的,这么想想,人的一生是一件多么辉煌的事情。如果有一种温暖,能穿过荒凉的大地,穿过凉薄的人心,直抵不灭的灵魂,让下一次的生命纯善敦实,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王维后半生追求圆融之境,没有人知道他最终是否悟道。只是临终时的那种清醒明悟和洒然坐逝,让人不禁有所希冀。
你听,那暮时的钟声,在红尘深处响起,是挽留,是送别,抑或无悲无喜。你偶然得闻,便觉如淬身心。其实说到底,生命是场美丽的邂逅,所有的相遇都是注定的重逢。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摘自中国出版集团 现代出版社《枕上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