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博
“好了,不早了,我要睡觉了。”她话音刚落,就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听筒那边传来笑声,不过又接下她的话:“好的,早点休息。”说完,他抬手准备按下挂断键。
“等一下!”她连忙在电话这头大声制止。
“怎么了?”
电话这头突然安静了下来,不久,她又小心翼翼地发出声:“把电话放在窗边一会儿好吗?就一会儿,我想听听湖的声音。”她听见电话那头的他将窗户打开,窗户外肯定就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湖泊,在月光下如同碧绿色的大理石桌面。他将听筒凑到窗口,她听见了哗哗的风声,风拂过湖面,隐约浮现出水波的荡漾声,风铃般清脆。她将电话放在床头,不知不觉就伴着电话那头的湖水声睡着了……
第二天,在学校上课时,她脑海里总是浅浅响起昨晚的风声与水声,像是被藤蔓缠住了一般。上地理课时,老师翻出了一张湖泊的图片,她定睛一看,呆在了原地,平静的湖面如同碧绿色的大理石桌面,水天一色,白云浮在水面上,映着点点光斑,这不正是她梦中的那片月光下的湖泊吗?“这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老师一开口,她脑海里便又响起了电话那头的声音,青海离自己的家应该很远吧。但昨夜,她好似就站在青海湖边,感受晚风从指尖穿过。
……
又到了夜间,她迫不及待地拨通了他的号码。
电话响了两声,便接通了。还没等他开口,她便兴奋地说:“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青海湖的照片,好漂亮啊!我感觉我好像真的到过那里一样……”
电话那头没有回应,但仍能清晰地听见听筒那头他沉重的呼吸声,像是喘不上来气,于是她又追问:“你到底在哪儿啊,你那儿的湖有青海湖漂亮吗……”
终于,听筒那边传来了熟悉的笑声,给了一个令她惊讶的回答:“我在西宁。”
一瞬间,她恍然明白为何他走之前带走了一箱的棉服,明白为何他说上班路上很空旷,明白为何他每次通话都是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好了,不早了,我要睡觉了。”她依然这样说道。
“嗯,早点休息。”说完,他抬手准备挂断电话。
“等一下!”她又大声制止住了他。
“今晚又想听湖水声吗?”他又笑了笑。
电话这头突然安静了下来,沉默了许久,她最终还是把话说出了口——
“爸爸,我想你了!”
说完,她便立即挂掉了电话,抬手抹去眼角的泪水。
她,是我;他,是我的父亲。
今天,是父亲去青海工作的整整一周年;而美丽的青海湖,距离我与家整整一千八百五十七公里。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指导教师:张宇
[吉吉工作室][ JIJIGONGZUOSHI]
所爱隔山海,但一份浓浓的思念,顺着电话线来回传递着。第三人称的使用,让这篇文章如同一部“微电影”,镜头中,有一片梦幻般的大湖。在电话线里,“她”感受到了湖的景象:风拂过湖面,隐约浮现出水波的荡漾声,如风铃般清脆。水天一色,白云浮在水面上,湖畔輕柔的风声伴她入眠……小作者在开头巧设悬念,直到篇末,才揭晓两位主人公的关系,父女之间必然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不然,就凭电话线里的风声,又怎能对着课堂上的图片猜出“我好像到过那里”。电话中的语句平平淡淡,“我”对父亲的思念却像大海一样澎湃热烈。同样,风儿吹不走在外工作者的孤寂,父亲来自湖边的凝望也是一样的纯粹、执着。小作者并没有因为离别而顾影自怜,仅仅一句“我想你了”便挂断了电话,但眼角的泪水,结尾的“一周年”,和“一千八百五十七公里”的距离都透出了思念的真切——再遥远的距离,也无法阻挡她的思念与牵挂,那片月光下的湖和湖畔等待的人,都被她安放在充满爱和温暖的心里,任时光飞逝,思念永远在!
【适用文题】连接彼此的爱;距离阻挡不住____;远与近…… (小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