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2022-06-29 19:32张虎强
旅游纵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张虎强

摘 要:本文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概述、发展现状、有效对策3个方面进行简要叙述,提出注重开发环节的保护,合理规划内部功能;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坚持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等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一、生态旅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概述

生态旅游管理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对自然风景区或其他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线路实行以生态系统保护为目标的管理决策过程。可持续发展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管理相适应,是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准则。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现状

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生活的充足富裕,追求更高层次精神享受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把生态旅游作为休闲娱乐、康养出行的目标首选,早已成为人们的社会共识,可推动旅游业快速稳定发展。

然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观光活动,由于人流车流大量进入对保护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人为干扰破坏,因此发展旅游经济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旅游业发展,相关部门实行了一系列态旅游管理政策。虽然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制定了生态旅游管理规范,但是由于各种现实原因,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一)管理环节混乱

现阶段,管理环节混乱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不仅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还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一方面,各地政府主导下的管理部门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盲目进行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业,破坏了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性、自然性、协调性和整体性,忽视了自然保护区蕴含的巨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和规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再加上管理规范的缺失,管理人员缺乏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据,进一步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性欠缺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涉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3个环节,所以要想实现三者的融合就需要一定的科学手段。但是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三者的融合还缺乏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落实。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结构较为复杂,具有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相关环境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动植物的生长需要[2]。当下旅游业重经济轻生态,部分地区甚至没有在进行充分调研评估的基础上就进行盲目作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相关人员兼顾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保障当地的环境,但是现阶段自然保护区在旅游业的开发环节却忽视了对游客行为的限制,出现了如盲目喂养动物、随意触碰植被等行为,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环境。

(三)相关制度欠缺

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保护区和旅游业的发展极为迅速,而自然保护区作为环境优美、生态种类丰富的环境,就成为现阶段旅游业开展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针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发展起步较晚,再加上现阶段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各不相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就导致现阶段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较为混乱,各地标准不一,严重影响了二者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借助制度的约束力,实现对管理人员和游客等行为的规范。

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开发环节的保护,合理规划内部功能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业开发环节,需要在保证自身环境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二者协调发展。一方面,相关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在规划的过程中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地形,尽量在不影响其原本地貌的前提下进行旅游业的规划。另外,也要尽量避免高强度的开发,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开挖土方工程动等,禁止大拆大建旅游配套实施。另一方面,规划环节要科学区划景区功能区,各功能区配置要求合理、适用、满足游憩活动之需,然后进行合理开发。例如,根据游客兴趣划分为儿童区、服务区及自然区,根據动植物生长习性和分布区域划分各种动物区等。保护核心区禁止各种资源的开发活动、游人和车进入,尽量保证其原始自然性[3]。同时,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应该与旅游行业市场做好密切衔接,通过前期调研的方式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的看法和个性化需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旅游项目内容的可接受度。为了降低对自然保护区环境的影响,还应在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了解不同开发行为对周围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以便在开发工作中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降低人类活动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干扰。

(二)完善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机制

要在规划前针对自然保护区的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动植物资源进行详细的实际调查,紧密结合现实环境状况与旅游需求特点进行规划。规划过程不能千篇一律,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进行管理规范的确定。立法工作是法治化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应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掌握在过往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在对其进行优化时保持客观性原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高法律法规的可行性,防止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形式化问题。无论是在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中,还是在游客管理中,都应该遵循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55CBD4C4-FD6B-478B-8ED3-3F259211B5BE

管理体制建设也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应以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提高管理工作实效性,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统一管理模式下,应做好分工,提高各个部门与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解决传统工作中的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问题,为生态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还要增进农业部门、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和林业部门等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确保主管机构运行顺畅,加快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及时针对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实施评估,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情况,在共享机制下提高主管机构的运行效率。

(三)坚持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阶段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需要相关人员遵循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首先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二者和谐发展,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形成生态环境和旅游經济双向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应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解决传统模式下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真正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强化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在生态旅游模式开发中全面了解游客的实际需求,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整个旅游项目的开发中,解决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其次是经济主导与生态基础相结合的原则,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进行保护,二者同等重要,要相互协调,形成经济主导与生态基础有机结合的良性管理体制。再次是坚持生态安全性原则,旅游业的规划应该在原有的生态基础上,保证其再生能力[4]。了解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真正做到生态保护为先,同时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然保护区的长效发展动力。要认识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协同及影响关系,做好动态平衡工作,共同构建特色化的生态旅游体系。认识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性,实现子系统之间的密切协调,从长远角度出发重新评估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增强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四)提升管理人员生态保护意识,加大管理机构的管理力度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的概念,部分管理人员对其的认知程度不高,导致自然保护区在未来发展中遇到较大的阻力。为此,应积极开展专业化培训,帮助管理人员全面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转变管理理念和方法,真正增强本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活力。积极在内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微信、微博和短视频平台等,使管理人员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方针,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摆脱传统模式的限制,明确中长期和短期建设、管理目标,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聘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帮助管理人员解决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使其更加系统化地学习旅游学、生态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因此应以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为重点,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引入先进的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构建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方便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交流与沟通,达到实时化管控的目的,防止在开发建设和实际运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旅游人员的管理工作中,可以借助先进的监控系统实现远程化管理,有效减少不文明行为,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增进与生态学、旅游学领域相关专家的交流互动,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结合自然保护区的特色资源和旅游产业布局特点等,构建全新的生态旅游体系。

(五)规范游客行为,合理控制游客量

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在增长,在游客人数不断提升的趋势下,应规范游客行为,防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行为。在进入旅游区域前,应通过知识问答比赛和科普活动等,帮助游客掌握更多旅游安全知识和生态保护知识,并为游客提供相应的奖励,提高游客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辅助设施的建设,也可以强化对游客的引导,包括信息中心和生态展览馆等,有利于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掌握更多的生态知识,在体现旅游项目特色的同时,提升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在旅游旺季,游客数量较多,为了降低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应该采取合理的分流措施,做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平衡,避免追求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要针对预约情况,控制不同时间段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游客数量,尤其是在野生动物的繁殖期,应尽可能避免游客活动对其造成的影响。还要制定自然保护区游客管理条例,明确游客的活动范围,由管理人员讲解旅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六)构建协同机制

社区管理模式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最大程度解决管理盲目问题,拓展管理工作的范围和深度,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协同机制构建中,应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作用,提高其参与热情,尤其是要在项目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避免损害居民利益。在经营管理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管理的作用,在协同管理中强化监督效果,防止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注重对社区居民的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在开发、经营和管理工作中提高保护力度。同时,还应构建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居民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参与主动性,避免利益分配不均而引发矛盾问题。

五、结语

自然保护区凭借优美的环境成为旅游业的发展重点。但是在实际的规划环节,由于制度法律、人员意识等方面的欠缺,对生态保护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了持续发展远景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完善法律及遵循基本原则等手段,在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和可持续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艳芳.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J].绿色科技,2019(1):217-218.

[2] 杨风英,宋伯为,王汝清,等.山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56-159.

[3] 潘金瓶,吴承照.基于生态旅游的保护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C]//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上册)/上海: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2012.

[4] 付仕伦,谢宝元,焦丽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黑龙江乌伊岭自然保护区为例[J].管理观察,2008(7):21-23.

[5] 沈庆仲,苏海萍,胡天祥,等.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1(2):123-127.55CBD4C4-FD6B-478B-8ED3-3F259211B5BE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