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2022-06-29 18:50:24陈文瑛
美术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笔墨中国画优化

随着文化复兴成为时代风尚,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也日益为广大群众所认识和接受。而大学的美术专业课程的中国画教学,如何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革,就成为中国画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解放思想,恢复文化自信

近一个多世纪的东西文化碰撞,在中国画教学领域,一直采取的是“借助西方的科学思想来改造中国画和中国画教育”,反映在教学中,长期以来,中国画专业学生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素描、速写,乃至熟悉西方美术理论等,无论教师和学生都会不自觉地以西方美术标准来审视、审读中国画。这种鸠占鹊巢、削足适履式的思想潜意识,不仅会破坏中国画自有的意境美,更有可能催生东不东、西不西,没有什么生命力的作品,根本担负不起文化复兴的伟大重任。

对于中国画的认识缺失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危机,对于传统文化的不信任和敌视有太多的时代因素,但恢复民族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成为时代风气之后,中国画教学如果还刻舟求剑,固步自封,显然也是不合时宜的。所以,中国画教学改革首先应该是思想领域的改革,是艺术审美的重新调整。中国画教师和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要坚持中国画就采用中国画的审美,西方艺术就采用西方的艺术审美,不要混搭,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文艺繁荣。

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就是需要保持一定的教学时间,讲解和明确诸如“谢赫六法”这类传统艺术审美标准,使之成为中国画教师和学生共同认可和贯彻的专业审美知识,让中国画归于中国画,打破西方美术思想一统天下的僵化思维。

二、坚持用笔,保持国画特色

没有笔墨,中国画就无从谈起,笔墨是构成中国画艺术审美的前提条件。什么是笔墨?这是一个很具体却在教学领域长期被刻意忽视的问题。所以,中国画教学课程的改革必须要触及笔墨认识和笔墨训练。

笔不仅仅是勾勒,墨不仅仅是皴染,二者互相兼容,又各具特色,同时,每个时代,乃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笔墨特点,反映出不同的笔墨性情。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即在于此,繁华若星光璀璨,令人流连忘返。对笔墨的认识和体会来自于不断的笔墨训练,相关的中国画课程主要是临摹课。所以,相应的优化和改革也来自于此。基本方针有两个,一是坚持写,二是坚持学“老师的老师”。

坚持写是要求学生用书写的方式训练线条,不要描和涂抹,这就需要在临摹课上多学习传统经典,比如李唐、唐寅、周臣等人的作品,强化线条的书写性。“学老师的老师”则是要求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作品当作临摹对象让学生们学习,而是要选择古代艺术经典,培养学生对笔墨传承的纵向了解。要明确尊重古人的笔墨经验,其实就是尊重文化传统,没有历史感的中国画教学会失去文化底蕴的加持,最终显得生机匮乏,面目苍白。

三、积极写生,培养艺术风格

千人一面,是中国画为人所诟病的一个因素,古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行万里路,虽然限于社会环境,他们没有我们如今的交通便利,但一样将写生作为增进笔墨认识、丰富笔墨变化的主要方式。所以,中国画教学从来不是藏在书斋里的学问,写生也是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但是,写生不能成为对景速写、素描,不是画得像,也不是要画得不像,而是要融合我和自然为一体,寓意于物,然后意在笔先、落笔成文。所以,写生领域的教学改革方向同样有两个方面:一是打破固有的写生方式,以意会为主,尽量不对景写生,而是多看多思之后,再进行回忆性的写生。这样能尽最大可能地消除不重要的景物干擾,让学生们把印象最深的部分记录下来。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是打破了照相机式的记录,优化大脑的记忆,更利于学生用写的方式记录景物。二是熟悉传统绘画的构图规律之后,进行创造性的写生,不仅仅是原景物的描述,更是不同景物的混搭,无中生有的配搭,这都是写生课需要提升优化的部分。

对景写生的时候,要强调生,不仅仅是生物,更是生命力,生动活泼的天性,它需要学生放松自己的思想束缚,让精神自由徜徉在自然之中,如此才能体会生机所在,譬如古代恽寿平最注重写生,他的写生写的不仅只是形态,还有对象的生机活力。所以,对景写生不要强调像,而要强调神韵的体会。

四、真诚创作,坚持自我实践

一切中国画的教学,目的皆是为了让学生能以高明的技法创作出极具价值的作品。所以,创作实践是中国画教学的终点,也是学生中国画学习的起点,从此,他们将拥有自己的笔墨语言,创造自己的艺术世界。

很多学生在临摹写生阶段,都有非常好的作品,但到了自我创作实践的时候,就显得不自信,缺乏想象力。所以,相关实践创作类的课程改革和优化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学生永远不会自己走路,不能成才。主要体现在要真诚,对于文化传统的信仰和归属要真心实意,不能朝秦暮楚。中国画就是文化传统的文艺样式,不要掺杂其他因素,它的纯粹性来自于画家的真诚。

学生们的创作实践往往会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干扰,比如社会风向、教师的偏好、市场的侧重等,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要在课程中帮助学生排除。在这个领域,其实教师的作用最多在于心理辅导,不建议过多干扰学生们的自我创作。总之,创作实践是非常自我的事情,要尊重艺术的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其实,中国画的教学改革和优化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教师队伍的素养提升、课程时间的调整、书法理论课的增设、学生录取的方式等,但很多都是领导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画教师,我只能在已定的课程安排中,提出一些很具体的优化和改革意见,又因为限于篇幅,只能蜻蜓点水,但即使如此,相信会者也能有所领悟。至于不到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陈文瑛

现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济南、桂林、深圳、成都、莱芜等市举办“斯文在焉”系列联展。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CF306BAB-6970-4145-BBD0-ACACAE942FAF

猜你喜欢
笔墨中国画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 06:20:14
中国画
华夏文化(2021年3期)2021-11-04 04:46:34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笔墨童年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16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08
《远方》中国画
吐鲁番(2019年3期)2020-01-01 07:42:04
笔墨厨神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海燕(2017年2期)2017-03-18 05: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