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燕
(中共凉山州委党校,四川 西昌 615000)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不仅可以激励人们奋进拼搏,更是坚定文化自信、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精神依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境内红色文化点多面广、内容丰富,资源类型自成系统,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难得的宝贵资源,也是激发人们奋进拼搏的催化剂和营养剂。 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决策部署,加强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积极主动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对推动凉山州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旅游强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
凉山州不可移动红色文化资源主要以红军长征遗迹为主,也有革命遗址和革命建筑,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5 处,涉及10 个县(市),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 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9处。 目前已进行展览展示利用的革命旧址有7 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西昌纪念馆,丁佑君烈士陵园及牺牲处,边家祠红军驻地及红军井,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会理会议纪念地。
凉山州可移动革命文物主要包括武器、标语和红军使用过的物品等共计578 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3 件、三级文物139 件、一般文物435 件。
凉山州高度重视红色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支持,投入1 747 万元用于对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彝海结盟遗址、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碑、会理会议会址、毛泽东接见彝族代表处等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本体保护、环境整治、三防项目及其展示利用;投入2 584 万元用于建设革命纪念馆1 处(红色冕宁纪念馆),举办红军过凉山主题展览130 余次,征集革命文物153件套,修复革命文物100 多件套。
因修建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将被淹没,为保护好这一重要革命遗址,四川省文物局受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和四川省移民局委托,启动了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的保护工作,目前保护工程已经实施完成。 会理市委、市政府为加强对该遗址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把皎平渡革命遗址创建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的规划。
为了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作用,凉山州目前建有会理市红军长征纪念馆、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彝海结盟纪念馆、红色冕宁纪念馆、西昌知青博物馆等5 家红色文化主题博物馆、纪念馆,同时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内设置有红色文化主题展厅、展台。 其中会理市红军长征纪念馆和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彝海结盟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凉山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凉山州廉政教育基地”等。 全州6 家有红色文化内容的博物馆、纪念馆均向公众免费开放,年均接待游客170 万人次。 自国家红色旅游工程启动以来,会理市被列入全国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皎平渡渡口遗址、会理会议遗址、会理红军长征纪念馆、彝海结盟遗址和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名录,会理会议纪念地、冕宁彝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西昌知青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
目前凉山州内已进行展览、展示、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如下:
1.丁佑君烈士陵园及牺牲处。 2020 年完成展厅展陈与园区设施设备提升改造。 同年,通过配合佑君小学的扩建项目,打造以丁佑君烈士陵园为主的红色旅游景区。 至2021 年8 月,佑君镇政府已将周边住户搬迁,周围遮挡建筑均已拆除。
2.礼州会议旧址。 2021 年,围绕“礼州会议”为中心,打造礼州会议展馆,构建礼州会议旧址“A级”景区。 现阶段,礼州红军长征会议旧址陈列馆及周边部分打造工程已完成,陈列馆已于2021 年7月2 日正式开馆。
3.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 1980 年7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1994 年,皎平渡建起了连接川滇两省的皎平渡大桥。 2019 年因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该遗址主体全部进行水下封固保护,现已被全部淹没。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以水上异地复建,模拟恢复原址风貌的形式进行展示,现遗址异地复建工程已经完成,该地历史风貌的模拟恢复将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4A级”景区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提升。 2011 年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公布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会理会议纪念地。 会理会议会址是国家规划的100 个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包括纪念广场、会议旧址和游客中心。 2006 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根据《会理会议纪念地旅游规划》,2007 年建成纪念碑和纪念广场,2017 年完成景区道路的建设和改造,2019 年完成游客中心、草棚子、观景平台、景观标志等。2011 年会理会议纪念地公布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5.景庄庙红军攻城指挥部旧址。 景庄庙红军攻城指挥部旧址位于会理市第一中学内,因早年就拆除了门窗和板墙,故2016 年11 月学校对该建筑进行全面修缮,当时仅对主体墙、屋面和梁架进行了修缮,未完全恢复原貌。 景庄庙红军攻城指挥部旧址于2010 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6.彝海结盟纪念地。 彝海结盟纪念地是全国100 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包括“彝海胜地”牌坊、“彝海结盟纪念碑”“彝海结盟纪念馆”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等。1980 年7 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 年3 月,冕宁县集中各部门专家意见进行改展,提炼文字内容,增加现代化声、光、电等展陈手段,全面提升展陈效果。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以下简称分院)自2020 年底成立后,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党史党性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截至2021 年底,共承接州内外培训班近200 期,培训超出1 万人次,制作了《启航》《彝海结盟开通道 迅速北上过凉山》等音频、视频资料和宣传片,公开出版了《红军长征在凉山》《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精品教案——凉山篇》等专著和特色教材。 同时,结合红色文化进学校、进社区开展专题的党史学习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风廉政、党性及科普教育活动,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取得了显著成效。
7.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 又称“长征时毛主席接见彝族代表处”,1980 年7 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主要展出了毛泽东在冕宁时接见彝族代表和地下党代表时用过的革命文物,红军用过的枪支、餐具和衣物等,展览中使用原件文物百余件是省、州、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宣传民族政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国家红色旅游工程启动后,该处被列入全国100 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凉山州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分布相对集中。 在长征时期,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使得凉山州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不同于井冈山、延安、遵义等地的特殊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过凉山历时28 天,贯穿凉山全境,其间纵横驰骋会理、西昌、冕宁等10 县市,占凉山州17 个县市的一半以上,总行程1 000 余里,为红军25 000里长征总行程的6.8%,是红军长征总行程市州当中最长征程的地区之一,凉山各族子弟加入红军近8 000 人,在全国全省也是十分少见的。 其间,发生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 尤其是彝海结盟重大史实,是红军长征途中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典范,体现了永恒的民族团结主题,是其他同类红色旅游资源没法替代的。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5 年)》“凉山州红色旅游资源丰度一览表”指出,在红色旅游资源对应的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3 个主类中,凉山州全部拥有3 个主类,拥有率占100%;亚类10 个,占93.5%;基本类型45 个,占59.2%(表1)。
表1 凉山州红色旅游资源丰度一览表
凉山州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 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除海洋景观外,山景、水景、地景、生景、气景样样俱全。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人文旅游资源更加丰富独特,两大风情(彝族风情和摩梭人风情)、一大科技(航天高科技)是凉山人文旅游资源精华,对世人有着不可替代的或独具魅力的吸引力。 被誉为母系社会最后一块活化石的泸沽湖畔摩梭风情和社会遗风,神秘而唯一,为世人所神往。 木里的藏民族风情是“香格里拉”的文化核心。 此外,凉山还居住着回、傈僳等少数民族,其文化风情各具特色。 许多红色旅游景区或景点处于风景优美之地,使得游客不仅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而且能够观赏到秀丽的山水景观和体验到独特的民风民俗。红色旅游资源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优美的自然风光、高科技的航天文化交相辉映,互为衬托,构成了凉山州多层次、多元化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例如,“彝海结盟”所在地彝海和会理会议纪念地于2019 年被批准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省级名胜风景区彝海景区,终年碧波粼粼,清澈如镜,完全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这些都为凉山州的红色旅游资源注入了深厚的文化精神,为凉山州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和持久的动力源泉。
1.统筹规划滞后,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较薄弱,缺乏整体和全面的保护利用联动机制。 截至目前凉山州还没有编制出最新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或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现有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5)》无论从编制年限,还是从内容等方面,已经滞后于当下国家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凉山州委州政府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大力凸显凉山的彝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对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和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还没有从历史维度和战略格局进行顶层设计,导致社会关注度和美誉度明显不足。
3.凉山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偏重重大事件发生地,对全面普查的重视力度不够,一来造成遗产资源名录和专题数据库还存在较大缺失和疏漏,二来造成红色文化资源分割分散,无法形成一个全面统一的红色长廊,导致凉山州红色文化资源缺乏完整性和连续性。
4.已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料信息缺乏系统完善的全面梳理和整合,更没有形成可供查阅和研究的共享信息平台,对当地红色文化传承研究和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凉山州红色景区包括安宁河沿线和彝区两个部分。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凉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安宁河沿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已经成为当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及文化旅游的热点,如冕宁的彝海结盟遗址、会理的会理会议纪念地。 但由于历史原因,彝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还未提上议事日程,红色旅游发展从顶层设计到操作实施尚处在起步阶段,一是缺乏经营主体和运营经费,二是发展规模和层次水平都严重不足,使得一部分历史价值较高的红色遗迹遗址还未纳入保护利用体系,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如普格的红军树、喜德的小相岭九盘营遗址、甘洛的大树堡等革命遗迹遗址,因年久失修,变得残破不全,难以展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保护和修复任务紧迫且难度大,加之各地在开发利用上各自为政,景点之间规划路线不系统、一体化的配套设施和要素不完善,讲解内容与参观方式单调,缺乏鲜活度等,造成凉山境内各县市旅游产品高度相似,在形式上多以纪念碑、雕塑、纪念馆、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表现形式出现,同质化现象突出,举办的活动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缺乏各自独有的红色文化特色,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因此,除了节假日及党建活动日之外,平时到景点的游客较少,游客重游率低,缺乏社会美誉度和广泛的社会吸引力。
1.红色资源保护开发的智力支撑比较薄弱,没有形成更多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原产地域”特色凸显不足。 如彝海结盟发生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炼出相关精神。 另外,目前凉山州除了歌剧《彝红》《听见索玛》,还没有更多的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或文化产品。
2.政府投入不平衡,对重大事件发生地的保护利用较好,对其他遗迹遗址的保护利用较差,甚至有的县市没有按照规定制定保护利用方案,没有配备相关管理机构和人员,导致红色文化资源抢救性保护问题十分紧迫。
3.文旅融合复合型人才和产业经营人才匮乏。红色文化传承研究和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底气不足。 目前凉山州从事红色文化传承研究的人才主要以党史研究室、文管所、史志办的工作人员为主,数量极为有限,而且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研讨交流。 此外,全州各个红色遗迹遗址、革命场馆的讲解员,也是数量有限,力量薄弱,专业化水平低,完全不能承担起新时代面向群众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重任。 以革命老区冕宁为例,在2021 年3 月份招考到1 名正式讲解员之前,全县没有一个从事红色讲解工作的专门人员,县文管所的5 名讲解员都是临聘人员,流动性极大。 会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体育旅游局没有专门的旅游股,旅游产业开发中心仅有5 个事业编制,实际从业人员仅4 人,难以有效开展相关旅游工作。
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凉山段建设,将凉山州红色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建立“红军长征+新时代长征”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如冕宁建立以民族团结为核心的情深意长结盟路,会理建立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核心的统一思想北进路,昭觉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核心建立脱贫攻坚暖心路等。
以红军长征过凉山路线和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考察脱贫攻坚路线为区域布局,确立会理、冕宁、德昌、西昌、会东、宁南、普格、喜德、越西、甘洛、昭觉9 县2 市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立健全示范区推动工作机制,整合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对旅游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政策法规、文明素质进行全方位和系统化的提档升级,助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例如,改造当地文化馆、图书馆、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等基础条件,加快补齐重大文化设施短板;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完善智慧文旅、交通标识、旅游厕所等服务配套和特色街区(夜市)、文化展演、休闲娱乐、精品酒店(民宿)等消费配套,提升文旅消费水平;培养、引进一批文化演艺、创意、设计、传播和旅游管理、规划、导游等人才队伍,打造文旅人才高地。
在红色旅游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当下,要深化州内各景区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优化管理层人才结构,畅通渠道,吸收培养一批熟悉规划设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加强红色旅游讲解员、导游员分级分期培训,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知识丰富的红色旅游景区导览队伍。 开展红色旅游志愿服务,组织当地尤其是革命老区比如冕宁等地的老干部、老模范、老专家等开展义务讲解,鼓励大学生在假期义务开展志愿讲解服务,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 州、县文旅等相关部门要主动对接西昌学院、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提供实习岗位、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等方式,支持凉山的旅游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还可以当地高校的旅游学院、旅游系为基地,建立红色旅游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助力当地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以长征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为核心主题,运用信息化手段,举办具有自身特色的主题、专题展览,通过凉山州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全省、全国进行巡展或巡演,扩大凉山红色旅游知名度;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名义,举办以长征精神、航天精神、水电精神等为主题的全省、全国性论坛,借力知名专家的宣传推介,提升凉山红色旅游美誉度。
一是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如会理市紧紧围绕“巧渡金沙江”和“会理会议”两大史实,重点打造长征主题国家文化公园,在完成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复建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景庄庙红军攻城指挥部旧址、狮子山隘口战场遗址、孔开先烈士墓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将会理红军长征革命历史遗迹打造为深度体验红色文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二是整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挥整体效益。 州内各县市可采取就近原则,与周边1~2 个县市合作,整合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共建共联,打造精品线路。 如冕宁、西昌、德昌可打破地域界限,联合打造以“军民鱼水一家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活动,喜德、越西可联合打造“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活动;昭觉、布拖可联合打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活动;此外,凉山还可与雅安、甘孜、阿坝、遵义等进行跨区域交流合作,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发展本区域内的红色旅游产业,实现跨区域平衡发展。 三是实现区域内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的整合,推动红色旅游深度发展。 如西昌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演出剧目包括《彝红》《听见索玛》等),《阿惹妞》实景演出,以国家级邛海湿地公园为基点打造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吸引新人选择到西昌旅游的同时就地“领证”等。 四是整合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西昌礼州镇田坝村以红色旅游开发为主,走上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奏响了乡村振兴“奋进曲”。
紧扣“红军长征+新时代长征”主线,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提高红色旅游识别度。 如结合凉山州彝族传统节庆和彝族毕摩、彝族口弦等非遗文化,在已有《彝红》《听见索玛》等产品基础上,鼓励扶持创作更多成本低、质量高、可持续的小型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等艺术作品;开发以航天精神、水电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为主题,同时结合民族团结、凉山民俗文化的红色文创产品,并应用微博、微信、小视频、抖音等方式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