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

2022-06-28 11:40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语篇笔者意义

赵 晋|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指出,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1]。听说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当前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为核心,忽视了对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是学习活动间缺少关联,呈碎片化状态;三是学习活动单一,缺少层次感,以操练新词和目标语言为主[2]。

逆向设计是一种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结果,再明确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的教学设计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迁移[3]。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在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基于学情设计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并据此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听说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开展基于逆向设计的教学。

一、依据课程标准,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义教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教师不仅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还要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4]。第六单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围绕“传说和故事”话题,重点训练学生“讲故事”这一语言目标,讲述并谈论中西方的寓言故事。学生通过故事学习语言知识,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第六单元Section A的听说部分各语篇的类型、主题、内容和主题意义如表1所示。

二、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确定基本问题,设计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

逆向设计以学生的“理解”为最终目标。对基本问题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实现对单元主题的持久理解[5]。

(一)确定基本问题

第六单元聚焦发展学生讲故事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故事内涵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形成理解故事意义的文化意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后需要产生的持久理解为“Storytelling and discussing can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s and make them apply morals to real life.”。为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理解,笔者将“讲故事”这一语言目标分为梳理故事、分析故事、理解故事三个层次,并设置了与之相对应的四个基本问题(详见表2)。这四个基本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所学学科知识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和时代背景思考故事意义,进而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

(二)设计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

《义教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各教学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教师要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评等方面的内涵和要求,建立相互间的关联,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定评,使评价镶嵌于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6]。有效的评估不是一张“快照”,它更像是收集了点点滴滴的“相簿”[7]。逆向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收集多样的评估证据来检验预期结果是否达成。评估证据可以是师生互动时的提问、点评,也可以是练习任务,还可以是基于师生共同制订的评价标准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据此,笔者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

表1 听说部分各语篇的类型、主题、内容和主题意义

表2 “讲故事”语言目标的三个层次和四个基本问题

三、基于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开展教学活动

《义教新课标》倡导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关联递进、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及与目标对接的评价活动。评价活动要贯穿教与学始终,注重考查学习结束时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对个人观点和态度有理有据的表达,体现正确的价值观,确保达成课程目标[8]。笔者依据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以表现性任务活动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学情,整体设计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活动(如图1 所示),并确保活动的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中国北盘江大桥纪录片,激活学生对山区交通不便的感知与注意,进而引出愚公移山的故事。然后,笔者提出问题“If you were the journalist who shows interest in Yu Gong’s story,what do you want to ask?”,引导学生预测听力对话内容。接着,笔者让学生在听第一个对话文本时记录其中的特殊疑问句,以验证预测并完成故事图片排序。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在听独白文本时获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词和连接词(如as soon as、but、so、finally等),为下一环节的故事复述活动搭建语言支架。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等活动,在旧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关联,从对话输入中获得与故事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策略,感知并理解人们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做法。

表3 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

图1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活动设计

图2 Story Mountain故事脉络

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两人一组,结合上一环节梳理的语言知识,借助Story Mountain(如图2 所示),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结构化整合,实现内化所学知识的目的。然后,笔者呈现语篇中的质疑观点“The old man told Yu Gong that he could never do it because he was old and weak.”,引导学生站在主人公视角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笔者让学生精听独白文本,归纳愚公关于移山的观点及其理由,提示学生关注其中的对比关系(如“... old and weak ...”vs.“...live and grow...”和“...couldn’t get bigger...”vs.“... keep digging ...”),以回应质疑。最后,笔者提供角色扮演评价表(如表4所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创编和角色扮演表演(分别扮演愚公和智叟),以使学生感受愚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体悟愚公以发展性眼光来解决问题的智慧。在这一环节,笔者关注学生表现性任务的达成情况,学生通过Story Mountain的复述,对比关系的挖掘,改编对话、角色扮演的呈现,经历了描述、阐释、分析、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形成了对故事主题的初步理解,感悟到愚公坚韧不拔的精神,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表4 角色扮演评价表

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笔者让学生听Section A 2d Role-play 的对话,获取对话中Wang Ming 和Claudia 关于愚公移山故事的观点及其理由,并分享个人观点。在上一环节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础上,这一环节的活动上升到对人物做事的态度和方法的评价,突显愚公移山所体现的中国人面临困难的态度和智慧,及其对造就北盘江大桥的跨时代意义。然后,笔者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展开想象,制作特色小报或拍摄视频,向世界讲述中国愚公移山的故事或以北盘江大桥为例展现中国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和智慧。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思辨、评价愚公的做事态度和方式,形成对主题意义的多角度理解,进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探究现实语境中的时代意义,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通过上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描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评价故事意义”的层层塑造,他们对故事主题意义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塑造价值判断,培养核心素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基于逆向设计的听说教学可以有序地整合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知识、技能、学习策略。逆向设计以目标为导向,重视评价的过程性,突出教学活动开展的渐进性,有助于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以终为始”设计表现性教学活动使得教学目标和评价更加细化,更具检测性和实践性,有助于改善学用分离、情境割裂的听说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在结构化的听说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技能、学习策略来探究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篇笔者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有意义的一天
老师,别走……
生之意义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诗里有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